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0 04: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1:10
1994年香港*还做了一项重要决定:确立 回叫业务 (call back )在香港合法。所谓 回叫 ,就是利用各国国际长途电话收费差价中存在的市场机会,由高收费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将通话要求传达到低收费地区(主要是美国),然后由后者拨打回来并按照当地较低的费率收费。据估计,全球回叫业务市场已达20亿美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回叫 其实是基本不用增加重复建设成本而推进电信国际竞争的有效途径。与那些用行政手段禁止 回叫 、或者对此征收高额附加税的地方不同,香港*主动宣布回叫业务合法。由于 回叫 的平均收费只相当于香港国际长途费用的一半,这个市场不可能不红火。到1997年,香港涌现了20多家经营回叫业务的公司,业务总量达到香港国际通话业务的20%。多个地方市话的牌照加上回叫业务的合法化,对香港的国际长话形成竞争压力。另一个重要因素是,90年代香港与南中国(特别是广东)的电信业务发展迅猛。所有香港持牌电信公司都投资扩展与*南方的通讯业务。这当然不能算作 国际 通讯业务,但香港与中国*的电信业务,却占香港国际电信业务的47%。于是,国际 回叫 和香港与南中国的电信业务,两下夹攻香港电话国际的独家垄断地位。本来香港电讯国际独家持有的国际电化专营权,要到2006年9 月终止。但是在发达国家相继开放电信竞争潮流之中,特别是受到新加坡国际电信提前开放获得巨额补贴的影响,香港特区*和香港电讯于1998年1 月20日宣布,香港电讯国际将于1999年1 月1 日提前将独家国际电话牌交回港府,结束香港国际电信业务的独家垄断局面。从2000年1 月起,香港将结束国际电信线路和设施的独家专营,开放竞争。为此,港府决定赔偿67亿港币给香港国际电讯,并解除届时以后对香港电讯收费的一切规管。
1998年9 月,香港特区*进一步全面检讨香港的电视规管*,考虑开放电视和广播网络经营的竞争,允许电视广播网络与电信网络的连接与多家投标竞争,并将全面修订香港电讯条例,确立在市场竞争体系中迎接三网聚合技术时代的法律框架。
香港由开放市话服务、增发固网牌照、允许 回叫 合法化,直到提前结束国际电话独家经营和国际线路和设备的开放,每走一步都要支付若干 重复建设 成本。香港固定电信网络的投资是非常昂贵的,每一个地面接收站和微波站,都要花费几亿到十几亿港币。港府增发固网牌照之后,新的三家固网商都重新建网,投资不菲。不仅如此,为了提前开放国际业务、也就是提前批准 重复建设的权利 ,港府还要特别支付巨额赔偿款67亿。这究竟是在图什么?香港资讯基建特别顾问艾维朗一语中的: 开放市场将导致国际电话收费下降.据他估计,1999年-2006年间,香港整体国际电话市场总业务额为1200亿港币,以14%的收费下降计,即有140 亿港币国际长途费的节省。按照美国经验,14%的竞争减价效果是非常保守的估计。同样根据美国经验,长途收费的降低会引起长途通话业务的增加(这种效果在香港与南中国电讯业务的飞速增加中已经看到)。这样来看,虽然香港电信开放竞争的具体路线是从市话服务竞争走向网络竞争,再走向长途电讯的服务和网络竞争,与美国先开放长途、再开放市话的路径不同,但是包含的基本原则和逻辑完全一致,这就是 开放竞争-降低收费-扩展市场. 回拨卡不能不卖,因为确实能让老百姓节省话费,本人也是其中一名受惠者,但是卖回拨又怎样规避风险呢? 1,尽量选择运营商出的卡,一般足秒计费。 2,长期合作的尽量不要更换。 3,找信誉度高,有实力的合作者,多一层担保。 4,进货20张-50张最多100张,够一个星期销售或半个月销售 的就可以。 5,用户面值不能大,30,50面值,最多只给充100面值。一旦出现任何售后,风险不能大。 6,有效期不能长,最短一个月,最长三个月到四个月,有效期越长承担风险越大!特别申明:由于回拨卡存在风险,建议大家先不要大量购买,如果使用中途如运营商出现问题(如:倒闭、查封、系统功能调整等现象)需顾客自己承担风险!其实如果真的出现那样的情况我更是大的受害者因为我手里压的卡要比你们多得多! 所有如果是运营商出现的问题本商品不接受中评和差评或者投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本公司会竭尽全力与运营商交涉! 回拨卡使用方法:拨打预约号码--系统挂机或人工挂机--回铃后接听--系统报余额--拨打电话--0+手机号码# --区号+电话号码#--愉快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