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7 13:4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9:28
小时习得“崇洋媚外”一词,就知道是贬义。当年有个电影明星叫陈冲,正值风华,拍完《小花》后就去了美国留学,后来围绕她应该留在美国还是应该回国,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当年没有网络,主要是纸媒及民间吧),主流的论调是她不回国就是崇洋媚外,好像辜负了全国人民对她的喜爱,不该把金鸡百花奖颁给她似的……
那时候出国的人还比较少,“崇洋媚外”还可以用来嘲笑别人,比如难道“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亮”吗?比如“你太崇洋媚外了!”义愤填膺状。
刚才在路上看到一辆通体做了广告的*面包车闪亮而过,上书“纽约上城 震撼来袭”字样,知道是楼盘广告。忽然意识到这个城市有很多挂了外国名的楼盘,我现在所能想到的,包括:巴黎春天,荷兰水乡,爱伦坡,奥斯卡,英伦花园,圣兰菲诺,温哥华花园……还有福布斯湾,加州小镇,帕缇欧,康桥郡等这种疑似的洋名儿。几十年过去,单从楼盘房地产命名这件小事上看,“崇洋媚外”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并不是说崇洋不好。中国广大农村,最早接触“洋灯洋火洋油洋钉洋车……”的一代大都已经作古,我们这代人隐约知道洋灯就是电灯,洋火是火柴,洋油是煤油(等),洋车则是自行车,连钉子都是“洋”的。我姥姥家从前有个铜脸盆,也被习惯性地称作了“洋盆”,那肯定是与“洋”无关的,我华夏祖国,商周时制鼎工艺既已斐然,还用得着洋技术制造个脸盆乎?
但据说这个刚过去的春节十几天时间里,中国人在日本消费了60个亿。很多到日本的旅客都会花两千多块买个马桶盖回来,学者吴晓波的一篇《去日本买个马桶盖》更是被得以广泛传播,连我这个暂时没有去过日本的人都决心如果去日本,也说不定会背个马桶盖回来。据说“人家的马桶盖”有“可冲洗和座圈瞬间加热等功能,最大的‘痛点’是,它适合在所有款式的马桶上安装使用……”
国门大开之后,普通人也有了更多的睁眼看世界的机会,周围移民的人也多了,所以才会有比较,有区别心。在国外旅游,导游翻译大都是中国人,深谙国情,在引导购物时最有力的杀手锏是“这里没有假货!”
刚刚看了一段柴静在央视辞职后做的雾霾调查片《穹顶之下》,一个6岁的小女孩从来没见过星星,没见过白云,因为她生活的环境里每天都是雾有霾;春节期间的朋友圈都在晒吃晒喝晒风景,身在国外的大都是蓝天白云好山好水,我出去玩了五天,拍到的天空除了灰还是灰。如果现在有人嘲笑一个有“崇洋媚外”嫌疑的人,用质疑的口气问“难道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亮?”我都可以回答:是的!
但这是我们生活的国,是我们的生存环境啊,不崇洋不媚外就努力争口气,把环境治理得更好让人们生活得更有安全感。忘了在哪里看到一句话,意思是检验一个国家的人是否爱国,把国门打开,看这个国家的人往哪里去就知道了。想起那些房地产楼盘小区的名称,移不了民出不了国,难道是为了生活在假想的异国他乡吗?
目光炯炯聊职场,内心温暖谈人生 【丁是丁】ID:dsd555555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9:28
应该是非正常使用成语,不过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媚崇外洋反过来,外国崇拜中国的一切事物,外国人向中国献媚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9:29
美女都喜欢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