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层又可分为哪两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8 06:4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0:29
人们都熟悉太阳内部能量辐射在太阳周围、甚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表现,却忽略了地球内部能量辐射在地球周围的强烈现象,其主要表现除了岩层内部各个圈层的能量相互辐射影响外,更明显表现是在大气层。人们甚至强调太阳光投射到大气层电离层的增温作用,却没有想到地球地核才是其温度达到1000度以上之高的主要来源。
为什么这么说呢?以下是我的推想:
1、根据“统一场”理论,地球磁场,既是电磁场、也是电热场;电磁场和电热场是综合统一在一起的。有人已经开始能够把地球磁场生成的原理理解为“地球发电机”在工作,那么发电机产生的热不是很明显地辐射在机身的周围吗?人们为保持发电机正常运转甚至需要另外的降温装置才能使机身温度不会太高呢。
2、虽然,我并不排除阳光和热对大气热层的作用,但那不是主要因素。太阳甚至在夏季对地表密度很高的岩层也只能增温几十度,而对物质密度及其稀薄的电离层却可以增温上千度、甚至几千度呢,这有道理吗?可疑呀!
人们可能会认为,要检验该思路正确已否最简单的办法是在夜间和日间分别比较热层的温度差异,弄清楚它受到太阳多大的影响,并借助地表温度的日夜温差来比较它们的日夜温差的比率是否相类似。
但我理解,即使存在所谓的日夜温差也许主要是“太阳风”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地球磁场类似彗星的彗尾总是远离太阳的方向,当它迎着太阳时候,它的密度增大较多,在背向太阳时密度降低很多),而主要不是太阳的光和热的影响造成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日食和正常情况的比较来观察阳光对热层的影响,影响肯定是存在的,如果是热层来自地核辐射为主因,估计其变化比晚上的情况变量要小。
3、大气层与地球内部圈层能量辐射存在对应的关系。这种关系首先表现为各有关圈层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层面,这些层面主要不是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所谓“分异”(指岩层从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物质分化),而是地球各个圈层两个面能量双曲线投射的聚焦在大气层,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种聚焦形态,人们可以借助地球磁场的磁力线(虽然我认为目前所描写的磁力线表达情况与真实还是有一定距离)。
地核的能量也随岩层向外扩展,这种能量的“环形辐射”和“磁力线辐射”是综合在一起的,而且地球自己(包括太阳、月球、金星、火星等天体)及其自转、公转运动等形成的“复合场”对该地球的“统一场”的表现形态也产生着程度不同的影响。
因此,根据与磁场辐射对应关系看,从大气层最里边算起依序对应地壳、上地幔和下地幔,到了热层就对应地核了。各层里面还可以细分的,这里暂不赘述。它们同时也分别综合了地球岩层各个圈层能量的同心圆辐射形态等,还复合了其他天体运动对它的干扰。
大气能量主要呈现着与地球内部圈层逆反的对应关系。这种逆反对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地核能量比外部岩层更强烈所导致的。这说明了地球最大的能量源于地核,只有地核蕴藏着强大的能量才能把自己的能量辐射如此遥远的热层(推理包括部分散逸层)和表现得如此高温。
该推想不仅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了大气层的*,也能有助于通过地球大气层来理解球内部情况。比如,通过大气层的热耗散状态来推理地核的温度和物质形态。通过中间层的低温可以推理地球内部存在一个强烈的超低温带(这是我另一个研究发现,近日将附贴说明)。
我的推理先抛砖引玉,大家一起把它完善吧!
看,我下面附录是顺手查到的资料,反正关于大气层的说法,也不知道谁是标准了。也许这更有利于鼓励青年们更大胆探索自然的*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0:29
热层(thermosphere)
中间层顶(约85千米)至250km(在太阳宁静期)或500km左右(太阳活动期)之间的大气层。热层又称暖层。从热层底部向上,大气温度迅速增加,达到温度梯度消失时的高度,即为热层顶。热层顶高度随太阳活动变化很大,通常在300~500千米之间。热层几乎吸收了波长短于1750埃的全部太阳紫外辐射,成为主要热源,热层温度结构主要受太阳活动的支配。
这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层内温度很高,层顶温度可达1500K,昼夜变化很大,热层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尔会出现银白并微带青色的夜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