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有哪些宗族大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5 07:5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6 13:40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章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以上是我们常说的百家姓。下面是历代的宗族大姓: 何为大姓
身边有朋友对如今的“中国大姓排行”不满,于是有了他下面这番言论:
“古国历来有一俗话,陈、林、李、蔡、天下据一半,这是中国的四大姓,何以排到王姓,按笔画数应该丁姓,画数最少,为何此刻的网络有如此排行的百家姓,做人不能忘本,更不能乱改历史。百家姓历史悠久。其排行也是经过调查统一查询才排行出来的。请尊重历史!”
我听后,不禁莞尔。
感觉这位朋友似乎误解了一个词汇:“大姓”
大姓,在古代和当代,应该不是一样的概念。
在当代,是按照人口排名的。当今地球上有十大姓的人数,额外多,依次为: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这不仅是中国十大姓,也是世界十大姓。
而古代,大姓,是指高门大阀。
从秦到唐,虽然“封藩建卫”的封建制度已经不存在,但是秦灭六国之后,并没有把六国的宗族子弟全部消灭,而是迁移他处。这些宗族子弟日后逐渐演变成了地方上的势力集团,形成了所谓“士族”。 在这段时期,中国*属于门阀*。这些士族集团纽带当然还是血缘。
但是,对历史了解不多的人千万不要把这些士族当作解放前的地主土豪。实际上,这些士族不单单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地方豪强势力,世家大族同时还是文化世家,如果我们看看士族力量顶峰的六朝时期,所有历史上有记载的文人学士,都是出自世家大族。
士族同时掌握着*资源,在六朝时期,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说法,所有品阶高、清闲的职位,都被士族占据。士族与庶族(寒门)的分界是相当鲜明的,这种分界不在于有钱没钱,也不在于有权没权,而在于血缘和文化。
所以,也许大姓在这时期的人数,不是最多的,但是,名望,却是最大的。
先说说汉朝大姓:刘,是皇姓。当时无论哪个姓刘的甚至都可以抬起头说自己是某某王之后代(大家脑海中马上想到某某人)。
在当时的大姓还有王,梁,这两个都是外戚大姓。特别是王姓。如今的王姓已经是中国三大姓之一,但是最辉煌的时候,却是当时。王姓最著名的有两支——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
到了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取士,如果你不是大姓,对不起,你永远比我们低人一等。
早在东吴,江南就有“四大姓”——张、顾、陆、朱。
而在东晋,常有“王马共天下”的说法,也有“旧时王谢堂前燕”故事。这里所说的“王”,通常是指琅琊王氏。不过从北朝开始,太原王氏崛起。
到了隋唐,虽然开了科举,但是门阀*影响依旧庞大。隋帝杨姓,本身就是一个崛起于东汉的著名大姓——华阴杨氏。
而当时社会的五大门阀,更是辉煌: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其中的李阀,更是中国大姓的重中之重。陇西李氏,从秦始皇灭燕国的大将李信开始,经飞将李广,传奇人物李陵,传到隋朝更是分为三支,一支李密,后来成了威震中原的魏王。一支李靖,后来成了中国最杰出的“出将入相”的典范。一支李渊,创大唐雄风三百年。
除开这五家,其他还有几家门阀也是赫赫有名。如独孤阀,慕容阀和宇文阀,都是鲜卑的世代贵族。特别是独孤阀,还是中国所有大姓中,出产外戚最多的家族,号称专业后族。一家三位亲姐妹,居然分别成为接连更替的三大异性王朝的皇后。
门阀*结束于晚唐和五代十国,从宋开始,中国进入了另一个形态:平民社会。
要理解中国为什么进入平民社会,先要理解为什么士族的力量会不断衰弱,最终消失。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文所说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由于士族子弟一般不愿意从事比较辛苦、品阶又低的具体事务,这些事务就逐渐落入了庶族(寒门,也就是非士族的家族,这里的寒门当然不是指穷人)手中,时间长了,庶族手中的实际权利就变得越来越大。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乱对士族力量的瓦解。第一个打击是西晋“五胡乱华”时期,战争消灭了不少士族力量,残存的士族则迁徙到了江南,即所谓“衣冠南渡”;第二个打击是唐代安史之乱,士族力量再次在战乱中被瓦解;最后,后梁的朱温将士族“聚而杀之”,士族力量最终被完全消灭。
从掌握政权的“寒门”方面来看,他们当然要培植自己的力量以对抗士族力量。从隋开始的科举制度要达到的就是这个目的。不过在隋唐两朝,科举发挥的作用并不大。唐代*显爵出身科举的并不多,还构不成取代士族的力量。
但是科举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它给平民参与政权开启了通道。在唐末士族力量被完全消灭之后,通过科举入仕的平民成为国家*的主要构成力量。从宋开始,中国进入了平民社会。
于是,南宋编写的《百家姓》,才会如此的广泛流传。
但是百家姓的550个姓氏,也并非完全按平民的姓氏排列。
第一是“赵”,因为皇帝姓赵。
第二是“钱”,因为南宋的国都在杭州,那时候的杭州当地最显赫的姓氏,则是吴越王室的后裔,钱氏。
第三是“孙”,因为皇后姓孙。
直到第四个姓“李”,才是真正的当时人口第一多的姓。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把《百家姓》,当成姓氏排名。更不要把古代的“大姓”与如今的“大姓”混淆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6 13:41
中国所有的姓追溯到祖先都有皇室血脉的,同属一祖一宗。 各姓都是作为土地封号赐予皇亲贵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