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3 23:4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0:50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孝道一直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古人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孝字便可以清楚地知道一个家庭的幸福情况,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古代人很注重孝,这种观念是怎么形成的呢?我认为最早是形成于佛系氏族时期。
孝字的出现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孝字出现在古代的甲骨文中。笑道形成于佛系氏族时期,《论语》中曾经记载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经》中的孝作为为人处世的最高原则,后来出现的《西铭》又将忠孝二字合在一起。后来五四运动时期,一些人出于反对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道说为是不符合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万恶之源。
中国的一部关于解释词义的作品《尔雅》中就提到:善事父母为孝。东汉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中就可以体现出孝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行为准则,是一种美德,一种善行,是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中晚辈对待长辈时应该具有的一种优秀的传统美德。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逐渐衰败,社会逐渐土崩瓦解,孔子认为要稳定一个社会必须稳定起每一个家庭,所以对那个时期的孝道进行了创新和改造,首先要在“敬”的基础上形成,还有就是将礼与悌结合起来,就成为了孝。
孝敬父母并不是金钱才能解决的,有时一个问候一个电话就能让父母感受到你的孝心,既然古人都这么注重孝道,那我们又何尝不应该继续将这种优良传统发扬下去呢。正是这种观念的形成,我们才懂得了孝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0:50
这种观念是在长久人类生存当中,文化当中出现的。文化文明是指导着人们的精神建设的主要方面,所以古人非常注重孝,是因为古人非常注重文化。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0:51
儒家思想的引导。在古代皇权为了统治国家,极力的推崇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当中就有重孝的思想。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0:51
1、朝廷对于*的选拔制度,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看候选人孝道的高低程度。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0:52
因为中国的这个传统嘛,可以追溯到周朝,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百家(特别是儒家)渴望和平,认为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礼,于是伦理应运而生。至于他们对其中的重视,看看《左传》就知道了(左丘明也是儒家的)。至于这个顺序也很有意思:天地君亲师,君主认为,孝和尊师重道是基础,天地是太上(最高的意思),孝和尊师的意义在于,只有在生活中都做到了这两点,才会推(孔子最爱)到君主身上。宋明的儒家(心学和理学)则认为"孝"是一种状态,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思想,理由就是一个孝子对健在的父母孝顺,他们逝世了他的心里仍是孝顺的。到了汉朝就更恐怖了,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帝以孝治天下,所以汉朝的皇帝都叫什么孝什么帝。想要长久的维持这一套孝,只能把"你的父母孝顺你的父母的父母,所以你跟着学"的这种规则变为思想,维持阶级稳定。否则大家都选择"父母对我好我才对父母好"古代中国就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