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3 23:5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2:52
宋朝是一个器重文官轻视武官的朝代,在这个一个时代背景下,那怕是在战场上杀敌不眨眼威风八面的狄青,回到朝廷之上,和文官相比终究是低人一等的,所以,狄青被调回朝廷后一直是小心谨慎的为人处事,但还是因为军功显赫招来嫉妒,最后被奸臣陷害受到皇帝的猜疑,*离开军队当了一名小小的知州,导致这位纵横沙场的大将在忧惧中离世。
狄青出身在一个贫困人家,天生高大威猛,性格仗义豪爽,少年就投了军。因为敢于冲锋陷阵,所以很快从一名士兵成为了一名将领,成为将领后的狄青主要负责西夏战事。有勇有谋的狄青不仅屡战屡胜,击败了敌军,甚至还带领士兵修建了以后可以抵挡住敌军的城堡。由此,也可以看到狄青不仅仅只是一名武夫,更是一个又远见有谋略的军队领导者。
所以,狄青的大名和成绩引起了朝廷的重视,甚至得到大名鼎鼎的范仲淹亲睐,范仲淹看中了狄青的就是他不仅仅只是会打战,更是一个有更多智慧可以开发的军事家,所以把狄青收为学生,教狄青学习兵法。还被宋仁宗调回朝廷任职,一路高升,最后到了武官的最高职位枢密副使。
可惜,狄青自己万万没想到,一路靠自己用鲜血拼杀出来的战绩,却变成了害死自己的原因。当狄青随着他越来越多的战绩步步高升时,此时,很多文官却不愿意了,因为他们打心里不愿意有武官在朝廷的地位越过他们,于是,便开始设计污蔑狄青,让宋仁宗也慢慢有了猜忌,担心狄青手握兵权随时对皇权会有威胁,最终,狄青被收回兵权,*离开军队。
一个大半生都在战场上搏杀的人,遭受如何莫须有的猜忌,心里自然是憋屈,但是在那个朝代,即使憋屈也只能服从,所以,即使战功赫赫,最终却也是落得个忧惧而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2:53
无论是愤郁惊惧而死,还是不得重用抑郁而终,狄青的死都可以归结为是心理素质不够。
先来梳理一下狄青这个人从小兵逆袭将军的事业发展史来了解他的性格。他在少年时为兄长顶罪而服役,投军时因为脸上有刺字一直习惯于戴着金属面具示人,因此还有人很友善地猜测是因为他长得太帅了。从戴面具这一点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很在意别人的看法的,这样的人通常敏感而脆弱。
当然不得不说这位大将在战场的雄姿英发为羼弱的北宋吹入了一缕久违的罡风。北宋时重文轻武,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大将,因此军事力量并不是很强,而他通过与西夏的几次战争声名鹊起得到了仁宗的青眼,再加上范仲淹韩琦几位名臣的提携很快升到了当时武官的最高职位——枢密使,可以看出来皇帝对他是欣赏加信任的,不然后来也不会派其出征重掌兵权。
在当时重文轻武的*环境下,一个情商不是很高的武将必然会遭到文臣的排挤。皇帝病中权衡利弊只好将他罢职调到了陈州这个并不偏远的地方,名为罢官实为保护。因为仁宗不可能再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去*一个名将,一时的妥协也是为了再找机会名正言顺地重新任用他。
可惜狄青没有感应到帝王的心意,以为每两月到陈州看他的*是奉命杀他的,而不想想皇帝想杀一个人根本不需要这么复杂。他一心以为朝廷卸磨杀驴,皇帝不念旧情,越想越难过最终忧郁惊吓死了。所以说这位大将战场上神勇无敌,生活中却敏感多疑,他的死应该归因于心理素质*不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2:54
狄青生于1008年,卒于1057年,勉强算是活到知天命之年。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为羼弱的北宋吹入了一缕久违的罡风,展示了北宋武人难得的威武。
从小喝着汾河水长大的狄青,虽然出身贫寒,却生得孔武有力,也非常讲义气。早年间,狄青在军营中四一名骑兵,随后担任散置一职。西夏李元昊起义时,狄青跟随军队到西夏平定李元昊。当时北宋军队屡战屡败,狄青率领士兵作战时,经常担任前锋一职。狄青作战共计4年左右,共参与了25场战斗。
狄青回到朝中,深受范仲淹等大臣的重用。范仲淹认为狄青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便送给狄青《左氏春秋》让他研习兵法。宋仁宗早已得知狄青为北宋立下赫赫战功,便封任狄青为枢密副使。
那么狄青是如何死的呢?范仲淹认识狄青时,曾赠送《左氏春秋》给狄青,提示狄青不光要在军事上出彩,文学建树也同等重要。狄青自知出身卑微,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狄青凭借骁勇善战的能力,得到宋仁宗的赏识,这引来了其他*的嫉妒。狄青战功过于显赫,必定会招来他人嫉恨,这为狄青之死埋下了伏笔。狄青凭借骁勇善战的能力,得到宋仁宗的赏识,这引来了其他*的嫉妒。狄青战功过于显赫,必定会招来他人嫉恨,这为狄青之死埋下了伏笔。在综合利弊之下,狄青被统治者抛弃,最后郁郁而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2:54
因为狄青后来被免去兵权,背着莫须有罪名离开了朝廷和军队,嘉佑二年狄青因嘴上生毒疮,抑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