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3 15:2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12
意思是: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鄙:边远的地方。
出自清代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原文为: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愚笨和平庸,可以*又不可以*;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清代乾嘉时期,学者们潜心问学,不务声名,治学严谨朴实,形成一代学风。于是作者便为他子侄们写下这篇文章,希望他们能继续发扬这种风气,同时劝勉子侄读书求学不要受资昏材庸、资聪材敏的*,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旨赏析:
文章着重论述做学问的道理,指出人的天赋才资并非决定学业有否成就的条件,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文章先讲为学的难与易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可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在于人的主观努力。平庸与聪明的关系也可转化,如孔子的学说却由天赋不高的学生曾参相传。
接着讲了四川边境*两僧想去南海的故事,富者一直想雇船而不能实现,贫者苦行一年而返,说明天下无难事,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点出立志为学这一中心命题。
结尾指出,自恃聪明而不学者必败,愚庸者能勤奋学习则必有成就。全篇采用以虚带实,就实论虚的写法,两僧对比,例证生动,观点鲜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为学一首示子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13
蜀鄙之僧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运用了对比论证说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成就事业的关键就在“为”和“不为”之间,而不能一味地依赖物质条件。对于有远大志向而缺乏物质条件的人来说,“僧之贫者”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13
四川边远地方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问:“你凭着什么去呢?”穷和尚回答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以来,总想雇船往下游去,还不能够实现;你凭什么去呢!”我来帮他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不登录也可以回答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14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14
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