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歌四个地名都不在德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4 05:1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06:52
谓国歌,就是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斗志、战斗历程或宏伟目标,代表人民的心声,也可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的缩影。
国歌在许多场合使用。国定假日常演奏。体育竞赛也常用。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锦标赛颁发奖牌时,演奏金牌得主国国歌。在有些国家,学校会对学生演奏国歌。在其他国家戏院和电影院在放映前演奏国歌。在美国许多体育赛事开赛前都会演奏美国国歌。许多电视台早上开播前和夜间停播后演奏国歌。
文化意义
世界各国的国歌有很多而且各不相同,有的是民族斗争的产物,有的是和平时代的赞歌,有的描写自己国家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环境,有的则叙述国家古老的历史。
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来源于抗日战争;英国国歌《天佑女王》,歌词来自圣经;法国国歌原名《莱茵河军团战歌》,1792年,*士兵马赛一团高唱这首战歌进军巴黎,所以被叫做《马赛曲》,1795年被法国**定为国歌;美国国歌《星条旗》,用的是《安纳克利翁在天宫》的旋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06:52
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
高于世间所有万物 ;
无论何时,为了保护和捍卫,
兄弟们永远站在一起。
从马斯(Maas)到默默尔(Memel),
从埃施(Etsch)到贝尔特(Belt),
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
高于世间所有万物 。
这首著名的《德意志之歌》是创作于德国大*期间,寄托着诗人希望德意志各邦能归于统一的期盼。1922年,这首歌被魏玛共和国确定为德国国歌,德国士兵正是高唱着这首歌横扫西欧、决战苏联的。

这段歌词其实是《德意志之歌》中的第一部分,也是全诗的精华部分,诗中提到的四个地名马斯、默默尔、埃施、贝尔特是德意志与其他国家的四条界河,在德国人心中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长江、黄河,但如今,这四条河流都已不在德国的控制之下,这段诗也被指责为失败的德意志民族主义,不得不删去,德国国歌现今采用的其实是《德意志之歌》的第一部分。

1806年,存续了800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德意志38个邦国组成了德意志联邦,列支敦士登、巴伐利亚等16个邦国在法国的保护下成立莱茵联邦,弗朗茨一世自称奥地利皇帝,带走了奥地利公国等一大片土地,德意志西北部领土被法兰西第一帝国吞并,神圣罗马帝国就此四分五裂。

1806年-1871年是德意志最*、最混乱的时期,德意志邦联、莱茵联邦组织松散,根本不能称之为一个国家,普鲁士、奥地利之间矛盾重重,整个欧洲中部乱成一团。1866年,普鲁士在普奥战争中获胜,确立了对德意志的领导权。1871年,普鲁士打败法国,建立起统一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标志着德国进入近代崛起之路。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皇帝,宣布德意志德国成立,在他国王宫中举行加冕仪式,这是多么至高无上的荣耀。比加冕皇帝更荣耀的是,德意志帝国获得了空前强大的领土,最东部的东普鲁士与*接壤,西部夺取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疆域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国是欧洲除*和奥匈帝国以外的第三大国。

1888年,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相继逝世,年轻的威廉二世开始掌舵,但他对俾斯麦这位铁血宰相颇不服气,大肆更改威廉一世确定的对外策略,屡屡与俾斯麦发生冲突。1890年,俾斯麦辞去宰相之职,在汉堡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度过余生。
失去控制的威廉二世开始大幅度更改俾斯麦确定的“孤立法国,拉拢*,借好英国”策略,转而与奥匈帝国结盟,同时在国内大行军国主义,借机向海外扩张。一系列作死操作迫使英、法、俄结成同盟,共同打压德国,最终埋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后来发生的事情就非常明朗了,德、奥、意组成三国同盟,对抗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十余年,终于在1914年被萨拉热窝的*声引爆,由此爆发了世界上史无前例的一场大战。四年后,德国战败投降,被协约国瓜分,威廉二世逃亡荷兰,德意志第二帝国崩溃,此时距威廉一世统一德意志还不到50年。

在瓜分德国狂潮中,德国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西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被法国收回,尤本和萨尔梅迪地区被割让给比利时,东部的波兰复国,在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之间形成了一条但泽走廊,西里西亚地区划给捷克斯洛伐克,克莱佩达划给立陶宛,石勒苏益格北部地区归还给丹麦,德国在这种零敲碎打中丧失了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还被一分为二。
二十年后,不甘心失败的德国卷土重来,在前期取得了比普法战争更大的战果,大半个欧洲都被德军占领,但最终还是重蹈了一战的覆辙,在美、英、俄、法四大强国的夹击之下失败了。战后,德国再次失去一大片土地,连普鲁士的发源地东普鲁士也丢失了,被波兰和苏联瓜分,曾经诞生了康德、哥德*等大能的柯尼斯堡如今也成为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再也要不回来了。此次瓜分土地,德国一共丧失了11.3万平方公里领土。

两次世界大战过后,德国从最开始的54万平方公里缩减为35.7万平方公里,丧失国土比例高达24%。更为心痛的是,德国国歌中提到的四条界河,西边的马斯如今是法国的默兹河,东边的默默尔现在是立陶宛与加里宁格勒的界河,默默尔城则是现在的克莱佩达,南边的埃施河如今在意大利境内,北边的贝特海峡属于丹麦。总之 ,四个地名都与德国无关了。或许是太过尴尬,或许是“德意志高于一切”太过敏感,这首诗歌的第一部分已被删去,同时被删去的还有德国的光荣历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06:53
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
高于世间所有万物 ;
无论何时,为了保护和捍卫,
兄弟们永远站在一起。
从马斯(Maas)到默默尔(Memel),
从埃施(Etsch)到贝尔特(Belt),
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
高于世间所有万物 。
这首著名的《德意志之歌》是创作于德国大*期间,寄托着诗人希望德意志各邦能归于统一的期盼。醉翁亭记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翻译: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