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的成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6:5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00:12
西汉 张骞(?~前114)
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他体魄健壮,性格开朗,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
当时汉匈交恶,汉朝正在准备进行一场抗击匈奴的战争。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从一匈奴俘虏口中了解到,西域有个大月氏国家,其王被匈奴单于杀死,还把他的头颅做成酒器。月氏人忍受不了匈奴的奴役,便迁徙到天山北麓的伊犁河流域。后又受乌孙国的攻击,再向西南迁到妫水(今阿姆河)流域。月氏王想报杀父之仇,但苦於无人相助。武帝了解这些情况后,想联合大月氏,以「断匈右臂」。於是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鶱以郎官身分应募,肩负出使月氏任务。
建元二年(前139)张鶱由匈奴人甘父作向导,率领一百多人,浩浩荡荡从陇西(今甘肃一带)出发。他们朝行暮宿,风餐露宿,备尝艰辛,不料中途被匈奴所俘,并押送至匈奴王庭。匈奴为笼络、软化张鶱,为他娶了妻子,并生了儿子,这样一扣就是十年。但这些并没有动摇张鶱完成通西域使命的决心,带去的旌节一直留在身边。
一个月黑之夜,张鶱一行趁匈奴不备,逃离匈奴。他们取道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盆地),进入焉耆(今新疆焉耆一带),又从焉耆溯塔里木河西行,经过龟兹(今新疆库车东)、疏勒(今新疆喀什)等地,翻越葱岭,到达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在大宛向导的带领下到达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最后到达大月氏。
但是,大月氏的国情已发生很大变化。他们迁到妫水流域后,征服了邻国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决定在此安居乐业,不想再跟匈奴打仗。同时,月氏人还认为汉朝离自己太远,不能联合起来共击匈奴,因此张鶱「断匈右臂」的目的没有达到。张鶱在大夏等地考察了一年余,於元朔元年(前128)启程回国。归途中,张鶱为避开匈奴控制地区,改从南道,他们翻过葱岭,沿昆仑山北麓而行,经莎车(今新疆莎车)、于阗(今新疆和田)、鄯善(今新疆若羌)等地,进入羌人居住地区。但在途中又为匈奴骑兵所获,扣押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鶱带著妻子和助手甘父等三人,乘机逃回汉朝。汉武帝详细地听取了他对西域的情况汇报后,十分高兴,任命他为太中大夫,赐甘父为奉使君。张鶱自请出使西域,历经艰险,前后十三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诸国的第一人。
张鶱在大夏时,看到中国邛山(今四川荥经西)的竹杖和蜀地的细布在市场上出售,很觉奇怪。一问商人,得知是从身毒买来的。身毒在大夏东南数千里,那裏的百姓骑象打仗,临近大海。大夏国远离汉朝一万余里,位於中国的西南方,而身毒国又位於大夏国东南几千里,竟有蜀地产物,可见离蜀地不远。他估计从蜀走身毒到大夏,必是捷径,又可免匈奴的阻击。他建议武帝打通西南夷道。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命蜀郡、犍为郡派使者分别从駹、莋和邛、僰等四路并出,打开西南通道。但各路使者为昆明夷所阻,未能如愿。而经滇国、夜郎等使者在滇一带活动,取得成效,为武帝经略西南夷奠定了基础。元朔六年(前123),张鶱以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为卫尉,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鶱因延误军期,当斩,后用侯爵赎罪,免为庶人。
二年后,张鶱复劝武帝联合乌孙(今伊犁河流域),武帝命张鶱为中郎将,率三百人,马六百匹,牛羊金帛万数,浩浩荡荡第二次出使西域。此时匈奴势力已被逐出河西走廊,道路畅通。他到达乌孙后,请乌孙东返故地。乌孙王年老,不能作主,大臣都惧怕匈奴,又认为汉朝太远,不想移徙。张鶱派遣副使分别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阗、扜弥(今新疆于田克里雅河东)等国展开外交活动,足迹遍及中亚、西南亚各地,最远的使者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元鼎二年(前115),乌孙王配备了翻译和向导,护送张鶱回国,同行的还有数十名乌孙使者,这是西域人第一次到中原。乌孙王送给汉武帝数十匹好马,深得武帝欢心。武帝任命张鶱为大行,负责接待各国使者和宾客。第二年,张鶱去世。他所派遣的则使以后也陆续带了各国使者来到长安,汉和西域诸国建立了友好关系。而汉朝的使者不断往来於西域诸国,一年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都用「博望侯」的名义,以取信於各国。乌孙国见汉朝军威远播,财力雄厚,遂重视与汉朝关系,要求和亲。武帝以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公主远嫁乌孙王昆莫;细君死后,武帝又把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岑陬,两国长期通婚友好。汉朝「凿空西域」,张鶱创立首功。相传葡萄、苜宿、石榴、胡桃、胡麻等物皆为张鶱从西域传入中原,或未必尽然,但张鶱对开辟丝绸之路卓有贡献,则至今为人称道。
铜天马与城固张骞的故事
来源:三秦采风 (2006-1-4 16:38:09)
“铜天马”又名“青铜奔马”、“马踏飞燕”,是我国旅*业的标志。这个造型是在甘肃武威雷台汉墓中出土的。铜天马高 34.5厘米,长45厘米,马的造型雄劲矫健,昂首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踏着一只飞燕,马头上一撮流线型鬃毛直伸尾部,神势若飞,显示出“天马行空”的雄姿。这匹“铜天马”的铸造模特儿与陕西历史人物张骞出使西域有关!
相传,汉武帝派张骞二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事毕张骞返回时,乌孙国王特意选了十匹伊犁马,贡奉汉朝。张骞携马返回长安途径甘肃武威时,突遇沙漠风暴,一匹骏马被沙暴卷走,跌落在一处村庄里。人们突然发现这匹神骏无比、奔腾若飞的天外来客,认为是传说中“嘶青云,腾昆仑”的神马。于是精心饲养,细心培育。后来“天马”与当地马交配育出一群健壮非凡的“天马”后代来。20年后,“天马”归天之际,人们非常留恋,便请来能工巧匠以“天马”为模特儿,铸造出这具“铜天马”来,奉为圣物,世代相传。
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
张骞为陕西省城固县人,是中国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险家,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把中国先进的文化和养蚕、织丝、冶铁、造纸以及农业先进技术传播到西域,又把西域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和葡萄、石榴、大蒜、西瓜、核桃等特产带回中国。
秦、汉王朝统一中国,积聚了中原王朝的实力,到汉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时,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经过千难万险,全面了解了西域的*地理情况。随后汉武帝又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足迹也更为广远。张骞的两次西行,使中国和西域诸王国建立了贸易关系。张骞带回的报告是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首次真知实见,由司马迁和班固分别写入《史记·大宛传》和《汉书·西域传》,从此结束了我国古代对西方神话般的传闻认识。张骞出使西域前,中原与西域已有民间交往,但在张骞之后,交流才越发变得规模大、层次高。张骞的这一创举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性,故张骞通西域一事被形象地称之为"凿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00:12
张骞(?~前114)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中国西汉时期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翌年卒 。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00:13
出使西域
回答者:liuguifan8888 - 助理 * 2-4 16:06
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抵抗匈奴侵略!
回答者:hubin1031 - 举人 五级 2-4 18:12
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回答者:realmlily - 助理 二级 2-4 21:49
张骞(?~前114)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中国西汉时期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翌年卒 。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回答者: 226688999 - 榜眼 十* 2-4 23:10
出使西域 ,开辟丝绸之路
回答者:小小的爱恋 - 魔法学徒 一级 2-5 11:04
出使西域
回答者:xiangpichong9 - 童生 一级 2-6 14:49
丝绸之路 和他有关`~~
初二的历史`?~
回答者:西哈莫 - 初学弟子 一级 2-6 14:52
张骞通西域
十三年背井离乡,西域探险,换来千年不朽的英名。他无意中做了中华文明的第一位使者...
汉武帝初年的时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汉武帝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一点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带)的情况。他们说有一个月氏(音yuè-zhī)国,被匈奴打败,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一带。他们跟匈奴有仇,想要报复,就是没有人帮助他们。
汉武帝想,月氏既然在匈奴西边。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这不是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胳膊吗?
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月氏国在哪
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担负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
有个年青的郎中(官名)张骞(音qiān),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有他一带头,别的人胆子也大了,有一百名勇士应了征。有个在长安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也愿意跟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月氏。但是要到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围住了,全都做了俘虏。
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
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没找到月氏,却闯进了另一个国家叫大宛(在今中亚细亚)。
大宛和匈奴是近邻,当地人懂得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交谈起来很方便。他们见了大宛王,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大国,这回儿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很欢迎他们,并且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再由康居到了月氏。
月氏被匈奴打败了以后,迁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国,不想再跟匈奴作战。大月氏国王听了张骞的话,不感兴趣,但是因为张骞是个汉朝的使者,也很有礼貌地接待他。
张骞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许多从未见到过的东西。但是他们没能说服大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只好回来。经过匈奴地界,又被扣押了一段时间,幸好匈奴发生了内乱,才逃出来回到长安。
张骞在外面足足过了十三年才回来。汉武帝认为他立了大功,封他做太中大夫。
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他说:“我在大夏看见邛山(在今四川省,邛音qióng)出产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产的细布。当地的人说这些东西是商人从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贩来的。”他认为既然天竺可以买到蜀地的东西,一定离开蜀地不远。
汉武帝就派张骞为使者,带着礼物从蜀地出发,去结交天竺。张骞把人马分为四队,分头去找天竺。四路人马各走了两千里地,都没有找到。有的被当地的部族打回来了。
往南走的一队人马到了昆明,也给挡住了。汉朝的使者绕过昆明,到了滇越(在今云南东部)。滇越国王的上代原是楚国人,已经有好几代跟中原隔绝了。他愿意帮助张骞找道去天竺,可是昆明在中间挡住,没能过去。
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他虽然没有找到天竺,但是结交了一个一直没有联系过的滇越,也很满意。
到了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西域一带许多国家看到匈奴失了势,都不愿意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的旌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带着一万多头牛羊和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礼物去结交西域。
张骞到了乌孙(在新疆境内),乌孙王出来迎接。张骞送了他一份厚礼,建议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乌孙王只知道汉朝离乌孙很远,可不知道汉朝的兵力有多少强。他想得到汉朝的帮助,又不敢得罪匈奴,因此乌孙君臣对共同对付匈奴这件事商议了几天,还是决定不下来。
张骞恐怕耽误日子,打发他的副手们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大月氏、于阗(在今新疆和田一带,阗音tián)等国。
乌孙王还派了几个翻译帮助他们。
这许多副手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先送张骞回到长安,他派了几十个人跟张骞一起到长安参观,还带了几十匹高头大马送给汉朝。
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见了乌孙王送的大马,格外优待乌孙使者。
过了一年,张骞害病死了。张骞派到西域各国去的副手也陆续回到长安。副手们把到过的地方合起一算,总共到过三十六国。
打那以后,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交往。西域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西域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后来人们把这条路线称作“丝绸之路”。
参考资料:中华上下五千年
回答者:飞鸟与天空 - 秀才 二级 2-6 14:54
出使西域 ,开辟丝绸之路 ,有益于与西域等国来往,
再来就是联合西域等国来对付匈奴
回答者:abc2280 - 门吏 * 2-6 15:03
张骞(?~前114)
中国西汉时期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翌年卒 。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回答者:天马行空200 - 门吏 二级 2-6 19:02
西汉 张骞(?~前114)
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他体魄健壮,性格开朗,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
当时汉匈交恶,汉朝正在准备进行一场抗击匈奴的战争。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从一匈奴俘虏口中了解到,西域有个大月氏国家,其王被匈奴单于杀死,还把他的头颅做成酒器。月氏人忍受不了匈奴的奴役,便迁徙到天山北麓的伊犁河流域。后又受乌孙国的攻击,再向西南迁到妫水(今阿姆河)流域。月氏王想报杀父之仇,但苦於无人相助。武帝了解这些情况后,想联合大月氏,以「断匈右臂」。於是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鶱以郎官身分应募,肩负出使月氏任务。
建元二年(前139)张鶱由匈奴人甘父作向导,率领一百多人,浩浩荡荡从陇西(今甘肃一带)出发。他们朝行暮宿,风餐露宿,备尝艰辛,不料中途被匈奴所俘,并押送至匈奴王庭。匈奴为笼络、软化张鶱,为他娶了妻子,并生了儿子,这样一扣就是十年。但这些并没有动摇张鶱完成通西域使命的决心,带去的旌节一直留在身边。
一个月黑之夜,张鶱一行趁匈奴不备,逃离匈奴。他们取道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盆地),进入焉耆(今新疆焉耆一带),又从焉耆溯塔里木河西行,经过龟兹(今新疆库车东)、疏勒(今新疆喀什)等地,翻越葱岭,到达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在大宛向导的带领下到达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最后到达大月氏。
但是,大月氏的国情已发生很大变化。他们迁到妫水流域后,征服了邻国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决定在此安居乐业,不想再跟匈奴打仗。同时,月氏人还认为汉朝离自己太远,不能联合起来共击匈奴,因此张鶱「断匈右臂」的目的没有达到。张鶱在大夏等地考察了一年余,於元朔元年(前128)启程回国。归途中,张鶱为避开匈奴控制地区,改从南道,他们翻过葱岭,沿昆仑山北麓而行,经莎车(今新疆莎车)、于阗(今新疆和田)、鄯善(今新疆若羌)等地,进入羌人居住地区。但在途中又为匈奴骑兵所获,扣押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鶱带著妻子和助手甘父等三人,乘机逃回汉朝。汉武帝详细地听取了他对西域的情况汇报后,十分高兴,任命他为太中大夫,赐甘父为奉使君。张鶱自请出使西域,历经艰险,前后十三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诸国的第一人。
张鶱在大夏时,看到中国邛山(今四川荥经西)的竹杖和蜀地的细布在市场上出售,很觉奇怪。一问商人,得知是从身毒买来的。身毒在大夏东南数千里,那裏的百姓骑象打仗,临近大海。大夏国远离汉朝一万余里,位於中国的西南方,而身毒国又位於大夏国东南几千里,竟有蜀地产物,可见离蜀地不远。他估计从蜀走身毒到大夏,必是捷径,又可免匈奴的阻击。他建议武帝打通西南夷道。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命蜀郡、犍为郡派使者分别从駹、莋和邛、僰等四路并出,打开西南通道。但各路使者为昆明夷所阻,未能如愿。而经滇国、夜郎等使者在滇一带活动,取得成效,为武帝经略西南夷奠定了基础。元朔六年(前123),张鶱以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为卫尉,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鶱因延误军期,当斩,后用侯爵赎罪,免为庶人。
二年后,张鶱复劝武帝联合乌孙(今伊犁河流域),武帝命张鶱为中郎将,率三百人,马六百匹,牛羊金帛万数,浩浩荡荡第二次出使西域。此时匈奴势力已被逐出河西走廊,道路畅通。他到达乌孙后,请乌孙东返故地。乌孙王年老,不能作主,大臣都惧怕匈奴,又认为汉朝太远,不想移徙。张鶱派遣副使分别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阗、扜弥(今新疆于田克里雅河东)等国展开外交活动,足迹遍及中亚、西南亚各地,最远的使者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元鼎二年(前115),乌孙王配备了翻译和向导,护送张鶱回国,同行的还有数十名乌孙使者,这是西域人第一次到中原。乌孙王送给汉武帝数十匹好马,深得武帝欢心。武帝任命张鶱为大行,负责接待各国使者和宾客。第二年,张鶱去世。他所派遣的则使以后也陆续带了各国使者来到长安,汉和西域诸国建立了友好关系。而汉朝的使者不断往来於西域诸国,一年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都用「博望侯」的名义,以取信於各国。乌孙国见汉朝军威远播,财力雄厚,遂重视与汉朝关系,要求和亲。武帝以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公主远嫁乌孙王昆莫;细君死后,武帝又把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岑陬,两国长期通婚友好。汉朝「凿空西域」,张鶱创立首功。相传葡萄、苜宿、石榴、胡桃、胡麻等物皆为张鶱从西域传入中原,或未必尽然,但张鶱对开辟丝绸之路卓有贡献,则至今为人称道。
铜天马与城固张骞的故事
来源:三秦采风 (2006-1-4 16:38:09)
“铜天马”又名“青铜奔马”、“马踏飞燕”,是我国旅*业的标志。这个造型是在甘肃武威雷台汉墓中出土的。铜天马高 34.5厘米,长45厘米,马的造型雄劲矫健,昂首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踏着一只飞燕,马头上一撮流线型鬃毛直伸尾部,神势若飞,显示出“天马行空”的雄姿。这匹“铜天马”的铸造模特儿与陕西历史人物张骞出使西域有关!
相传,汉武帝派张骞二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事毕张骞返回时,乌孙国王特意选了十匹伊犁马,贡奉汉朝。张骞携马返回长安途径甘肃武威时,突遇沙漠风暴,一匹骏马被沙暴卷走,跌落在一处村庄里。人们突然发现这匹神骏无比、奔腾若飞的天外来客,认为是传说中“嘶青云,腾昆仑”的神马。于是精心饲养,细心培育。后来“天马”与当地马交配育出一群健壮非凡的“天马”后代来。20年后,“天马”归天之际,人们非常留恋,便请来能工巧匠以“天马”为模特儿,铸造出这具“铜天马”来,奉为圣物,世代相传。
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
张骞为陕西省城固县人,是中国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险家,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把中国先进的文化和养蚕、织丝、冶铁、造纸以及农业先进技术传播到西域,又把西域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和葡萄、石榴、大蒜、西瓜、核桃等特产带回中国。
秦、汉王朝统一中国,积聚了中原王朝的实力,到汉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时,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经过千难万险,全面了解了西域的*地理情况。随后汉武帝又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足迹也更为广远。张骞的两次西行,使中国和西域诸王国建立了贸易关系。张骞带回的报告是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首次真知实见,由司马迁和班固分别写入《史记·大宛传》和《汉书·西域传》,从此结束了我国古代对西方神话般的传闻认识。张骞出使西域前,中原与西域已有民间交往,但在张骞之后,交流才越发变得规模大、层次高。张骞的这一创举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性,故张骞通西域一事被形象地称之为"凿空"。
回答者:Sam6518 - 门吏 二级 2-6 19:49
丝绸之路
回答者:yuanyuan1210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6 21:50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00:13
张骞(?~前114)
中国西汉时期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翌年卒 。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00:14
张骞通西域
十三年背井离乡,西域探险,换来千年不朽的英名。他无意中做了中华文明的第一位使者...
汉武帝初年的时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汉武帝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一点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带)的情况。他们说有一个月氏(音yuè-zhī)国,被匈奴打败,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一带。他们跟匈奴有仇,想要报复,就是没有人帮助他们。
汉武帝想,月氏既然在匈奴西边。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这不是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胳膊吗?
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月氏国在哪
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担负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
有个年青的郎中(官名)张骞(音qiān),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有他一带头,别的人胆子也大了,有一百名勇士应了征。有个在长安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也愿意跟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月氏。但是要到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围住了,全都做了俘虏。
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
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没找到月氏,却闯进了另一个国家叫大宛(在今中亚细亚)。
大宛和匈奴是近邻,当地人懂得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交谈起来很方便。他们见了大宛王,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大国,这回儿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很欢迎他们,并且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再由康居到了月氏。
月氏被匈奴打败了以后,迁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国,不想再跟匈奴作战。大月氏国王听了张骞的话,不感兴趣,但是因为张骞是个汉朝的使者,也很有礼貌地接待他。
张骞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许多从未见到过的东西。但是他们没能说服大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只好回来。经过匈奴地界,又被扣押了一段时间,幸好匈奴发生了内乱,才逃出来回到长安。
张骞在外面足足过了十三年才回来。汉武帝认为他立了大功,封他做太中大夫。
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他说:“我在大夏看见邛山(在今四川省,邛音qióng)出产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产的细布。当地的人说这些东西是商人从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贩来的。”他认为既然天竺可以买到蜀地的东西,一定离开蜀地不远。
汉武帝就派张骞为使者,带着礼物从蜀地出发,去结交天竺。张骞把人马分为四队,分头去找天竺。四路人马各走了两千里地,都没有找到。有的被当地的部族打回来了。
往南走的一队人马到了昆明,也给挡住了。汉朝的使者绕过昆明,到了滇越(在今云南东部)。滇越国王的上代原是楚国人,已经有好几代跟中原隔绝了。他愿意帮助张骞找道去天竺,可是昆明在中间挡住,没能过去。
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他虽然没有找到天竺,但是结交了一个一直没有联系过的滇越,也很满意。
到了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西域一带许多国家看到匈奴失了势,都不愿意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的旌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带着一万多头牛羊和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礼物去结交西域。
张骞到了乌孙(在新疆境内),乌孙王出来迎接。张骞送了他一份厚礼,建议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乌孙王只知道汉朝离乌孙很远,可不知道汉朝的兵力有多少强。他想得到汉朝的帮助,又不敢得罪匈奴,因此乌孙君臣对共同对付匈奴这件事商议了几天,还是决定不下来。
张骞恐怕耽误日子,打发他的副手们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大月氏、于阗(在今新疆和田一带,阗音tián)等国。
乌孙王还派了几个翻译帮助他们。
这许多副手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先送张骞回到长安,他派了几十个人跟张骞一起到长安参观,还带了几十匹高头大马送给汉朝。
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见了乌孙王送的大马,格外优待乌孙使者。
过了一年,张骞害病死了。张骞派到西域各国去的副手也陆续回到长安。副手们把到过的地方合起一算,总共到过三十六国。
打那以后,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交往。西域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西域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后来人们把这条路线称作“丝绸之路”。
参考资料:中华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