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6 16: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8:56
领导,无论作为动词还是作为指代性名词,在传统认识中的含义,大概不言自明,就不多说了。
说说其作为国人熟悉的词汇在现代管理(尤指企业的管理)概念中的意思——管理者。就是在一个被赋予了某种职能的“团队”里负责“管理”的那个人。
这个意思里,不能说没有“谁大谁小”的成分,但更是在强调“责任”而不是“权力”,更不是“辈分”、“阶级”什么的!什么责任?很广泛。有些方面也可以说“比较复杂”。正因为广泛、复杂,通常,管理者的人选,都会是在团队中相对更“全面”而非更“专注”者。
所谓“内行”,指的是在团队所担负的职能中更精于具体的、技术性(不等同于“技术”,更不等同于“科技”)的“执行”、“完成”的人员。通常,他们会是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较“专注”的能力的人员。相对应地,不怎么对某种具体的、技术性的执行和完成“专注”、“精到”的人员,就算“外行”。
现代管理特别是企业管理,是基于“知识型人才”的,并在这个基础上,将人才分为两个大类:专家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其中“专家型”,更趋近于我们传统概念中的“内行”;管理型,则可类似地对照成团队的“管理者”,说“领导”也行。
现代企业中,“领导”,在“职能团队”(而非总体)中,是个带着几分亲切的玩笑意味的非正式称呼,跟“老板”、“头儿”的意思,是差不多的。这类角色,通常都由管理型人才担任。而管理型人才,对比团队中专家型人才所专注的工作,未必就是“内行”,甚至在很多时候,都基本算“外行”。至少,在其所管理的团队中的专家型人才眼里,算“外行”。
但是,这样的“外行”,不同于过去的“纯外行”,更不能是在“过去”曾很长时间被当作“正面”来“炫耀”的“大老粗”。根红苗正的大老粗们,以其*优势,只关心“对上负责”而不理会客观实际的粗线条“领导”的时代,至少“应该”是一去不复返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下的所谓“外行”,并不是全然不懂“业务”,只是不够“专”而已。
不够“专”的成因或说“根由”,大抵三类:
一,确实在“专业”方面不属“科班”,因为其他特长而成为管理者。这种情况,抛开“*”方面的因素,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具有十分凸显的表达式沟通能力,比如:在外企里,精通多种语言的人,会因为这个常人所不能及的特长,而跻身管理者之列。
二,本也是“内行”中人,但因在早期工作中显示管理方面的潜力,而被刻意向管理方向培养或说“挤压”,半是“*”地走向“管理型”,当真正成为管理者时,原本内行的那些,已经有所荒疏,同步地相关“专”的领域又有新发展,想追也追不上了,故而也就基本上成了“外行”。这种情况的典型例子,就是我本人的职业生涯。
三,在“内行”中不是最优秀,但因资历“积功而上”,加上具有一定管理能力,被赋予管理职能,在实践中逐渐在“专”的方面“落伍”。这种情况,一半“历程”,是跟前一种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