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6 15:2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3:51
洛阳:在开始的时候,我想用司马光的一句名言来形容她:“若问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在中国古代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也就是具有法定天然国都地位的城市。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宋朝以前,洛阳和长安占据着绝对的中心,可以说,没有在这两座城市建都的朝代称不上伟大,没有到过这两个城市的文人写不出流传千古的佳句!这两座城市演绎着中国版的双城记!关于这两座城市,我也不想过多的描述,因为它们的辉煌已经超越了中国的版图,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记载也是浩如烟海,我就不多费笔墨了,关于洛阳,我用几个小例子说说吧!
二月河先生在他的《乾隆皇帝》一书中称这样描写洛阳:“洛阳为中原大郡名城,九朝故都胜地,其治化沿革比省城开封还要烟霞鼎盛些,也许正为有此位份声望,加上此城水舟陆车人口辐辏且为中原向川陕湘鄂的通衢之枢,所以虽然仍是府治,却不用“洛阳府”,开府为‘河南府’―――来显得*尊大,二来也有为洛阳之尊避讳的意思――这是写书人无妄之思,也不在话下。”他那意思是说,洛阳这座城市很辉煌,就像中国城市中的皇帝一样,把这个“府"字扣在洛阳头上就像没有避皇帝的讳一样,所以就给他避讳改成“河南府”了。二月河先生是大家,他如此对洛阳推崇备至,可见洛阳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洛阳的影响不止在国内,在国外,尤其是西方的汉学家,他们现在更倾向于把丝绸之路的起点放在洛阳,因为他们认为洛阳居中,经济本身就很发达,而且本身就是蚕桑养殖基地,而另一个中心长安本身略偏西,且不产丝绸,当然这另当别论。在日本,日本的京都,就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的首都,别名就叫洛阳,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大名带兵入首都京都称为“上洛”,就像中国春秋时期的“问鼎中原”一样。在现在的京都府内至今仍随处可见诸如“洛东”、“洛西”、“洛南”、“洛北”、“洛中”、“洛阳”之类的地名,洛阳的影响力也可见一斑。
建国初期1954年,河南省在讨论将首府从开封迁往洛阳还是郑州时拿不定主意,但经过综合评定,郑州凭借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的枢纽优势胜出,洛阳沦为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虽然国家在“一五”其间重点支持洛阳,洛阳也因此长期是国家重工业基地,GDP长期占据河南省第一的位置,但改革开放后,特别是90年代后郑州凭借强大的交通商贸物流因素和占据省会的行政资源优势迅速超过洛阳,洛阳连一个在全国经济中不是很强省份里的老大地位都不丢掉了。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洛阳的繁华历尽沧桑后光芒尽褪,国人要想去探访洛阳的辉煌也只能在每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节中游走于各种华贵的牡丹丛中,去寻找那个大气梦幻的记忆之城了。洛阳真可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3:52
西安,曾经的长安。未到过中国的老外知道的除了北京上海之外不多几个城市,不为别的,只因她的辉煌。直到今天,当你下了火车,走出火车站的广场,映入你眼帘的古城墙仍能给你带来巨大的震撼,但当你得知,一千多年前的这座古都,面积是现在西安老城的十倍;一座大明宫,是北京紫禁城面积的三倍时,她就可以想象他当时的成就了。盛唐时代的长安城,人口过百万,东罗马从贞观到开元年间五次派使者到长安,波斯仅在开元、天宝年间就十多次派使者前来,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共有十三、四次之多,每次前来的人数多时达到五百人左右,在长安居住的时间长的住到二、三十年。韩国派来的使节比日本更多。中华文明可谓万国来朝,闪耀着最亮的光芒,辐射着周边的国家,影响着其他国家的*,经济,建筑,文化,生活习惯等等各个方面。今天,每年数百万的国外游客,来到这里,就为能寻找一下古代中国最能震撼世界的城市风采,真可谓尽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也难掩其昔日的风采。
也许是太过辉煌,从此便再也不能重温,西安自唐以后的地位从来就没有高过地区行政中心,现在的西安,还在继续着衰落的步伐,建国初西安也是中国十大城市之一,在一五期间是重点发展的城市。然而现在西安不仅GDP总量在全国40名左右,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更是一泻千里,西部开发时,西安好像来了精神,打出口号,号称:“西部最佳”,但实际上与重庆、成都的差距越拉越大,GDP也只有成都的一半多一点。整天沉迷于古代辉煌中不能自拔,不思进取。城市环境也很差,由于遍布城中村,城市的现代化改造显得举步维艰,不怪乎有人说西安像一个大城镇,自然环境也给人一种灰土的沉重感。贾平凹对其的称谓恰如其分: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