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4 08: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14
皇帝谥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按照剥削阶级的道德标准,根据他们生平的德行而给予的一种称号。
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谥号形成
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但是近代以来,王国维等根据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这一说法得到广泛认同。
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制度。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就是年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