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三槐典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5 05: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4:24
王祜(亦名 王佑),祖籍 莘县(宋时属大名府,今属 山东省),以文学见长。五代时先仕晋,后及汉、周, 北宋建国后,宋太祖 赵匡胤拜其为监察御史,颇得赏识,官职不断升迁,以尚书 兵部侍郎 知制诰。乃举家迁来京城,落户开封。时在宋乾德三年(965年)至开宝二年(969年)之间。
王祜落户开封的具体地址,明李濂的《汴京遗迹志》说在 仁和门外,清 周城的《 宋东京考》说在望春门外。这仁和门和望春门实际指的都是曹门,即今曹门关中街偏北一带。
宋开宝二年(969年),有人密告 魏州节度使 符彦卿谋叛。 魏州即大名(大名县亦名魏县), 宋太祖乃派王祜权知 大名府。那个时候,莘县一带归属 大名府, 宋太祖要王祜 衣锦还乡,许以“便宜”行事,并以 赵普(一说 王溥)相位相许的真实用心在于除符,王祜自是心知肚明。但王祜至大名接任后,明察暗访,却查无实据,数月无闻。宋太祖乃驿召面问,王祜直言禀报, 符彦卿无谋叛事实,并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担保。甚至直谏太祖吸取晋、汉( 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滥杀无辜的教训。太祖听后很不以为然,乃把王祜改派知襄州。如此以来,王祜升迁宰相的许诺当然是落空了。王祜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内,手植槐树3棵,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以我们今人的思想揣度王祜当时的心情,很可能对自己当不成宰相有点生气,可能是“别看我不能位列三公,我的子孙一定有能担任宰相,位列三公的”气话。当然,也可以认为王祜这句话是他的自信或远见。但他以三槐比拟三公确是无疑的。
后来的事实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儿子 王旦在宋真宗时做了宰相,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三槐堂不仅成了王祜一支的堂号,而且成为整个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 三槐王氏。
褒公西入咸阳,传四世至綝公,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为 潞州刺史,曒公八传至言公,为唐滑州黎阳令,言公生彻,为后唐进士,官至 左拾遗,彻公生佑,是为三槐王氏始祖。
佑公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 后晋天福年中,以书见 桑维翰,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 威辟为观察 支使。至 后周,仕为魏县、 南乐二县县令。 宋太祖即位,擢拜 监察御史,后加集贤院修撰,转 户部员外郎。至 宋太宗时,知河中、开封二府,以病请告,拜为 兵部侍郎。佑公生逢 五代战乱,历事后晋、后周和宋朝,皆以文武忠孝而显名。佑公宦居于汴梁城东时,筑室于仁和门外,尝手值三槐于庭院中,言称其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来 王佑裔孙因之而称为“三槐王氏”。
三槐王氏自祜公以后,簪缨相继,历世为官,子孙分任各处,子孙散布于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