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是怎么弄的?想了解一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5 00:18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5:44
人工降雨的科学原理
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而云的厚度以及高度通常由云中水汽含量的多寡以及凝结核的数量、云内的温度所决定。一般来说,云中的水汽胶性状态比较稳定,不易产生降水,而人工增雨就是要破坏这种胶性稳定状态。通常的人工降雨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在云雾厚度比较大的中低云系中播散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一是增加云中的凝结核数量,有利水汽粒子的碰并增大;二是改变云中的温度,有利扰动并产生对流。而云中的扰动及对流的产生,将更加有利于水汽的碰并增大,当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承受不住水汽粒子的飘浮时,便产生了降雨。
降雨的形成
在云块中,随着空气中水汽的不断补充,过饱和的水汽继续不断地在云滴上凝结和凝华,使云滴继续增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由于重力作用,云滴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大的云滴下降速度快,小的云滴下降速度慢,因此大的云滴会赶上小的云滴,合并成更大的云滴,如此下去,云滴就象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大,最终落向地面,成为雨滴。
在夏季晴朗的日子里,当某地区存在暖湿时,便会产生对流运动。暖湿气流从地面升起,因绝热达到过饱和而凝结成云。在下降气流控制的地方,空气绝热增温,空气相对温度较小,云无法产生,于是便形成了一朵朵的顶部凸出、底部平坦像馒头一样的淡积云,若对流继续发展,由于上升气流的中部比周围强,于是便形成了象山峦或宝塔那样的浓积云和更加宠大的犹如巍巍高山的积雨云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5:45
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我国最早的人工降雨试验是在1958年,吉林省这年夏季遭受到60年未遇的大旱,人工降雨获得了成功。1987年在扑灭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中,人工降雨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工消雨:人工消雨的原理实际上与人工增雨的原理相同,即在需要消雨现场的天气上游地区(降雨云系的上风区),用飞机进行人工降雨,大量消耗云中的水汽,这样,当云层移到目标区时就会减弱或消散,使之不发生降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后,为了避免雨水把当地的核污染通过地面扩散,前苏联曾在核电站附近进行过人工消雨。为了红场节日检阅,在莫斯科也曾多次进行过人工消雨。
人工防雹:就是用人工方法使雹云(比一般雷雨云发展更旺盛、厚度更大、闪电更频繁)不能降冰雹或减弱冰雹的强度。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使用土炮防雹的明确记载。人工防雹是用火箭、高炮、飞机等把碘化银播撒到雹云中产生大量冰核进而形成大量人工雹胚胎,它们与云中原来的冰雹胚胎争夺水分,使两者都不能长大成对人畜与作物产生危害的大雹块,在落出云底后还可能逐渐融化成雨滴。或者用高射炮、土炮或火箭,向雹云的中下部轰击,扰乱冰雹云中的对流,也可使雹云不降雹或降小雹,起到抑制雹灾的作用。
人工消雾:大雾使能见度严重降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和影响航班的正常起降。现在世界上有一些机场的人工消雾已成为机场的一项业务性工作。目前人工消雾的主要方法是用人工播撒催化剂、人工扰动空气混合或在雾区加热等,使雾消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5:45
人工降雨主要是采用干冰(二氧化碳的固体)发射到含有水分的云中,由于干冰的升华,需吸收大量的热,从而导致云中的水蒸气凝华变成冰,于是便会由于重力作用下落,在下落过程中不断吸收周围的热量,渐渐融化成了水滴,最后并以水滴的形态下落到地面上,这便是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5:46
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