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6 05:4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0:49
宋江打破了祝家庄,得到了很多粮食和财物,高高兴兴地装车回梁山去了。可是,他似乎忘记了出征前的四个目的之一,就是拉李应入伙。李应是李家庄庄主,他和祝家庄、扈家庄结成了军事联盟,当梁山泊这样的强人前来劫掠的时候,一家有事,三家相互支援。不过,这当中出现了一个问题,致使李家庄和祝家庄*。祝家庄捉到了一个偷鸡贼时迁,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梁山泊的人,而和他一起前来的杨雄、石秀却认识李家庄的管家杜兴,他知道,这三个人是准备投奔梁山泊,却还不是梁山泊好汉。为了义气的份儿上,杜兴想让庄主李应出面救出时迁,李应答应了,就写了一封信给祝家庄。可是祝家庄三兄弟并不给这个面子,还说李家庄暗通梁山泊反贼,导致两家刀兵相见。也是李应自恃武艺高强,打斗起来竟然没有防备祝家三少爷的暗箭,被射伤了腿。也是因为这件事情,李应上不了马,打不了阵仗,所以是既没有和祝家庄一道对敌梁山泊,也没有和梁山一道攻打祝家庄。
宋江走后,李应家里来了一个本州知府,带着一班执事和“三五十部汉”,向他询问祝家庄被打破一事。李应说自己有伤在身,一向闭门未出,“不知其实”。知府就说祝家庄有状子,告他“结连梁山泊强寇”,引诱梁山泊军马前来,“打破了庄”,还收了他许多好处。李应辩白,知府就说要李应到府里,“自与他对理明白”,然后把李应绑了,带着他出了李家庄。一同带走的还有管家杜兴。一行人出了庄门,“行不过三十余里”,梁山一班好汉出现了,“那知府人等不敢抵敌”,撇下李应,“逃命去了”,宋江强拉硬拽,把李应请上了梁山。不用说,这一切都是宋江安排的。
宋江设的这个*并不高明,其中有几个明显的漏洞。一是战火刚刚结束,一个知府敢来上门兴师问罪吗?假如梁山“贼寇”还在这四周扫荡怎么办?二是拿人都是都头的事情,用得着知府亲自出马吗?这恐怕不会有先例。三是来的人太少。要知道,李家庄既然能够和祝家庄结成联盟,其实力肯定非同一般,否则,祝家庄怎么能够愿意和他联手对付梁山泊这样的大山头?郓城县要捉拿晁盖,派出了一个县尉,两个都头,带着一百来人。李家庄这个敢不买账梁山的村子,三五十个人敢进村捉拿人吗?或者说,这样明显的漏洞,李应为什么识不破呢?
这是基于一下一些原因:李应做了“亏心事”。就那个时代来说,梁山泊毫无疑问就是“贼寇”,这就是祝家庄、扈家庄和李家庄能够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的根本原因。宋江攻打祝家庄,事情是由时迁偷了人家的报晓鸡引起。时迁被捉,杨雄和石秀逃上了梁山,晁盖要斩了这两个人,原因是他们以“梁山泊好汉的名义去偷鸡吃,因此连累我等受辱”。晁盖要点起人马下山“洗荡了那个村坊”,以便“不要输了锐气”。宋江把晁盖拦下了,拦下的不仅仅是不杀杨雄、石秀,还有晁盖的亲临指挥权。但宋江说得很明白,“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此前杜兴也说过,三村结下誓愿,就是害怕“梁山泊好汉前来借粮”。像梁山这样的山头下来借粮,不过是说得好听,实际上就是强要,不给的话,抢都是轻的,把人杀光也不是没有的事。为了应付这样的事情,三村结下了同盟。李家庄的管家杜兴是这样说的:“这三村结下生死誓愿,同心共意,但有吉凶,递相救应,唯恐梁山泊好汉过来借粮,因此三村准备下抵敌他。”李应的亏心事正在于此。
本来,三家联盟就是防备梁山泊的,李应应该知道,救一个时迁这样的人,就是通同反贼。这就是说,是他首先破坏了三家达成的契约。如果说,前面是因为杜兴传话,他还不知道时迁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后来他自己找上门去,祝彪已经给他把话说清楚了,他仍然不肯收手,这就是有意为之了。当时的李应,可能在面子上有点儿过不去,想凭着自己的本事挽回这个面子,但事情过后,他是知道自己这种行为后果的。所以,当这个假知府说祝家庄把他告下了,李应不会再去考虑这个知府是真是假,而是急于辩白自己有没有通同梁山泊。俗话说“心里无闲事,不怕鬼叫门”,正因为李应自知做了亏心事,所以才不分真假乖乖的跟着那个假知府前去“对理”。
封建社会,人是分等级的,尤其是官和民那区别是非常大的,一个人一旦当了官,那毫无疑问就是“光宗耀祖”。就像后世那个范进,一旦中了举人,连老丈人都对他态度十分的谦恭。所以说,像李应这种人,在村里他可以是老大,祝家兄弟抹了他的面子他定要拔刀相向,但见了*却立刻表现的毕恭毕敬。所以,当庄客前来报告说知府来了,“便问祝家庄事情”,李应没有丝毫疑问,“慌忙叫杜兴开了庄门,放下吊桥,迎接入内”。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畏官心里,生怕迎接的慢了,当官的心里不舒服,因而对自己不利。
像李应这种心态,现实生活当中比比皆是,即便是《水浒传》当中也有一些例子。比如说宋江,他为了到华州救鲁智深等人,劫了宿太尉,扮作钦差,不仅骗过了西岳庙里的观主,连华州太守派来的推官也骗过了,说到底,就是这种民畏官、下畏上的心理使然。还有那个高俅,好汉们个个恨他恨得咬牙切齿,尤其是宋江,可真见到了高俅,立刻就表现出一副低眉顺耳的架势,这是那个时代人们骨子里的东西,道不清长短。封建社会的*都穿官服,要想了解一点儿民间事情,只能是换上便服出行,这叫做“微服私访”,为什么?就是官和民是不平等的,穿着官服了解不到真实情况。所以,李应尽管是庄主,但仍然是民,见了官,必须下跪,一个知府进了家门,李应没有吓傻,已经很是一个“好汉”了,再让他分清真假,也实在是难为他。
除了李应自身的原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宋江设计安排的比较周密。在人员安排上,知府和贴身人员,除了*就是读书人,也就是说,这些人曾经当过官,或者是有准备当官,所以装起来很像。至于那四个都头,倒不用考虑别的,武艺高强就行。在时间上,宋江安排在打破祝家庄不久,这让李应来不及到衙门里去打探消息。进了庄,一班人直接进入李应家内,说话直奔主题,不给李应辩驳猜疑的时间。两三句话之后,直接就把人带走,可以说,李应自始至终都处在一种小心应付的状态之下,根本就不可能有时间怀疑。李应上山,是宋江事前的打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宋江又做了精心的设计,这是一个信号,说明宋江已经开始主动网络天下好汉前来梁山聚义,以便共同“替天行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0:49
李应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人物,因为善使浑铁点钢*,背藏五把飞刀,能百步取人,神出鬼没,人称“扑天雕”。
李应是郓州人氏,为独龙岗李家庄庄主。李应作为一方财主,小日子过的绝对滋润无比。而且从最开始的时候,李应是站在梁山泊的对立面的,并且为了抵御梁山的侵犯,他还和其他两庄,祝家庄和扈家庄结下三庄同盟。这样一个进入梁山几率应该很小的人,最后又是如何加入梁山的呢?
若说李应加入梁山的原因,总结起来就两个理由。一个是李应自己作的,另一个就是宋江等人设计的。
为什么说李应加入梁山,是李应自己作的呢?这一切的缘由,起源于时迁等人。当初时迁和杨雄、石秀一起去投奔梁山,途中的时候路过祝家庄。在祝家庄客店投宿的时候,将别人店里报晓的公鸡给吃了。这还不算,一言不合,三人还大闹祝家庄,放火烧毁村店。
这事儿搁谁那儿都是时迁等人的错误,一身江湖匪气,蛮不讲理。所以后来祝家庄庄客擒获时迁后,自然是要问责时迁的。当时杨雄与石秀巧遇鬼脸儿杜兴,杨雄又有恩于杜兴,于是在杜兴的引荐下见了李应。杨雄摆脱李应讨回时迁,李应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当即书信一封给杜家庄庄主,希望他能放了时迁。
李应此事做的极不地道,此事本来就是杨雄一行人的不对,李应又与祝家庄结成了同盟。不论是从理还是从情义等来看,李应做的应该是帮助祝家庄,而不是向祝家庄索人。
站在祝家庄的角度,别人把你房子烧了,怎么可能一笑泯恩仇,所以是绝对不会放人的。接下来更作的是,李应居然生气了。不顾三庄同盟,点起人手就去攻打祝家庄。后来他被祝家庄庄主所伤,完全是咎由自取。不久后宋江攻打祝家庄,李应束手旁观,就相当于三庄同盟已经破裂。所以最后祝家庄被攻破后,李应只能受梁山人摆布。
第二个原因,宋江等人为了让李应加入梁山,让人假扮知府,将李应等人逮捕。随后不久宋江便将人救出,又将李应的家人骗上了梁山。到了这个地步,李应纵使心中有千万个不情愿,最后也只能加入梁山了。
说实话,从某些角度来看,以小编个人的看法,是顶顶看不上李应此人的。因为他因为祝家庄不放人一事,就不顾先前的盟约,带人攻打祝家庄。最后在宋江攻打祝家庄的时候,也不理会先前的约定,对祝家庄束手旁观。不过严格来说,李应算的上是一个武艺高强而又聪明的人。
李应在梁山上排位第十一位,许多人对此表示出了质疑,认为他不应该排那么高。认为李应在上了梁山之后,似乎并没有多少的贡献。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看法,李应是能够坐到是一位的高位的。
首先人们说李应的武功并不高强,这只是基于李应上山之后并没有多次立功的情况下。李应人称“扑天雕”,雕是天空中的霸主,与这种称号沾边,就已经表示李应的武力值不低了。再看对其的形容,“李应虎头燕颌,猿臂狼腰,仗义疏财。爱骑白马,喜穿绛红袍,善使一条浑铁点钢*,背藏五把飞刀,神出鬼没,能够百步以内取人。因其生得鹘眼鹰睛,性如烈火,飞刀一出,如苍鹰逐兔,江湖上都称其为”扑天雕“。”所以说李应武力值高。
其次李应很聪明,所以在攻打完方腊之后,他学习柴进急流勇退,最后辞官归乡,在李家庄富庶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最后,李应是地主出身,善于理财,所以很得宋江的重视。这也为他后来在梁山排名次的时候,增添了砝码。
所以总的来说,李应排在十一名还是比较公正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0:50
李应的武力唯一界定标准就是祝彪,然而对于祝彪的武力个人表示怀疑。文中说祝彪是三子中最了得的,这话本来就有歧义,一种解释是三子中只有祝彪是高手,另一种解释是三子中祝彪的武艺高于其他两人,这两个解释是有根本区别的。因为从文中情况来看祝龙和祝虎的水平也就一般般,他们的老师栾廷玉也就是孙立的水平,他们实在厉害不到哪里去。祝彪除了对李应之外唯一的战绩就是十几合平花荣,然后花荣又像往常一样卖个破绽跑路了,这没什么奇怪的,因为全书中除了二十合败彭玘外,花荣单挑一般都是卖个破绽跑路,为了射箭。此战花荣是孤军前来,没有宋江大军做后盾,加上他惯用弓箭,难保交手中没有故意放水诱敌追击的嫌疑,而且这是孙立到了祝家庄以后的事,为了配合孙立,林冲和穆弘在对阵祝龙祝虎时候都有放水行为,以此来看,花荣未必出全力。再加上祝彪回去以后吹嘘自己和梁山*法了得的花荣大战五十合,以此观之,祝彪在祝家庄地界上混来的名头难保没有夸大不实之处。
此外,三打祝家庄的过程中作者曾经通过杜兴和钟离老人之口三次对祝家庄及其周边地区的情况进行了介绍,这三次介绍中均未提及祝彪如何了得,祝家庄唯一被提及的就是栾廷玉。祝彪在三杰中最为了得云云,是石秀见了祝彪问老人这是何人时老人提及的,并非作者的客观描述,结合我前面的分析,钟离老人对祝彪的印象未必就符合事实,因为祝彪惯于吹嘘,老人也只是从传言中得知祝彪了得的。综上,祝彪的真正实力很难给出一个较高的定位,所以李应的武力也难以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