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蜘蛛的生活史及习性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9 12:5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21:37
麦蜘蛛的生活史及习性:
(1)麦长腿红蜘蛛
在山西省北部冬麦区每年发生2代,在南部冬麦区发生3~4代,世代发生明显重叠。主要以成螨和红卵在土块背面或土缝内越冬。在山西临汾观察,上年秋冬所产红卵,大部分于3月上中旬孵化,所以这时田间虫口密度逐渐上升。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小麦抽穗期虫口达到高峰,到蜡熟期虫口急剧下降,白卵是越夏的惟一虫态,秋季在10月上旬随着白卵的孵化,虫口逐渐增多,秋季虫口密度虽然不大,但却是内吸药剂拌种防治的关键时期。冬季成螨在晋南并不完全进入休眠,在天气晴朗的中午常常从土块下爬出危害,多在向阳近地面的麦叶和麦株基部取食,在早晚或雪天多钻入土缝呈伪死状态。
麦长腿红蜘蛛性喜温暖干燥,因此该螨多发生于丘陵、塬区、高燥麦田,尤以干旱之年发生危害严重,往往猖獗成灾。一天中的活动时间,常随日间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日出后随气温升高而逐渐上升至麦株上取食危害,随着日落植株上的螨量剧然下降,潜于麦株根际。一日中一般以9~16时为虫口最多,是喷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螨对大气温度颇为敏感,遇小雨、露水、湿度大和大风、低温时,大多潜伏于麦丛基部土缝中,成、若螨还可借风力传播扩散。
小麦长腿红蜘蛛主要行孤雌卵生,其卵有非滞育与滞育两型。滞育卵可长期滞育是越夏的惟一虫态,卵多产于麦田或麦株附近的土块、粪块硬物上。此外在草丛、瓦片、秸秆、枯叶上均有分布。卵在土中的分布以表土的物体上最多约占85%,如遇大雨冲击,可随流水扩散蔓延。非滞育卵在15~22℃时,通常6~12天,平均8天左右孵化,若螨期平均9天,从孵化至成螨产卵后期为24天左右,完成一代历时24~46天,平均32天。
(2)麦圆蜘蛛
在山西省南部每年发生2~3代,完成一代需46~80天,平均57、8天。以成螨或卵在麦株或杂草上越冬,抗寒能力强。春季气温上升至4、8~6℃时,越冬卵开始孵化,繁殖危害。此时正值小麦返青。当气温上升至8~13℃时危害最重,此时正值小麦拔节期田间虫口密度达到高峰期,同时开始出现越夏卵。4月上中旬虫口开始减退,至小麦孕穗后期成螨基本消亡,出现大量越夏卵越夏。秋季10月上旬小麦出土后越夏卵陆续孵化,于小麦及田间杂草上危害。11月上旬出现成螨,并产卵繁殖。秋季产的卵一部分直接越冬,也有羽化为成螨后进入越冬期。
麦圆蜘蛛的卵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非滞育卵,卵期20~29天,产于初春或秋末。另一种是滞育卵,又称越夏卵,卵表面有层薄膜,产于春末夏初,卵期可达4~5个月。
麦圆蜘蛛的发生与温度关系密切,它的适温范围是8~15℃,温度达20℃以上会大量死亡,适宜的相对湿度是80%以上,表土含水量为70%左右。因此水浇地或低洼潮湿的麦地发生严重,干旱麦田发生轻,砂壤土发生重,黏土地发生轻。在一日之内活动时间与麦长腿红蜘蛛相反,即以温度较低,湿度较高的早晨和夜晚为其主要活动危害时间,白天阳光充足,高温干燥之时,移至麦株基部土缝、土块下潜伏,以6~8时和12~22时为一日中的两次危害高峰。遇阴天低温以及冬季的晴暖天气,多在中午前后上升活动、早晚下降至土表潜伏,气温低于8℃时,则很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