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8 12: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05:49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康熙的二皇子胤礽诞生于北京紫禁城坤宁宫,其母后赫舍里氏因难产于两个时辰后去世,终年21岁,谥号“仁孝皇后”。康熙帝与皇后感情甚笃,康熙帝万分悲痛,隆重治丧后亲自承担起抚养皇后遗孤胤礽的重任。并于一年后的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日,康熙帝正式册封刚满一岁的胤礽为皇太子,并于太和殿举行册封大典。
康熙画像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五月初八,19岁的皇太子大婚;次年康熙亲征噶尔丹,命20岁的皇太子监国。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册封诸成年皇子,包括皇长子胤禔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俱为多罗贝勒。分封皇子,削弱了太子的力量,同时,诸年长皇子有权有势以后,与皇太子的矛盾日益加剧。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太子的舅舅上书房大臣索额图被宗人府拘禁,这是对太子力量的一次重大打击。
胤礽舅舅索额图画像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长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随驾。在巡幸期间,发生了几件事,促使康熙帝与皇太子矛盾激化:大阿哥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帝报告了太子的许多不良表现。比如说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有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种种不仁的表现,都令康熙帝非常不满。这些报告,有些是不实之辞,但是康熙帝深信不疑。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为太子的暴行所气恼,而且不满太子的越位处事。他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康熙巡幸途中,刚满七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虑,太子却无动于衷。康熙一方面疼爱年幼的老来子,一方面又回想起十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件事: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乌兰布通之战前夕,康熙出塞途中生病,令皇太子与皇三子驰驿前迎。胤礽到行宫看到父皇病容,丝毫没有忧愁的样子,康熙认为这个儿子绝无忠爱君父之念,让他先回北京。当时只有16岁的胤礽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父皇的不满,但是康熙认为这说明皇太子不孝,不堪重用。后来康熙在废太子时说已包容了20年,就是把这件事作为起点的,可见此事给康熙留下多么深的印象。康熙气愤地责备太子:作为嫡长子,毫无做兄长的样子。但是皇太子不仅不接受批评,而且还忿然发怒,蛮横地与父皇顶嘴。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便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这件事也刺激他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废掉太子后,诸王争嫡,政局混乱,康熙帝诸子矛盾激化,为了缓和局势,康熙帝决定再立胤礽为太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再次复立太子。
皇太子虽复立,但原有的君储矛盾并未解决,所以很快就又发生了严惩皇*的事件。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四月,议处户部尚书沈天生等串通户部员外郎伊尔赛等,包揽湖滩河朔事例额外多索银两一案。皇太子在策划*父皇尽早让位,因此,康熙怒不可遏。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再次下诏废太子。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危,召诸皇子及隆科多觐见,立胤禛为嗣皇帝,并要胤禛善待废太子与皇长子。二十日,胤禛正式登基,改翌年为雍正元年。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废太子胤礽病逝于禁锢地紫禁城咸安宫,终年51岁;雍正追封胤礽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今天津蓟县)理亲王园寝,谥曰密。
废太子胤礽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