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为什么会进行安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7 06:3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4:07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据央视新闻,为避免危险物品被带进医院,自去年7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进入医院的人员,应当主动接受并配合安全检查。对拒不接受安全检查的,医院有权拒绝其进入。据北京市卫健委最新统计,截至目前,北京已有237家医院开展安检,覆盖了大多数*医院。
安检当然是有必要的,也一定是有局限的:
安检真能预防我们想防止的么?这里需要明确我们想防什么,我觉得我们是想防住一切,那么显然是不可能的,首先国内安检不能有效分辨液体危险物,但基本能辩认出它是否是液体,然后禁止一切大剂量液体携带,这算是补救,但仍无法保证小剂量多人次的危险品液体携带;其次安检仪原理是微计量x射线,所以显然不能穿透铅板,虽然有经验的安检员会对疑似铅版的物体格外留神,但隐藏在铅制屏蔽物内部的物体总有一定几率避过,而且一旦这种避过出现,几乎肯定是有意为之的极度危险的物品;
最后,3D打印技术等于把材料加工水平对基础技术的要求降低了几个档次,并且可以加工非常复杂的非金属部件,这些技术如果用于犯罪,我觉得目前安检系统很难识别。所以安检系统不是摆设,它能防止一大批危险品的危害,但没法防住所有的。
有没有更安全的方法?答案是有,比如最近比较火的毫米波,其实安检原理都是电磁波与被测物体作用,将回波可视化以后通过人力分辨。毫米波穿透力不弱且频段范围很宽,这就意味着可以通过调整频率来排除某些材料的遮蔽,而且毫米波对人体细胞伤害不如x光那么强,相对更安全。但据我了解,目前国内距离普及毫米波检测仪还有很长时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4:07
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等八部门就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保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提出《关于推进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机关应当在*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设立警务室,配备必要警力;日均门诊量5000人次以上或者床位1000张以上的大型医院应当在主要出入口实施安检,防止人员携带刀具、爆炸物品、危险物品进入医院。(9月27日 央视网)
近年来,全国已有多名医务工作者因恶性伤医事件,倒在了自己“救死扶伤”的岗位上;多名医护人员受伤,不能再从事自己心爱的事业。伤医事件频发,令人痛心。而“暴力伤医”的可恶与可恨,更在于无情地“抽刀”刺向“生命卫士”,将生命的尊严、医护人员的安全践踏,是十足鲜明的犯罪、不可饶恕的行为。
医院是医疗重地,是治病救人的圣地,医护人员和医疗设施不可侵犯。恶性伤医、杀医事件不仅给遇袭医生和他们的家人造成了严重伤害,也在许多医护人员心中留下了一片阴霾。接二连三的伤医事件,让很多医护人员整日胆战心惊,不少医院专门配备了大量安保人员,这无疑也增加了医院的经营成本。
要保障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除了依法严惩伤医罪犯外,更要防患于未然,升级安全防范体系,加强安保工作、落实安保措施。多起恶性伤医事件中,歹徒可以带着刀具和爆炸物等危险品随意进入医院各个地方伤害医务人员。为此,医院设立安检通道,将安全隐患防止于医院大门前,既必要更迫切。增设安检环节虽然不足以杜绝暴力伤医事件,但起码可以大大降低暴力伤害的可能性和等级,从而避免恶性案件的发生。其实,完全可以将防疫通道和安检通道合二为一,加强力量、达到双赢目的。
卫健与*门还须共同制定《医院禁止、*携带物品名录》,使医院安检工作尽快落地。如北京发布《北京市医院禁止、*携带物品名录》,明确禁止携带管制器具、危险物质等五类物品,*携带菜刀、棍棒等六类物品进入医院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当然,加大医院的安保力度,显然不能仅靠安检仪。还需要一支人数足够、业务过硬的安保队伍。而目前,部分医院的保安并不真正具备保护公众安全的能力,他们中的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即便有年轻人也有很多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不具备基本安保技能。
总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非一日之功。要减少医患矛盾,建立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再让广大医护人员流了汗,再流泪、流血的伤医事件重演,则是各级*、卫健和*门、医院管理者的应尽之责和当务之急。各地应按照八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尽快落实医院安检工作,并建立医院安全保卫信息平台,共享高风险就诊人员信息、涉医110警情和涉医案件违法犯罪行为人等数据信息,实现智能精准预警,最大限度防范预警危险因素。同时,各医院落实医院安检情况应与平安医院建设、医院等级评定、绩效考评等挂钩,如医院落实不到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4:08
为了防止医闹和伤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