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7 07: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14:04
摘要你好,很高兴能为你解答。电场产生通电的过程,就是不断维持中性的过程。关键在基极的处理上:一是薄,这为电子越过基极与集电极的pn结反偏提供了可能;二是基极参杂少,一点电流就可以摆平参杂。直到BE极间的电流增大到某一个值之后,CE极间电流不再变化,我们就称三极管此时达到了饱和状态。就像盐水一样,最开始我们把盐放到水里面,盐会溶于水,但是随着我们盐投入的越来越多,直到某一时刻,盐不再溶于水了,水里面出现结晶了,我们就说盐水饱和了,三极管的饱和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放大状态——我们这时候固定R1不变,也就是流过B极的电流不变。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07三极管放大或导通时,基区的非空间电荷区部分是如何维持电中性的?你好,很高兴能为你解答。电场产生通电的过程,就是不断维持中性的过程。关键在基极的处理上:一是薄,这为电子越过基极与集电极的pn结反偏提供了可能;二是基极参杂少,一点电流就可以摆平参杂。直到BE极间的电流增大到某一个值之后,CE极间电流不再变化,我们就称三极管此时达到了饱和状态。就像盐水一样,最开始我们把盐放到水里面,盐会溶于水,但是随着我们盐投入的越来越多,直到某一时刻,盐不再溶于水了,水里面出现结晶了,我们就说盐水饱和了,三极管的饱和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放大状态——我们这时候固定R1不变,也就是流过B极的电流不变。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能用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为什么电场产生通电的过程,就是不断维持中性的过程?---而对于基区,是如何维持电中性的?大注入效应:当注入基区的非平衡少数载流子浓度等于或者超过基区平衡多数载流子浓度时则称为大注入。基区电导调制效应:大注入时,注入到基区的少子浓度接近甚至超过基区多子空穴的平衡浓度,为了维持电中性,基区将有大量的空穴积累,使得基区电阻率显著下降,即电导增加,且随注入的变化而变化基区电导随注入而变化这一现象称为基区电导调制效应。大注入自建电场:由于基区中的空穴与电子有相同的分布梯度,故这些空穴就会和电子一样从高浓度处的发射结一边向集电结扩散然而这些带正电的空穴受到集电结势垒的排斥。因此不能通过集电结、而只能在靠近集电结的基区边界积累起来,从而在基区中形成一个从集电结指向发射结的自建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