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如何提高资金流动性求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4: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0 21:22
村镇银行对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解决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运行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其中流动性不足和不稳定的问题最为突出,流动性风险因此凸显。对于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笔者有以下一些思考。 流动性风险诱因之一:流动性不足。流动性不足源于村镇银行通过负债手段获取现金的能力不强。作为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在发展初期社会认知度低,公众普遍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有钱也不愿存。此外,目前村镇银行结算渠道不畅,还不能以直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结算系统,异地汇划只能通过代理行进行,汇划款项不能实时到账,企业结算很不方便,使得县域企业不愿到村镇银行开户,村镇银行难以获得稳定的对公存款。推荐阅读银行周刊:
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支付行业或迎寒冬银行业2011年八大星闻2012年新增信贷8万亿成业内共识 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全线超5%银行卡刷卡费率酝酿下调利率市场化或令银行少赚一半退休阿姨托办信用卡 被骗47万和讯*用卡频道正式上线 流动性风险诱因之二:资产迅速变现能力差。村镇银行的资产主要是信贷资产,由于“三农”业务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种植、养殖业生产周期较长,决定了贷款期限多在一年以上,资产迅速变现的能力本身就差,自然灾害更直接加剧了贷款风险,在现阶段农业贷款补偿机制基本缺位的情况下,贷款延期或不能收回都将导致资产不能及时变现。高风险借款客户增加,客户的流动性风险被转移到银行身上的概率就会相应提高。 流动性风险诱因之三:管理缺位。目前村镇银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既缺少理论指导,又缺少实践经验,没有积极主动的压力测试,还没有形成村镇银行自己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预警和危机应对体系。 在村镇银行现阶段社会认知度较低,结算汇划渠道不畅的双重压力下,作为流动性资金最重要来源的新增客户存款普遍不足,且具有相当大程度的“不确定性”,而作为流动性资产的贷款却具有相对的“确定性”,这就导致了村镇银行“三农”业务的流动性供给与流动性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缺口,存款的“不确定性”与贷款的“确定性”使得村镇银行经营管理层需要不断解决流动性资金不足和不稳定的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村镇银行应从以下六方面提高资金流动性。 增加稳定性存款,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如果过度追逐利润最大化,短期低成本存款无疑是首选。但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的村镇银行,要适应农业及上下游企业经营周期性较长的特点,一年期以上的贷款需求需要有较稳定的存款作支撑,因此,村镇银行应大力营销相对稳定的一年期以上的储蓄存款。 财政存款因是预算管理,专款专用,使用时从申请到批准有个过程,一般能在账面保留较长时间,也应是村镇银行的营销重点。目前,县域内的支农惠农补助款项,一般以县为单位由财政部门指定不同的代理银行发放。在县域、乡镇设置网点的村镇银行应积极协调地方*,争取代理发放支农惠农补助款项,这样在方便当地群众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存款来源。 合理确定贷款结构。起步发展阶段,村镇银行普遍难抑放贷“冲动”,在存款总量不足的情况下,贷款规模过快增长,反映在数字上就是存贷比超标。尽管银监会要求村镇银行在开业后的一定期限内存贷比逐步达标,但也不能不顾存款来源盲目扩展资产业务。 提高资产变现能力。中长期存贷款比例应尽可能保持在100%以下,即一年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与一年以上中长期存款余额的比率保持在100%以下。如果超过100%,既意味着短存长贷,结构失衡,会加大了流动性风险。 适度拆入资金。拆借资金是短期调剂资金,本是救急之需,但村镇银行现阶段普遍存在不当利用拆入资金放贷或利用拆出资金变相放贷。央行规定,商业银行拆入资金比例(即拆入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不得高于4%,拆出资金比率(即拆出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不得高于8%。过高的拆入或拆出都会使村镇银行经营风险增大,进而影响支付能力。相比一般存款人对银行的挤兑,金融机构作为债权人对银行的挤兑不仅冲击力更大,而且速度更快,因为他们更容易获取信息。 建立科学实用的流动性监测指标体系。定量指标应包括: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缺口率、前十大贷款客户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等;定性指标应主要考虑资金来源的构成、变化趋势和稳定性,调配资金头寸的能力。这些指标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应用较广,村镇银行可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确定合理的流动性风险警戒值。一旦这些指标*近警戒线时,管理层应及时作出决策,确保流动性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