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加强*集权的措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4:1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2:38
唐太宗即位后,进一步整顿和充实府兵制度,使之更加完备。
从封建王朝到唐朝建立之前,所有的君主对于人才的选择都是从士族之中进行选择。那么,从李渊反隋开始,李世民的用人之道就开始显现。
唐太宗时期,对于商人来说也是个不错的时期,自古士农工商,商人排最末,太宗却给商业发展提供便利,设立安西四镇,维护商人利益,保护商人安全,也使得唐朝在海外声名远播。
唐太宗是历史唐朝第二代君主,也是唐朝开国功臣,在他统治期间,唐朝是很兴荣的,而当时的大臣也都很忠诚,有什么事,都是敢于直言进谏,不会刻意阿谀奉承。李世民在要求群臣时,也是很严格要求自己的,不会随意徇私。
扩展资料
1、唐太宗时期可谓唐朝的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正是描述唐太宗的政绩。唐太宗李世民是李家天下的第二位皇帝,为了登上帝位,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成功当了皇帝。
2、在开创大唐盛世之后,唐太宗并没有像以前的统治者一样昏庸无道、残还百姓、发起战争。而是励精图治,通过律法的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治理井井有条。在深刻吸取了隋亡教训、探讨朝代更变之后,唐太宗就更加的严于律己并且以身作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世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2:39
加强*集权
1)*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使宰相的人数比秦汉时期增多,便于皇帝控制。
统一思想方面
1)唐太宗时期加强了国内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对西北等地区的管辖,另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
2)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2:39
他在位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科举制。具体加强*集权的措施如下:
(1)*与地方官制。在*,主要机构为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地方上仍实行州县两级制。唐太宗时,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把全国分为十个监察区,称为道,唐玄宗时分为十五个道 。
(2)府兵制。唐朝的府兵制是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制度。府兵的基本单位叫折冲府(又称军府),军府分别隶属于十二卫和六率。十二卫直接听命于皇帝,六率隶属于太子。军府所领的府兵叫卫士。卫士平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操练,不纳租调,不服徭役,但要轮流到京城宿卫,或到边境戍守。遇到战争要自备衣粮器械,应召出征。领兵将领都是临时委派,战争结束,“兵散于府,将归于朝”。作用:有利于防止将帅专兵跋扈,40%的折冲府集中在关中一带,使朝廷拥有雄厚的军事力量,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3)科举制。创始于隋的科举制,至唐朝进一步发展完善,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方法。唐朝的科举分常举和制举。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是明经、进士、明法、明书等。常举的应考者有两个来源,一为生徒,即由各级和类学校保送者;二为乡贡,即经过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应考者主要集中在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义,比较容易;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和政论,难度很大,而且又是做*的主要途径,因之最受重视。常举初由吏部主持,后改为礼部主持,常举考中以后,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必须再经吏部考试(释褐试)合格,方能授官。制举是为了搜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不常举行。所设科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一百多种。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录取者优予官职或提升。科举制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进一步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4)法律。唐代法律形式有律、令、格、式四种。《唐律疏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