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7 06: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3 05:43
北宋守京师、备征戍的正规军。在唐朝原为皇帝亲兵,北宋废除各地的藩镇,遂屡经扩充,成为全国的正规军。禁兵有捧日、天武、龙卫、神卫等各种番号,分别隶属三衙,按厢、军、指挥(营)和都四级建制编成。规定一百人组成一都,五都组成一指挥,五指组成一军,十军组成一厢。事实上,只有都的兵力较为固定,指挥的兵力可在四百人以下。
厢和军的兵力很不固定。其“军职”分别为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军使、都头、副兵马使、副都头等。北宋初,禁兵作为中央军,以“屯驻”、“驻泊”和“就粮”的名义更戍各地。宋真宗赵恒时,“就粮禁兵”成为常驻各地的地方军。宋神宗赵顼时,实行将兵法,将全国禁兵组成“将”的编制。各将由各种番号的禁兵指挥混合编组,一般有几千人;并采用唐朝五十人一队的编制。各地将的编额并不固定,其中东南地区固定设置十三将。
编组为“将”的禁兵称“系将禁兵”,而各地不编入“将”的少数禁兵称“不系将禁兵”。留驻京城的大量禁兵也不采用“将”的编制,称“在京禁兵”,作为后备和机动兵力。系将禁兵逐渐形成将、部、队三级编制,一队一般为五十人。不久又在将之上设军。此后,统制、统领等临时差遣也演变为军一级的统兵官。北宋亡,驻北方的禁兵主力大部溃散。南宋时,各屯驻大军取代禁兵,成为正规军,南方各地的系将禁兵和不系将禁兵却成为专供杂役,不从事战斗的部伍。
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玄宗时,宰相或大臣遥领节度使,节度使出征或入朝,常置留后知节度事,以后成为惯例。安史之乱后,藩镇跋扈,河北三镇和淄青、淮西诸镇的节度使多于临死时遗表请以子弟为留后;也有节度使死后,军中拥立他的子弟或大将为留后的。朝廷有时予以承认,随后即正授节度使;有时不予承认,另授节度使,往往导致战争。地位略次于节度使的观察使,也在缺位时置留后。五代仍沿唐制。此外,唐盐铁转运使于扬子(今扬州市南)和江陵置留后院,由副使主管,称为“扬子留后”及“江陵留后”;若本使驻扬子,则副使留京师,称“上都留后”。这种留后,代本使主管漕运、盐利等财政,与节度、观察留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