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风化作用中硒的地球化学行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7 04: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5 16:48
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形成各种类型风化壳。风化壳的进一步演化即形成土壤的母质层。风化作用主要有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后者包括氧化和淋滤作用。一般情况下,岩石的风化首先从机械破碎开始,然后是氧化淋滤过程。硒在机械破碎和重力分异堆积中(坡积或残积)的分散和集中规律性并不太明显,但是在长距离的搬运中(水系沉积)则随着载硒矿物(如硫化物)的聚积而富集,形成富硒异常(见第七章第五节硒的地球化学预测)。在大多数情况下硒的聚散主要受氧化淋滤作用的控制和影响。随着氧化淋滤作用加强,风化作用由碱性风化向酸性风化发展,形成碎屑风化壳→碳酸盐壳→硅铝壳→富铝壳的演化趋势。另外可能还有富铁壳、粘土壳等,是风化作用后期产物。根据夏卫平和谭见安的研究,硒的活化迁移在经过脱盐基、脱硅化进入富铁铝阶段才有可能发生,且由硅铝壳-富铝壳-硅质富铝壳逐渐增加,致使由这些风化壳发育的土壤硒浓度逐渐富集。以氧化淋滤为主的风化作用对硒的地球化学行为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随着风化作用的加强(由碱性风化-酸性风化),硒将更加被活化迁移;另一方面,随着碳酸盐壳和硅铝壳向富铁壳、富铝壳和硅质富铝壳的发展,由于新生的水针铁矿、褐铁矿、粘土、高岭土质粘土对硒的吸附作用和重新晶格化,使这些风化壳中的硒显著增高。对于硅铝壳来说虽然也有硒被淋出,但缺乏束缚机制,而使硒处于流失状态。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主要分布碳酸盐壳和碎屑壳,缺少氧化淋滤作用,且蒸发作用强烈,使脱盐基形成的 与 伴生,被蒸发迁移至地表,形成富硒风化壳。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氧化淋滤强烈,形成富铝壳和粘土壳,氧化淋滤出来的硒又重新被粘土和高岭土束缚而富集,形成富硒风化壳。在我国中部北东向的大兴安岭—太行山—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带基本上为硅铝壳分布区,硒被氧化淋滤流失,形成缺硒风化壳。
硒在风化环境中的聚散,除了受风化壳类型控制之外,还与所处的地貌景观有关。在山区地貌的山脊和斜坡上容易形成硒的淋失而缺硒。在山区低地凹陷及河谷平原则容易使硒聚积而相对富硒。风成黄土地貌的峁、梁、塬等景观中硒容易被淋失,而在沟、谷、低地景观中,硒不容易淋失,甚至可积蓄一定的硒。在荒漠景观中硒容易积蓄。在河流冲积和洪积平原中硒一般也呈积蓄状态。我国北东向中轴地带大兴安岭—太行山—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大体上都呈高原、山区和黄土地貌,在山脊、山腰、峁、梁、塬等景观中大多为缺硒环境;而沟、谷、低地、山间平原等景观中大多并不缺硒,因此在这条地带性分布的缺硒带中,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不缺硒的景观单元。
岩石风化作用中硒的地球化学行为
以氧化淋滤为主的风化作用对硒的地球化学行为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随着风化作用的加强(由碱性风化-酸性风化),硒将更加被活化迁移;另一方面,随着碳酸盐壳和硅铝壳向富铁壳、富铝壳和硅质富铝壳的发展,由于新生的水针铁矿、褐铁矿、粘土、高岭土质粘土对硒的吸附作用和重新晶格化,使这些风化壳中...
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下元素地球化学行为
16.3.1 风化作用地球化学 岩石在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长期作用下,失去原有的地质地球化学平衡,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原来的岩石或矿物被破坏和分解,化学元素进入溶液中(或被带走,或在附近形成新的稳定的化合物),即发生了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产物有的留在原地,或经局部搬运而在附近形成新的堆积和沉积,结果就...
中国若干典型含硒建造的地球化学特征
目前硒的工业来源主要局限于与火山作用有关的一些矿床中,如与火山作用有关的金银矿床,与贱金属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等,其它硒的来源甚少(Huston,1995;Bjerkgard and Bjorlykke,1996;So C-S等,1995)。由于其很难形成独立矿床,国内外近年来对硒的成矿机制研究十分薄弱,没有大的进展,所积累的硒的地球化学资料也...
微量元素因子分析
因子1(F1)代表了一组地球化学性质相近的微量元素Cu、Ni、Co、Cr在风化成土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分布和分配,它们具有同步的演化特征和相对稳定的组成比例。因子2(F2)反映了亲硫元素Pb、Zn在风化成土作用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它们主要富集于岩土过渡带,与岩土界面附近地下水的交代作用有关,随着红色风化壳...
元素的天然富集与环境
某些元素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中缺乏某种元素会对动植物、人体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同时,如果过量又会产生中毒等严重后果。下面以硒为例说明元素的天然富集与环境的关系。 8.3.1.1 硒的地球化学特征及与健康的关系 硒是一种分散元素,也是人体必需元素。硒是动物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至少有6种氨基酸(胱氨酸、...
张家口地区硒的环境地球化学背景
本区硒地球化学环境背景分析采用了综合地质、地理、地球化学和地方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在对克山病进行重、中、轻(非)分类基础上,进行野外实地调查、重点取样和路线剖面测量,以查明硒及相关元素在各种环境介质中(岩石、水系沉积物、非耕作土壤)的分布及其对本区硒环境状态的作用与影响,为进一步分析硒与克山病的关系...
铼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的行为
铼的高度亲铁、中等亲铜和中等不相容地球化学习性决定了铼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的行为。由于地质地球化学环境和过程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铼在不同的环境和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 一、岩浆作用 早期,Rankama and Sahama(1950)认为铼像其它亲铁元素一样,富集在岩浆早期分异结晶的硫化物中,而早于硫化物...
岩石与成土母质中的硒含量特征
(二)不同成土母质的硒(Se)含量 自然界中岩石经过风化和各种侵蚀作用在不同地质环境中形成岩石风化物和各种堆积物,这就是土壤形成之前的母质层。土壤的形成需要经过风化和腐殖化2个过程,成土母质层由表层至深层经历进一步的风化和淋溶作用,其原生矿物部分被淋失,部分被破坏分解形成次生粘土矿物、...
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硼(B)、氯(Cl)、锶(Sr)、氟(F)是较典型的活动性微量元素,除Sr以外,B、Cl和F都属于矿化剂及卤素元素,在风化成土过程中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B是亲石元素,易溶解于溶液中,在水溶液pH为4.7~6.7时溶解性最高,常形成离子在水中迁移。B在风化壳中的迁移与碳酸盐岩风化程度及风化...
生物化学循环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三者有何区别
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分生物环境中无机盐离子等的转换过程,是范围最大的循环(地球范围)包括地质大循环中岩石的风化分解、板块运动带来的化学元素的富集抬升以及海洋中无机离子的向下沉淀化合过程等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交换循环过程,例如植物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中吸收碳元素又释放氧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