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闰中秋月》译文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7 05:0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7:33
译文是:
中秋的月亮分外的*,现在正好又是闰月,弯弯的月牙很澄明,纯洁。
把握时机欣赏这么美丽的月牙吧,不要象那个和尚一样为了想一句诗而等待一年。
天地万物的光芒都收敛了,浩浩荡荡的天地间只衬托出这美女似的月牙。
清澈的天空还有鱼鳞云彩,美丽的景色让人心胸舒适心情欢快,趁着这样的兴致岂能没有赞美的诗篇。
1、《闰中秋月》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
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月助婵娟。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2、赏析:《闰中秋月贴》为楷书,宋徽宗赵佶书于宋大观四年(1110年),凡七行,共六十字。帖文为七言律诗一首,乃中秋赏月即兴之作。帖中钤有“御书”、“宣和殿宝”(以上两方为宋徽宗印)、“嘉庆御览之宝”等印记,曾经清乾隆、嘉庆内府收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7:33
译文是:
中秋的月亮分外的*,现在正好又是闰月,弯弯的月牙很澄明,纯洁。
把握时机欣赏这么美丽的月牙吧,不要象那个和尚一样为了想一句诗而等待一年。
天地万物的光芒都收敛了,浩浩荡荡的天地间只衬托出这美女似的月牙。
清澈的天空还有鱼鳞云彩,美丽的景色让人心胸舒适心情欢快,趁着这样的兴致岂能没有赞美的诗篇。
《闰中秋月贴》为楷书,宋徽宗赵佶书于宋大观四年(1110年),凡七行,共六十字。帖文为七言律诗一首,乃中秋赏月即兴之作。帖中钤有“御书”、“宣和殿宝”(以上两方为宋徽宗印)、“嘉庆御览之宝”等印记,曾经清乾隆、嘉庆内府收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赵佶《闰中秋月》译文是什么?
译文是:中秋的月亮分外的圆满,现在正好又是闰月,弯弯的月牙很澄明,纯洁。把握时机欣赏这么美丽的月牙吧,不要象那个和尚一样为了想一句诗而等待一年。天地万物的光芒都收敛了,浩浩荡荡的天地间只衬托出这美女似的月牙。清澈的天空还有鱼鳞云彩,美丽的景色让人心胸舒适心情欢快,趁着这样的兴致岂能没...
宋徽宗闰中秋月诗详解
宋徽宗闰中秋月诗详解如下:原文: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夜助婵娟。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艺术赏析 该书法帖是故宫博物院所藏赵佶的“瘦金体”《闰中秋月帖》。作品笔画细瘦如“筋”,舒展飘逸,却挺拔有力,气韵...
闰中秋月贴法帖意义
《闰中秋月帖》是北宋皇帝徽宗赵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赵佶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赵佶不仅是著名的书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自创的“瘦金体”书风,以其独特的瘦劲锋利,如“屈铁断金”的风格,深受后人喜爱。赵佶的书法作品中,《闰中秋月帖》尤为突出...
瘦金体毛笔优秀书法作品
看赵佶的闰中秋月。他的招牌字体,瘦金体: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是那个运动瘦身的美人,至瘦,却不失其肉。至柔,却不失其朝气蓬勃。笔画带过之处,如彩练当空,缠绵飘逸五彩纷呈,那是皇家的气魄与书家的儒雅合二为一。这应该是赵佶皇帝生涯中最春风得意的时段,衣食无忧吟诗写字作画弄印,好...
《红楼梦》里的水墨丹青
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书画功底最好的皇帝,他擅于画花卉珍禽,并独创了一种具有“银钩铁画”风格的书法体,叫瘦金体,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了他关于中秋的书法作品《闰中秋月帖》。赵子昂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他的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秋郊饮马图》...
宋赵佶闰中秋月帖的介绍
【名称】宋赵佶闰中秋月帖【类别】中国书法
翰墨趣谈·赵佶
别具特色。初看淡雅如画,再看实不平凡。如果没有魏晋六朝碑板的深厚功底和娴熟的绘画技能,写出来的“瘦金书”,是不会吸引人的。“瘦金书” 的不足之处是似断崖弱藤,颇有难续之势,但这种书体作为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亦不失为新奇。赵佶像 《闰中秋月诗帖》 (局部) 宋徽宗赵佶 ...
关于中秋节的书法作品
《闰中秋月诗帖》 作者:赵佶,楷书,纵35厘米,横44、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秋帖》 作者:王献之 草书,纵27厘米,横11、9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宋米芾中秋诗帖》 作者:米芾 行书,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现藏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芙蓉锦鸡图作者简介
钦宗),自称太上皇。1127年被金兵俘虏,沦为亡国之君。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赵佶的书法独创“瘦金书”体,笔法瘦直挺拔,侧锋如兰竹,横画收钩,竖划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这种书体成熟,被后代广泛学习。传世书帖有《草书千字文》、《闰中秋月诗帖》等。
赵佶简介_宋徽宗书法全集 赵佶_赵佶瘦金书千字文
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所谓“如屈铁断金”。这种书体,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书体,赵佶把它的艺术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后代习其书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正如《书史会要》推崇的那样:“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传世书帖有《草书千字文》、《闰中秋月诗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