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泥土》作者黄飞的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6 07:0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8-31 01:17
1、《甜甜的泥土》是黄飞创作的文学作品。
2、这个故事照理是一个悲剧,但作者却别出心裁,在结尾安排了一个喜剧性的结局。这是一个诗化的结尾,意蕴丰富的结尾,给人无穷的联想的结尾。那甜甜的泥土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至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那甜丝丝的泥土,也包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爷爷对小亮的爱心……这些人类的爱,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获得了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产生生活的渴望和动力。古代希腊神话中,就把大地比作“母亲”,中华民族也历来认为“坤为地,为母”,“万物生于地,人生于母亲”,厚德载物,地生万物,没有偏袒。母亲的胸怀应该像大地那样宽广,那样慈爱,那样公正,她会给每一个孩子以温暖和热爱,使他们幸福成长。这就是这篇小小说的主旨和蕴含所在吧!
3、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7 10:07
黄飞原名黄士杰,曾用名黄文升,广东省花县(今花都市)新华区黄岐山村人,1921年出生于香港一位中医家庭,年少时先后就读于广州市四十九小学、培英小学西关分校、香港华侨中学和华南中学。
黄飞少怀大志,尤富爱国思想,读高中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起,耳闻目睹日寇的暴行。
1937年7月抗战爆发,黄飞热血沸腾,积极投身香港学生抗日救亡运动,次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改名黄飞。同年10月,参加香港学生赈济会组织的青年回国服务团,任一团特别支部宣传委员。期间,他不但自己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而且还动员家人参与。他介绍六弟黄士超加入学生赈济会和民族解放先锋队,介绍十妹黄美韶、十一弟黄士尊、十二弟黄士仪加入儿童团,一起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冬,学生赈济会组团回国服务,黄飞带头报名参加,时适接中山大学录取通知书,但他以救国为重,毅然弃学,随服务团返广东宝安从事抗日宣传。同年12月,他转赴广东高州一带继续宣传抗日,并任云潭乡工作队队长。
1940年,服务团被国民党反动派强令解散,黄飞即转往曲江,改名黄文升,在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余汉谋部工作,后来国民党发现其政治面目,下令逮捕他,他只得撤离,再赴高州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42年,到廉江县白鸽港新民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抗日活动。
1945年1月,黄飞参加南路人民武装起义,任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大队长,转战雷州半岛、吴川、化州、廉江、合浦、灵山、博白等地。他不但英勇善战,而且有艺术特长,以攻心战术瓦解敌人斗志。他曾绘了一幅漫画,描绘一位日本老太婆牵着牛艰难地爬山,还配上一首诗。诗曰:
爬上富士山,向西望太阳;
太阳红光沉海底,我儿白骨葬沙场。
这首诗,由被俘的日兵译成日文传播,使不少日兵士气低落。
1947年5月,黄飞任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新四团副团长。7月,他率队在廉江县牛头营击溃来犯的国民党军。10月,晋升团长。1948年4月,任南路东征独立团团长,他率队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抵信宜县,又在白鸡岭与敌激战,不幸负伤,伤愈后到达粤中地区找到东进司令部。同年七八月间,奉派赴香港参加中共香港分局举办的学习班,10月初返回粤中,任中共新恩开中心县委委员、新恩开总队长。
1948年12月28日,他率新恩开总队赴恩平鹏岗村活动,迎击来犯的国民党军300余人。他在山上指挥战斗,敌弹中胸,遂负重伤。在护送去夹水医疗站途中牺牲,时年27岁。
黄飞牺牲后,遗体葬于夹水。1955年恩平县人民政府将其遗骨迁葬于恩城河南公园,立黄飞墓。1985年5月再迁至现址,建黄飞纪念亭。
黄飞纪念亭坐落在恩平市恩城鳌峰山东麓,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为水泥钢筋结构,形似伞状。亭后是拱形烈士墓室,正中嵌黑底白字的“黄飞烈士之墓”碑石,其后是一大型水泥碑牌,上刻碑文,记述烈士生平业绩,背刻“纪念黄飞烈士,赤胆丹心照鳌峰”及“原香港学生赈济会学友捐立”等文字。
纪念亭四周广植十里香树及松柏,四季常青,正是:山水有情,长埋烈骨;清风明月,永伴忠魂。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7 10:08
黄飞,现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