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赤壁之战的简单介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5:43

我来回答

8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1 13:49

赤壁大战”可谓是《三国演义》中花费笔墨最多,描写得最为详细的战争,因此,它的虚构成分也是最多的。从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开始,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为止,整整十六个章节,把曹操南取荆州,并图扬州,但在孙刘联军的抵抗下,最终铩羽而归的整个过程,描述得巨细靡遗,使读者无不血脉贲张,拍案叫绝。那么,首先让咱们先来回顾一下小说中这一大战的整个过程吧。
首先,屯扎在樊城的曹军将领吕旷、吕翔点军五千,进攻刘备防守的新野城,结果被单福设计,双双杀死。樊城大将曹仁大怒,不顾李典的劝阻,统军两万五千,二攻新野。单福不但斗阵赢了曹仁,复袭取樊城。曹仁逃归许昌。
曹操计赚单福也就是徐庶,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孔明出山相助。中间插叙江东故事:攻黄祖凌操战死,杀妫、戴徐氏报仇,锦帆贼甘宁投吴,战江夏黄祖殒命。然后刘琦问计,出守江夏。
曹操派夏侯敦等领兵十万来攻新野,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火烧博望坡。曹操遂点起五十万兵马,南取荆州,临出兵杀了谏阻的孔融。刘表惊死,蔡张弄权,拥立刘琮继位,并派宋忠往曹营投降。诸葛亮火烧新野,战败了曹军先锋曹仁、曹洪。
徐庶受命劝降刘备失败。刘备在襄阳被阻,走投江陵。曹操进入樊城,蔡张来献上“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共二十八万”荆州军。然后就是著名的长阪坡赵云救阿斗,当阳桥张飞喝曹军。刘琦从江夏赶来接应,刘备军暂时稳定下来。
鲁肃引孔明过江,舌战群儒;孙权决意抗曹,从柴桑召回周瑜。诸葛亮智激周瑜,周瑜使诸葛瑾劝诸葛亮归吴遭到拒绝。周瑜欲使孔明劫曹军粮草,借刀杀人,被识破,再想杀死刘备,幸有关羽保驾,也落了空。大战迫在眉睫,盟友先自内斗,写得精彩无比。
甘兴霸奋威三江口,蔡瑁、张允造水寨。蒋干过江说周瑜,反中计使曹操杀了蔡、张。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派二蔡用间,黄盖献苦肉计,阚泽送诈降书。蒋干二过江东,庞统献连环计。曹操横槊赋诗唱《短歌行》,酒醉误杀刘馥。两军二度接触,焦触、张南战死。
诸葛亮请借东风,周瑜南屏山筑七星坛。一场大战,到此才揭开序幕,但是作者不紧写战争,又岔开去——丁奉、徐盛往七星坛捉孔明,孔明得赵云接应离去,周瑜杀二蔡祭旗起兵,孔明在华容道层层设伏。越是紧要情节,越是不慌不忙地缓缓展开,真大手笔!
大战终于开始了,“三江口周瑜纵火”和“关云长义释曹操”,不过花了一章多点的篇幅。果然真正的大战,在战前就已经确定了胜负,两军对垒,不过一套热闹武戏,已经不需要费太多笔墨了。
这就是小说中的“赤壁大战”,中国古往今来的历史小说,描写的战争,以《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为其魁首。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也是相当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魏书•武帝记》中,对赤壁之战的描写非常简略,只说:“(208年)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不奇怪,所谓“为尊者讳”,对于曹操一生中罕有的败仗,大而小之,详而略之,轻轻巧巧一笔带过,也是旧史家惯用的手法。但关键问题是,这段记载有点故意混淆视听,似乎曹操根本没有打败,只是因为军中瘟疫流行,所以主动撤兵的,又似乎在赤壁与曹操对战的是刘备军,而没有孙权多少事儿。
《蜀书•先主传》中,则站在刘备的立场,描写稍微详细一点,说:“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这也和《吴书•吴主传》的记载基本相同。《吴书》说:“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相较之下,这还是比较可信的。
还是让咱们从头说起吧。首先,杀吕氏兄弟、烧新野,这都是小说家的虚构,烧博望却可能实有其事。刘备在建安八年(203年),也即曹操致力于解决袁氏兄弟的时候,奉刘表的命令,向北进攻许昌西南的叶县,曹操派夏侯敦、于禁迎战,刘备诈败,夏侯敦不听偏将李典的劝阻,追击中伏,幸被李典解救。另一种说法是夏侯敦奉命来击刘备,被刘备诈败破之于博望(没说是不是遭了火攻)——如果真有火烧博望坡,设计的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从此直到曹操亲统大军南取荆州前,两势力基本上再没有什么接触。
刘表去世以后,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迅速膨胀,当曹军南下之时,刘备已经占据了樊城。将此处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他是弃樊城南逃的,而非新野。“先主(刘备)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刘)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就这样,刘备带着大量老百姓逃跑,“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而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阪。”
刘备从樊城逃跑前,徐庶并没有投降曹操,所谓程昱伪书赚徐庶,徐母自尽等等情节,都是虚构的。在诸葛亮出隆中以后,徐庶和他两个,还一起辅佐了刘备一段时间,直到从樊城逃走以后,才因为一桩偶然事故而主动分手。刘备逃亡,“(诸葛)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关于长阪坡之战,《蜀书•先主传》中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关于赵云单骑救主的事情,史*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确实很英勇啦,可是小说中夸张得太过了。演义说:“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前几句还靠谱,可是“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且不说曹操追击刘备,只有精锐骑兵五千人,合着平均每百人配一员名将……就说演义被赵云在这战中干掉的: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以前根本面都没有露过,算哪门子名将?
张飞悍拒长阪桥,喝退曹兵,听着象是虚构,其实倒真有此事。史书的描写得非常简略,但勃勃英气,*面而来,且看——“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关于赤壁之战的曹操方兵力,演义上说“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当然是虚构啦。史书对此语焉不详,后人统计考证,其实曹军兵力,当在二十三万左右,除去曹操本队,还包括自汉水出征的北路军,即由护军都督赵俨、奋威将军程昱统率的于禁、张辽、张郃、朱灵、乐进、路招、冯楷、文聘七路,以及夏侯渊的运粮部队。所以在赤壁和孙刘联军对峙的,不会超过二十万人。
拉回来再说东吴,鲁肃在江东听说刘表死了,要求前往吊丧——多少年的仇敌,吊的哪门子丧啊,其实他别有用心。他对孙权建议说去查看一下情况,如果刘备和刘表的两个儿子可以联合一心,就暂时放下冤仇,联刘抗曹,否则,准备趁乱取利。没想到他才走到半路,就听说刘琮投降了,于是到处打听,终于见到了刘备。刘备其实也想联合孙权,却假惺惺地说要去投靠吴巨(演义中误作“吴臣”)。吴巨是割据今天广东省部分地区的军阀,刘备说要千里迢迢去投靠他,摆明了准备退出中原逐鹿的舞台。鲁肃急忙劝说,刘备正中下怀,于是派诸葛亮过江去游说孙权。
“舌战群儒”的情节,是演义虚构的,但是虚构得非常精彩,诸葛亮的智慧形象和东吴诸臣的矛盾心理,跃然纸上。《江表传》记载,曹操给孙权送去一封书信,上写:“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吓了个半死,幸亏鲁肃趁孙权上厕所的时候劝说他:“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你在想什么啊,我们投降了照样做官拿俸禄,你投降了想曹操把你往哪儿搁?
于是孙权往召周瑜,周瑜也主张与曹操一战:“瑜请得精兵三万人(另有记载,说他要求五万),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至于诸葛亮智激周瑜,当然也是虚构啦,“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两句,有人认为是诸葛亮故意曲解,“二乔”当作“二桥”,不过是指两座飞桥而已。可这样解释就更含糊了,因为事实上,“乔国老”其实是“桥国老”,“二桥”指桥还是指人,谁知道呢?
哈哈,其实查查时间就一切明戏了,赤壁之战是在建安十三年,而曹操筑铜雀台是在建安十五年,也即赤壁之战两年后。除非诸葛亮真能未卜先知……
周瑜和诸葛亮的斗智,也多出于文学需要的虚构,但奇怪的是,连小说中都明显指出,周瑜是怕诸葛亮“后必为我国之祸”,而非出自私心,不知道为什么传来传去,大家都认为周瑜小心眼儿。很精彩的“草船借箭”也是子虚乌有的,不过史书上倒有孙权草船借箭的记载。时为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战的五年以后,曹操进攻濡须,孙权来迎,《魏略》上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据说就是在此战后,曹操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拉回来再说赤壁,关于三江口的接触战,史载:“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于是扎水寨,连战船,准备长期对峙。这里没有庞统什么事儿,连环计估计是曹操自己想出来的。好了,下面就是被人津津乐道的“群英会蒋干中计”了……
最近突然想起前些天看到一篇报导,说某处几名小学生,看到语文课本上的《赤壁大战》一文,心生疑窦:“火烧战船明明是周瑜和诸葛亮定下的,怎么变成黄盖出的主意?而且,整场战役,怎么诸葛亮都没有出场?”诸葛亮确实没有出场,那篇课文是根据《资治通鉴》上的记述改写的,是历史而非演义。小学生没有看过正史,产生这种疑问很可以理解,但可笑的是,他们去问老师,老师除了夸奖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外,也是一头雾水——起码应该懂得回去翻翻书吧,这什么老师啊!
好,该阚泽献诈降书了,这段描写得尤其精彩,阚泽此人,虽然出场重头戏仅此一段,但其胆略智谋,跃然纸上。历史上的诈降书是谁献的,完全没有记载,也说不定根本没有这样一位信使,是两军阵前捆在箭上射入曹营的。阚泽字德润,是江东有名的大儒,精通礼仪,在东吴做到中书令,也是一等一的大官。他学问是很好的,是否象演义中所写那么有胆识,可就谁都不清楚了。
蒋干二过江东,请来了庞统献上连环计。这里就编得有点可笑,连周瑜都装模作样,又不去接他,又给他脸色看,完了还把他送去西山庵中软禁,可是曹操倒一听他说:“某前日空往东吴,未得成功,深怀惭愧。今愿舍身再往,务得实信,回报丞相。”就立刻“大喜,即时令蒋干上船。”曹操年纪大了,健忘吧,把这小花脸前两天做的“好事”都已经忘到爪哇国去了?还是京剧中编得靠谱,曹操本待不理,是蒋干一心立功,苦苦哀求,曹操才勉强应允。
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大战的序幕,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这里凸现出罗贯中的杀人手法,翻看史书,此人无用,此人结果不详,既然情节需要,就干脆一刀干掉。演义上说曹操横槊赋诗,刺死了扬州刺史刘馥。其实刘馥是病死的,可惜他死的时候不对,正好是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那一年……罗贯中不拿他祭刀才奇怪哪。接着,两军再次接触战,袁绍降将焦触、张南又被作者随手砍掉。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大战终于正式爆发了。诸葛亮借东风,大家都明白那是小说家言,历史上不可能有那么一回事,也就不用多说了。战争的过程,除去曹操未必败得有那么惨,其它虚构的情节不多,还算蛮写实的。这里咱们添一个有趣的插曲——
这章结尾说黄盖被张辽射翻落水,生死不知,留个悬念。下章开头乃叙述:“韩当冒烟突火来攻水寨,忽听得士卒报道:‘后梢舵上一人,高叫将军表字。’韩当细听,但闻高叫:‘义公救我?’当曰:‘此黄公覆也!’急教救起。见黄盖负箭着伤,咬出箭杆,箭头陷在肉内。韩当急为脱去湿衣,用刀剜出箭头,扯旗束之,脱自己战袍与黄盖穿了,先令别船送回大寨医治。”这段故事来源于裴疏引的一段《吴书》:“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注意,这个“厕”是“侧”意,并不是说把黄盖放在尿池里……
就是这一章——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虚构可大发了,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字,都是演义作者的文学创作,而和历史挨不上边。曹操是怎样从败仗中逃得性命的,史书上只引用了《山阳公载记》中一段不大靠谱的记载——因为这本书认为曹军战船是被刘备烧掉的,而不是周瑜——书上说:“公(指曹操)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刘)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就算按这本书上说的,也没有诸葛亮设计多路埋伏,想要捉拿曹操的故事。确实是个故事,仔细想想看,就会发觉它很不合情理。既然可以三段埋伏,干嘛不把关、张、赵都埋伏在一起,或者干脆堵住前面的道路(不是说路途很险要吗?),那样曹操不就死定啦?明明知道关羽会放了曹操,又干嘛要派他设最后一路埋伏?演义中给出的答案非常可笑——“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刘备还高兴哪,说:“‘先生神算,世所罕及。’”我要是刘备,就一脚踹过去:“汝这妖人,莫非是曹贼的纤细?!”
有些朋友热爱诸葛亮,要给他圆谎。其实大可不必,这是小说虚构的情节,作者就那种玄之又玄的理由,你偏要使其合理化,有什么意义?这些朋友认为,曹操若亡,则北方必大乱,孙权就可趁胜追击,尽吞胜利果实,刘备就没有发展机会了,所以诸葛亮一定要把曹操放跑。
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东吴水军厉害,但是缺乏战马,北上平原作战的能力极差,这也就是后来为什么孙权数次亲征合肥,再往后陆逊和诸葛瑾也屡次北伐,却最好的结果也不过安全退回的主要原因。并且东吴诸将也缺乏平原作战的经验,比起半辈子纵横河北、淮东的刘备来,肯定要差得远了。当时周瑜有三万或五万人,估计全吴可调动的兵马也就这个数,而刘备合了刘琦,也有两三万,实力差距不大。一起争夺中原,正未知鹿死谁手呢。
何况,曹操若是死了,荆州降曹的诸郡,铁定跟刘备,而不是孙权——那是世仇啊。北边呢?中原基本统一,而且曹操多以宗族为大将,什么曹仁、曹洪、夏侯敦、夏侯渊,其他外姓将领可能离心,他们是不会反叛的,一定联合起来,南下报仇。就算诸子争夺继承权(也就曹丕、曹植、曹彰三个有这种能力),但想想看,袁绍死了以后,他几个儿子乱斗,连曹操都要费几年功夫才能全部平定河北,何况诺大一个中原。孙权、刘备抢着北上,谁能最后获得胜利,变数很大,这个险有什么不敢冒的?
刘备一辈子和曹操斗,就怕曹操,别人他哪里放在眼里?若说刘备同意这种假说,为怕孙权坐大而放了曹操,更是没有可能。罗贯中为了描写关羽的义气,才虚构了这一段情节出来,何必去圆谎呢?根据这一段情节,倒是诞生了著名的益智游戏“华容道”,恐怕连作者也始料不及吧。
赤壁之战史*载不详,并且疑点很多,但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没有错的。周瑜的雅量高致,善于用兵,遂一时威震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个都有点害怕。史载,某次孙权送刘备回荆州,分手的时候欢宴痛饮,等到张昭、鲁肃等陪客都离开了,只胜这哥儿俩一对枭雄,谈起周瑜,刘备突然叹气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竟然进谗言说周瑜功高震主,恐怕要造反。幸亏周瑜死得早,孙权自己还没来得及起疑心,否则公瑾的下场还不定怎样呢!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看起来是很窝火的,他一辈子胜仗无数,败仗也有一些,从来就不隐晦,光明磊落大丈夫气概,只有对这场仗,总羞得说不出口。后来他写信给孙权,谈到这一仗,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轻轻地想把败仗一笔带过。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周瑜这一仗打得有多漂亮了!
回答者:龙天行 - 秀才 二级 3-24 20:01

--------------------------------------------------------------------------------

“赤壁大战”可谓是《三国演义》中花费笔墨最多,描写得最为详细的战争,因此,它的虚构成分也是最多的。从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开始,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为止,整整十六个章节,把曹操南取荆州,并图扬州,但在孙刘联军的抵抗下,最终铩羽而归的整个过程,描述得巨细靡遗,使读者无不血脉贲张,拍案叫绝。那么,首先让咱们先来回顾一下小说中这一大战的整个过程吧。
首先,屯扎在樊城的曹军将领吕旷、吕翔点军五千,进攻刘备防守的新野城,结果被单福设计,双双杀死。樊城大将曹仁大怒,不顾李典的劝阻,统军两万五千,二攻新野。单福不但斗阵赢了曹仁,复袭取樊城。曹仁逃归许昌。
曹操计赚单福也就是徐庶,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孔明出山相助。中间插叙江东故事:攻黄祖凌操战死,杀妫、戴徐氏报仇,锦帆贼甘宁投吴,战江夏黄祖殒命。然后刘琦问计,出守江夏。
曹操派夏侯敦等领兵十万来攻新野,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火烧博望坡。曹操遂点起五十万兵马,南取荆州,临出兵杀了谏阻的孔融。刘表惊死,蔡张弄权,拥立刘琮继位,并派宋忠往曹营投降。诸葛亮火烧新野,战败了曹军先锋曹仁、曹洪。
徐庶受命劝降刘备失败。刘备在襄阳被阻,走投江陵。曹操进入樊城,蔡张来献上“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共二十八万”荆州军。然后就是著名的长阪坡赵云救阿斗,当阳桥张飞喝曹军。刘琦从江夏赶来接应,刘备军暂时稳定下来。
鲁肃引孔明过江,舌战群儒;孙权决意抗曹,从柴桑召回周瑜。诸葛亮智激周瑜,周瑜使诸葛瑾劝诸葛亮归吴遭到拒绝。周瑜欲使孔明劫曹军粮草,借刀杀人,被识破,再想杀死刘备,幸有关羽保驾,也落了空。大战迫在眉睫,盟友先自内斗,写得精彩无比。
甘兴霸奋威三江口,蔡瑁、张允造水寨。蒋干过江说周瑜,反中计使曹操杀了蔡、张。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派二蔡用间,黄盖献苦肉计,阚泽送诈降书。蒋干二过江东,庞统献连环计。曹操横槊赋诗唱《短歌行》,酒醉误杀刘馥。两军二度接触,焦触、张南战死。
诸葛亮请借东风,周瑜南屏山筑七星坛。一场大战,到此才揭开序幕,但是作者不紧写战争,又岔开去——丁奉、徐盛往七星坛捉孔明,孔明得赵云接应离去,周瑜杀二蔡祭旗起兵,孔明在华容道层层设伏。越是紧要情节,越是不慌不忙地缓缓展开,真大手笔!
大战终于开始了,“三江口周瑜纵火”和“关云长义释曹操”,不过花了一章多点的篇幅。果然真正的大战,在战前就已经确定了胜负,两军对垒,不过一套热闹武戏,已经不需要费太多笔墨了。
这就是小说中的“赤壁大战”,中国古往今来的历史小说,描写的战争,以《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为其魁首。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也是相当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魏书•武帝记》中,对赤壁之战的描写非常简略,只说:“(208年)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不奇怪,所谓“为尊者讳”,对于曹操一生中罕有的败仗,大而小之,详而略之,轻轻巧巧一笔带过,也是旧史家惯用的手法。但关键问题是,这段记载有点故意混淆视听,似乎曹操根本没有打败,只是因为军中瘟疫流行,所以主动撤兵的,又似乎在赤壁与曹操对战的是刘备军,而没有孙权多少事儿。
《蜀书•先主传》中,则站在刘备的立场,描写稍微详细一点,说:“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这也和《吴书•吴主传》的记载基本相同。《吴书》说:“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相较之下,这还是比较可信的。
还是让咱们从头说起吧。首先,杀吕氏兄弟、烧新野,这都是小说家的虚构,烧博望却可能实有其事。刘备在建安八年(203年),也即曹操致力于解决袁氏兄弟的时候,奉刘表的命令,向北进攻许昌西南的叶县,曹操派夏侯敦、于禁迎战,刘备诈败,夏侯敦不听偏将李典的劝阻,追击中伏,幸被李典解救。另一种说法是夏侯敦奉命来击刘备,被刘备诈败破之于博望(没说是不是遭了火攻)——如果真有火烧博望坡,设计的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从此直到曹操亲统大军南取荆州前,两势力基本上再没有什么接触。
刘表去世以后,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迅速膨胀,当曹军南下之时,刘备已经占据了樊城。将此处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他是弃樊城南逃的,而非新野。“先主(刘备)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刘)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就这样,刘备带着大量老百姓逃跑,“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而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阪。”
刘备从樊城逃跑前,徐庶并没有投降曹操,所谓程昱伪书赚徐庶,徐母自尽等等情节,都是虚构的。在诸葛亮出隆中以后,徐庶和他两个,还一起辅佐了刘备一段时间,直到从樊城逃走以后,才因为一桩偶然事故而主动分手。刘备逃亡,“(诸葛)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关于长阪坡之战,《蜀书•先主传》中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关于赵云单骑救主的事情,史*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确实很英勇啦,可是小说中夸张得太过了。演义说:“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前几句还靠谱,可是“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且不说曹操追击刘备,只有精锐骑兵五千人,合着平均每百人配一员名将……就说演义被赵云在这战中干掉的: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以前根本面都没有露过,算哪门子名将?
张飞悍拒长阪桥,喝退曹兵,听着象是虚构,其实倒真有此事。史书的描写得非常简略,但勃勃英气,*面而来,且看——“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关于赤壁之战的曹操方兵力,演义上说“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当然是虚构啦。史书对此语焉不详,后人统计考证,其实曹军兵力,当在二十三万左右,除去曹操本队,还包括自汉水出征的北路军,即由护军都督赵俨、奋威将军程昱统率的于禁、张辽、张郃、朱灵、乐进、路招、冯楷、文聘七路,以及夏侯渊的运粮部队。所以在赤壁和孙刘联军对峙的,不会超过二十万人。
拉回来再说东吴,鲁肃在江东听说刘表死了,要求前往吊丧——多少年的仇敌,吊的哪门子丧啊,其实他别有用心。他对孙权建议说去查看一下情况,如果刘备和刘表的两个儿子可以联合一心,就暂时放下冤仇,联刘抗曹,否则,准备趁乱取利。没想到他才走到半路,就听说刘琮投降了,于是到处打听,终于见到了刘备。刘备其实也想联合孙权,却假惺惺地说要去投靠吴巨(演义中误作“吴臣”)。吴巨是割据今天广东省部分地区的军阀,刘备说要千里迢迢去投靠他,摆明了准备退出中原逐鹿的舞台。鲁肃急忙劝说,刘备正中下怀,于是派诸葛亮过江去游说孙权。
“舌战群儒”的情节,是演义虚构的,但是虚构得非常精彩,诸葛亮的智慧形象和东吴诸臣的矛盾心理,跃然纸上。《江表传》记载,曹操给孙权送去一封书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1 15:07

赤壁大战”可谓是《三国演义》中花费笔墨最多,描写得最为详细的战争,因此,它的虚构成分也是最多的。从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开始,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为止,整整十六个章节,把曹操南取荆州,并图扬州,但在孙刘联军的抵抗下,最终铩羽而归的整个过程,描述得巨细靡遗,使读者无不血脉贲张,拍案叫绝。那么,首先让咱们先来回顾一下小说中这一大战的整个过程吧。
首先,屯扎在樊城的曹军将领吕旷、吕翔点军五千,进攻刘备防守的新野城,结果被单福设计,双双杀死。樊城大将曹仁大怒,不顾李典的劝阻,统军两万五千,二攻新野。单福不但斗阵赢了曹仁,复袭取樊城。曹仁逃归许昌。
曹操计赚单福也就是徐庶,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孔明出山相助。中间插叙江东故事:攻黄祖凌操战死,杀妫、戴徐氏报仇,锦帆贼甘宁投吴,战江夏黄祖殒命。然后刘琦问计,出守江夏。
曹操派夏侯敦等领兵十万来攻新野,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火烧博望坡。曹操遂点起五十万兵马,南取荆州,临出兵杀了谏阻的孔融。刘表惊死,蔡张弄权,拥立刘琮继位,并派宋忠往曹营投降。诸葛亮火烧新野,战败了曹军先锋曹仁、曹洪。
徐庶受命劝降刘备失败。刘备在襄阳被阻,走投江陵。曹操进入樊城,蔡张来献上“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共二十八万”荆州军。然后就是著名的长阪坡赵云救阿斗,当阳桥张飞喝曹军。刘琦从江夏赶来接应,刘备军暂时稳定下来。
鲁肃引孔明过江,舌战群儒;孙权决意抗曹,从柴桑召回周瑜。诸葛亮智激周瑜,周瑜使诸葛瑾劝诸葛亮归吴遭到拒绝。周瑜欲使孔明劫曹军粮草,借刀杀人,被识破,再想杀死刘备,幸有关羽保驾,也落了空。大战迫在眉睫,盟友先自内斗,写得精彩无比。
甘兴霸奋威三江口,蔡瑁、张允造水寨。蒋干过江说周瑜,反中计使曹操杀了蔡、张。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派二蔡用间,黄盖献苦肉计,阚泽送诈降书。蒋干二过江东,庞统献连环计。曹操横槊赋诗唱《短歌行》,酒醉误杀刘馥。两军二度接触,焦触、张南战死。
诸葛亮请借东风,周瑜南屏山筑七星坛。一场大战,到此才揭开序幕,但是作者不紧写战争,又岔开去——丁奉、徐盛往七星坛捉孔明,孔明得赵云接应离去,周瑜杀二蔡祭旗起兵,孔明在华容道层层设伏。越是紧要情节,越是不慌不忙地缓缓展开,真大手笔!
大战终于开始了,“三江口周瑜纵火”和“关云长义释曹操”,不过花了一章多点的篇幅。果然真正的大战,在战前就已经确定了胜负,两军对垒,不过一套热闹武戏,已经不需要费太多笔墨了。
这就是小说中的“赤壁大战”,中国古往今来的历史小说,描写的战争,以《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为其魁首。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也是相当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魏书•武帝记》中,对赤壁之战的描写非常简略,只说:“(208年)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不奇怪,所谓“为尊者讳”,对于曹操一生中罕有的败仗,大而小之,详而略之,轻轻巧巧一笔带过,也是旧史家惯用的手法。但关键问题是,这段记载有点故意混淆视听,似乎曹操根本没有打败,只是因为军中瘟疫流行,所以主动撤兵的,又似乎在赤壁与曹操对战的是刘备军,而没有孙权多少事儿。
《蜀书•先主传》中,则站在刘备的立场,描写稍微详细一点,说:“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这也和《吴书•吴主传》的记载基本相同。《吴书》说:“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相较之下,这还是比较可信的。
还是让咱们从头说起吧。首先,杀吕氏兄弟、烧新野,这都是小说家的虚构,烧博望却可能实有其事。刘备在建安八年(203年),也即曹操致力于解决袁氏兄弟的时候,奉刘表的命令,向北进攻许昌西南的叶县,曹操派夏侯敦、于禁迎战,刘备诈败,夏侯敦不听偏将李典的劝阻,追击中伏,幸被李典解救。另一种说法是夏侯敦奉命来击刘备,被刘备诈败破之于博望(没说是不是遭了火攻)——如果真有火烧博望坡,设计的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从此直到曹操亲统大军南取荆州前,两势力基本上再没有什么接触。
刘表去世以后,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迅速膨胀,当曹军南下之时,刘备已经占据了樊城。将此处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他是弃樊城南逃的,而非新野。“先主(刘备)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刘)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就这样,刘备带着大量老百姓逃跑,“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而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阪。”
刘备从樊城逃跑前,徐庶并没有投降曹操,所谓程昱伪书赚徐庶,徐母自尽等等情节,都是虚构的。在诸葛亮出隆中以后,徐庶和他两个,还一起辅佐了刘备一段时间,直到从樊城逃走以后,才因为一桩偶然事故而主动分手。刘备逃亡,“(诸葛)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关于长阪坡之战,《蜀书•先主传》中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关于赵云单骑救主的事情,史*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确实很英勇啦,可是小说中夸张得太过了。演义说:“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前几句还靠谱,可是“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且不说曹操追击刘备,只有精锐骑兵五千人,合着平均每百人配一员名将……就说演义被赵云在这战中干掉的: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以前根本面都没有露过,算哪门子名将?
张飞悍拒长阪桥,喝退曹兵,听着象是虚构,其实倒真有此事。史书的描写得非常简略,但勃勃英气,*面而来,且看——“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关于赤壁之战的曹操方兵力,演义上说“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当然是虚构啦。史书对此语焉不详,后人统计考证,其实曹军兵力,当在二十三万左右,除去曹操本队,还包括自汉水出征的北路军,即由护军都督赵俨、奋威将军程昱统率的于禁、张辽、张郃、朱灵、乐进、路招、冯楷、文聘七路,以及夏侯渊的运粮部队。所以在赤壁和孙刘联军对峙的,不会超过二十万人。
拉回来再说东吴,鲁肃在江东听说刘表死了,要求前往吊丧——多少年的仇敌,吊的哪门子丧啊,其实他别有用心。他对孙权建议说去查看一下情况,如果刘备和刘表的两个儿子可以联合一心,就暂时放下冤仇,联刘抗曹,否则,准备趁乱取利。没想到他才走到半路,就听说刘琮投降了,于是到处打听,终于见到了刘备。刘备其实也想联合孙权,却假惺惺地说要去投靠吴巨(演义中误作“吴臣”)。吴巨是割据今天广东省部分地区的军阀,刘备说要千里迢迢去投靠他,摆明了准备退出中原逐鹿的舞台。鲁肃急忙劝说,刘备正中下怀,于是派诸葛亮过江去游说孙权。
“舌战群儒”的情节,是演义虚构的,但是虚构得非常精彩,诸葛亮的智慧形象和东吴诸臣的矛盾心理,跃然纸上。《江表传》记载,曹操给孙权送去一封书信,上写:“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吓了个半死,幸亏鲁肃趁孙权上厕所的时候劝说他:“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你在想什么啊,我们投降了照样做官拿俸禄,你投降了想曹操把你往哪儿搁?
于是孙权往召周瑜,周瑜也主张与曹操一战:“瑜请得精兵三万人(另有记载,说他要求五万),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至于诸葛亮智激周瑜,当然也是虚构啦,“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两句,有人认为是诸葛亮故意曲解,“二乔”当作“二桥”,不过是指两座飞桥而已。可这样解释就更含糊了,因为事实上,“乔国老”其实是“桥国老”,“二桥”指桥还是指人,谁知道呢?
哈哈,其实查查时间就一切明戏了,赤壁之战是在建安十三年,而曹操筑铜雀台是在建安十五年,也即赤壁之战两年后。除非诸葛亮真能未卜先知……
周瑜和诸葛亮的斗智,也多出于文学需要的虚构,但奇怪的是,连小说中都明显指出,周瑜是怕诸葛亮“后必为我国之祸”,而非出自私心,不知道为什么传来传去,大家都认为周瑜小心眼儿。很精彩的“草船借箭”也是子虚乌有的,不过史书上倒有孙权草船借箭的记载。时为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战的五年以后,曹操进攻濡须,孙权来迎,《魏略》上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据说就是在此战后,曹操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拉回来再说赤壁,关于三江口的接触战,史载:“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于是扎水寨,连战船,准备长期对峙。这里没有庞统什么事儿,连环计估计是曹操自己想出来的。好了,下面就是被人津津乐道的“群英会蒋干中计”了……
最近突然想起前些天看到一篇报导,说某处几名小学生,看到语文课本上的《赤壁大战》一文,心生疑窦:“火烧战船明明是周瑜和诸葛亮定下的,怎么变成黄盖出的主意?而且,整场战役,怎么诸葛亮都没有出场?”诸葛亮确实没有出场,那篇课文是根据《资治通鉴》上的记述改写的,是历史而非演义。小学生没有看过正史,产生这种疑问很可以理解,但可笑的是,他们去问老师,老师除了夸奖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外,也是一头雾水——起码应该懂得回去翻翻书吧,这什么老师啊!
好,该阚泽献诈降书了,这段描写得尤其精彩,阚泽此人,虽然出场重头戏仅此一段,但其胆略智谋,跃然纸上。历史上的诈降书是谁献的,完全没有记载,也说不定根本没有这样一位信使,是两军阵前捆在箭上射入曹营的。阚泽字德润,是江东有名的大儒,精通礼仪,在东吴做到中书令,也是一等一的大官。他学问是很好的,是否象演义中所写那么有胆识,可就谁都不清楚了。
蒋干二过江东,请来了庞统献上连环计。这里就编得有点可笑,连周瑜都装模作样,又不去接他,又给他脸色看,完了还把他送去西山庵中软禁,可是曹操倒一听他说:“某前日空往东吴,未得成功,深怀惭愧。今愿舍身再往,务得实信,回报丞相。”就立刻“大喜,即时令蒋干上船。”曹操年纪大了,健忘吧,把这小花脸前两天做的“好事”都已经忘到爪哇国去了?还是京剧中编得靠谱,曹操本待不理,是蒋干一心立功,苦苦哀求,曹操才勉强应允。
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大战的序幕,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这里凸现出罗贯中的杀人手法,翻看史书,此人无用,此人结果不详,既然情节需要,就干脆一刀干掉。演义上说曹操横槊赋诗,刺死了扬州刺史刘馥。其实刘馥是病死的,可惜他死的时候不对,正好是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那一年……罗贯中不拿他祭刀才奇怪哪。接着,两军再次接触战,袁绍降将焦触、张南又被作者随手砍掉。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大战终于正式爆发了。诸葛亮借东风,大家都明白那是小说家言,历史上不可能有那么一回事,也就不用多说了。战争的过程,除去曹操未必败得有那么惨,其它虚构的情节不多,还算蛮写实的。这里咱们添一个有趣的插曲——
这章结尾说黄盖被张辽射翻落水,生死不知,留个悬念。下章开头乃叙述:“韩当冒烟突火来攻水寨,忽听得士卒报道:‘后梢舵上一人,高叫将军表字。’韩当细听,但闻高叫:‘义公救我?’当曰:‘此黄公覆也!’急教救起。见黄盖负箭着伤,咬出箭杆,箭头陷在肉内。韩当急为脱去湿衣,用刀剜出箭头,扯旗束之,脱自己战袍与黄盖穿了,先令别船送回大寨医治。”这段故事来源于裴疏引的一段《吴书》:“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注意,这个“厕”是“侧”意,并不是说把黄盖放在尿池里……
就是这一章——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虚构可大发了,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字,都是演义作者的文学创作,而和历史挨不上边。曹操是怎样从败仗中逃得性命的,史书上只引用了《山阳公载记》中一段不大靠谱的记载——因为这本书认为曹军战船是被刘备烧掉的,而不是周瑜——书上说:“公(指曹操)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刘)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就算按这本书上说的,也没有诸葛亮设计多路埋伏,想要捉拿曹操的故事。确实是个故事,仔细想想看,就会发觉它很不合情理。既然可以三段埋伏,干嘛不把关、张、赵都埋伏在一起,或者干脆堵住前面的道路(不是说路途很险要吗?),那样曹操不就死定啦?明明知道关羽会放了曹操,又干嘛要派他设最后一路埋伏?演义中给出的答案非常可笑——“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刘备还高兴哪,说:“‘先生神算,世所罕及。’”我要是刘备,就一脚踹过去:“汝这妖人,莫非是曹贼的纤细?!”
有些朋友热爱诸葛亮,要给他圆谎。其实大可不必,这是小说虚构的情节,作者就那种玄之又玄的理由,你偏要使其合理化,有什么意义?这些朋友认为,曹操若亡,则北方必大乱,孙权就可趁胜追击,尽吞胜利果实,刘备就没有发展机会了,所以诸葛亮一定要把曹操放跑。
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东吴水军厉害,但是缺乏战马,北上平原作战的能力极差,这也就是后来为什么孙权数次亲征合肥,再往后陆逊和诸葛瑾也屡次北伐,却最好的结果也不过安全退回的主要原因。并且东吴诸将也缺乏平原作战的经验,比起半辈子纵横河北、淮东的刘备来,肯定要差得远了。当时周瑜有三万或五万人,估计全吴可调动的兵马也就这个数,而刘备合了刘琦,也有两三万,实力差距不大。一起争夺中原,正未知鹿死谁手呢。
何况,曹操若是死了,荆州降曹的诸郡,铁定跟刘备,而不是孙权——那是世仇啊。北边呢?中原基本统一,而且曹操多以宗族为大将,什么曹仁、曹洪、夏侯敦、夏侯渊,其他外姓将领可能离心,他们是不会反叛的,一定联合起来,南下报仇。就算诸子争夺继承权(也就曹丕、曹植、曹彰三个有这种能力),但想想看,袁绍死了以后,他几个儿子乱斗,连曹操都要费几年功夫才能全部平定河北,何况诺大一个中原。孙权、刘备抢着北上,谁能最后获得胜利,变数很大,这个险有什么不敢冒的?
刘备一辈子和曹操斗,就怕曹操,别人他哪里放在眼里?若说刘备同意这种假说,为怕孙权坐大而放了曹操,更是没有可能。罗贯中为了描写关羽的义气,才虚构了这一段情节出来,何必去圆谎呢?根据这一段情节,倒是诞生了著名的益智游戏“华容道”,恐怕连作者也始料不及吧。
赤壁之战史*载不详,并且疑点很多,但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没有错的。周瑜的雅量高致,善于用兵,遂一时威震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个都有点害怕。史载,某次孙权送刘备回荆州,分手的时候欢宴痛饮,等到张昭、鲁肃等陪客都离开了,只胜这哥儿俩一对枭雄,谈起周瑜,刘备突然叹气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竟然进谗言说周瑜功高震主,恐怕要造反。幸亏周瑜死得早,孙权自己还没来得及起疑心,否则公瑾的下场还不定怎样呢!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看起来是很窝火的,他一辈子胜仗无数,败仗也有一些,从来就不隐晦,光明磊落大丈夫气概,只有对这场仗,总羞得说不出口。后来他写信给孙权,谈到这一仗,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轻轻地想把败仗一笔带过。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周瑜这一仗打得有多漂亮了!
回答者:龙天行 - 秀才 二级 3-24 20:01

--------------------------------------------------------------------------------

“赤壁大战”可谓是《三国演义》中花费笔墨最多,描写得最为详细的战争,因此,它的虚构成分也是最多的。从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开始,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为止,整整十六个章节,把曹操南取荆州,并图扬州,但在孙刘联军的抵抗下,最终铩羽而归的整个过程,描述得巨细靡遗,使读者无不血脉贲张,拍案叫绝。那么,首先让咱们先来回顾一下小说中这一大战的整个过程吧。
首先,屯扎在樊城的曹军将领吕旷、吕翔点军五千,进攻刘备防守的新野城,结果被单福设计,双双杀死。樊城大将曹仁大怒,不顾李典的劝阻,统军两万五千,二攻新野。单福不但斗阵赢了曹仁,复袭取樊城。曹仁逃归许昌。
曹操计赚单福也就是徐庶,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孔明出山相助。中间插叙江东故事:攻黄祖凌操战死,杀妫、戴徐氏报仇,锦帆贼甘宁投吴,战江夏黄祖殒命。然后刘琦问计,出守江夏。
曹操派夏侯敦等领兵十万来攻新野,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火烧博望坡。曹操遂点起五十万兵马,南取荆州,临出兵杀了谏阻的孔融。刘表惊死,蔡张弄权,拥立刘琮继位,并派宋忠往曹营投降。诸葛亮火烧新野,战败了曹军先锋曹仁、曹洪。
徐庶受命劝降刘备失败。刘备在襄阳被阻,走投江陵。曹操进入樊城,蔡张来献上“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共二十八万”荆州军。然后就是著名的长阪坡赵云救阿斗,当阳桥张飞喝曹军。刘琦从江夏赶来接应,刘备军暂时稳定下来。
鲁肃引孔明过江,舌战群儒;孙权决意抗曹,从柴桑召回周瑜。诸葛亮智激周瑜,周瑜使诸葛瑾劝诸葛亮归吴遭到拒绝。周瑜欲使孔明劫曹军粮草,借刀杀人,被识破,再想杀死刘备,幸有关羽保驾,也落了空。大战迫在眉睫,盟友先自内斗,写得精彩无比。
甘兴霸奋威三江口,蔡瑁、张允造水寨。蒋干过江说周瑜,反中计使曹操杀了蔡、张。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派二蔡用间,黄盖献苦肉计,阚泽送诈降书。蒋干二过江东,庞统献连环计。曹操横槊赋诗唱《短歌行》,酒醉误杀刘馥。两军二度接触,焦触、张南战死。
诸葛亮请借东风,周瑜南屏山筑七星坛。一场大战,到此才揭开序幕,但是作者不紧写战争,又岔开去——丁奉、徐盛往七星坛捉孔明,孔明得赵云接应离去,周瑜杀二蔡祭旗起兵,孔明在华容道层层设伏。越是紧要情节,越是不慌不忙地缓缓展开,真大手笔!
大战终于开始了,“三江口周瑜纵火”和“关云长义释曹操”,不过花了一章多点的篇幅。果然真正的大战,在战前就已经确定了胜负,两军对垒,不过一套热闹武戏,已经不需要费太多笔墨了。
这就是小说中的“赤壁大战”,中国古往今来的历史小说,描写的战争,以《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为其魁首。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也是相当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魏书•武帝记》中,对赤壁之战的描写非常简略,只说:“(208年)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不奇怪,所谓“为尊者讳”,对于曹操一生中罕有的败仗,大而小之,详而略之,轻轻巧巧一笔带过,也是旧史家惯用的手法。但关键问题是,这段记载有点故意混淆视听,似乎曹操根本没有打败,只是因为军中瘟疫流行,所以主动撤兵的,又似乎在赤壁与曹操对战的是刘备军,而没有孙权多少事儿。
《蜀书•先主传》中,则站在刘备的立场,描写稍微详细一点,说:“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这也和《吴书•吴主传》的记载基本相同。《吴书》说:“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相较之下,这还是比较可信的。
还是让咱们从头说起吧。首先,杀吕氏兄弟、烧新野,这都是小说家的虚构,烧博望却可能实有其事。刘备在建安八年(203年),也即曹操致力于解决袁氏兄弟的时候,奉刘表的命令,向北进攻许昌西南的叶县,曹操派夏侯敦、于禁迎战,刘备诈败,夏侯敦不听偏将李典的劝阻,追击中伏,幸被李典解救。另一种说法是夏侯敦奉命来击刘备,被刘备诈败破之于博望(没说是不是遭了火攻)——如果真有火烧博望坡,设计的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从此直到曹操亲统大军南取荆州前,两势力基本上再没有什么接触。
刘表去世以后,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迅速膨胀,当曹军南下之时,刘备已经占据了樊城。将此处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他是弃樊城南逃的,而非新野。“先主(刘备)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刘)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就这样,刘备带着大量老百姓逃跑,“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而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阪。”
刘备从樊城逃跑前,徐庶并没有投降曹操,所谓程昱伪书赚徐庶,徐母自尽等等情节,都是虚构的。在诸葛亮出隆中以后,徐庶和他两个,还一起辅佐了刘备一段时间,直到从樊城逃走以后,才因为一桩偶然事故而主动分手。刘备逃亡,“(诸葛)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关于长阪坡之战,《蜀书•先主传》中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关于赵云单骑救主的事情,史*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确实很英勇啦,可是小说中夸张得太过了。演义说:“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前几句还靠谱,可是“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且不说曹操追击刘备,只有精锐骑兵五千人,合着平均每百人配一员名将……就说演义被赵云在这战中干掉的: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以前根本面都没有露过,算哪门子名将?
张飞悍拒长阪桥,喝退曹兵,听着象是虚构,其实倒真有此事。史书的描写得非常简略,但勃勃英气,*面而来,且看——“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关于赤壁之战的曹操方兵力,演义上说“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当然是虚构啦。史书对此语焉不详,后人统计考证,其实曹军兵力,当在二十三万左右,除去曹操本队,还包括自汉水出征的北路军,即由护军都督赵俨、奋威将军程昱统率的于禁、张辽、张郃、朱灵、乐进、路招、冯楷、文聘七路,以及夏侯渊的运粮部队。所以在赤壁和孙刘联军对峙的,不会超过二十万人。
拉回来再说东吴,鲁肃在江东听说刘表死了,要求前往吊丧——多少年的仇敌,吊的哪门子丧啊,其实他别有用心。他对孙权建议说去查看一下情况,如果刘备和刘表的两个儿子可以联合一心,就暂时放下冤仇,联刘抗曹,否则,准备趁乱取利。没想到他才走到半路,就听说刘琮投降了,于是到处打听,终于见到了刘备。刘备其实也想联合孙权,却假惺惺地说要去投靠吴巨(演义中误作“吴臣”)。吴巨是割据今天广东省部分地区的军阀,刘备说要千里迢迢去投靠他,摆明了准备退出中原逐鹿的舞台。鲁肃急忙劝说,刘备正中下怀,于是派诸葛亮过江去游说孙权。
“舌战群儒”的情节,是演义虚构的,但是虚构得非常精彩,诸葛亮的智慧形象和东吴诸臣的矛盾心理,跃然纸上。《江表传》记载,曹操给孙权送去一封书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1 16:42

“赤壁大战”可谓是《三国演义》中花费笔墨最多,描写得最为详细的战争,因此,它的虚构成分也是最多的。从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开始,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为止,整整十六个章节,把曹操南取荆州,并图扬州,但在孙刘联军的抵抗下,最终铩羽而归的整个过程,描述得巨细靡遗,使读者无不血脉贲张,拍案叫绝。那么,首先让咱们先来回顾一下小说中这一大战的整个过程吧。
首先,屯扎在樊城的曹军将领吕旷、吕翔点军五千,进攻刘备防守的新野城,结果被单福设计,双双杀死。樊城大将曹仁大怒,不顾李典的劝阻,统军两万五千,二攻新野。单福不但斗阵赢了曹仁,复袭取樊城。曹仁逃归许昌。
曹操计赚单福也就是徐庶,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孔明出山相助。中间插叙江东故事:攻黄祖凌操战死,杀妫、戴徐氏报仇,锦帆贼甘宁投吴,战江夏黄祖殒命。然后刘琦问计,出守江夏。
曹操派夏侯敦等领兵十万来攻新野,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火烧博望坡。曹操遂点起五十万兵马,南取荆州,临出兵杀了谏阻的孔融。刘表惊死,蔡张弄权,拥立刘琮继位,并派宋忠往曹营投降。诸葛亮火烧新野,战败了曹军先锋曹仁、曹洪。
徐庶受命劝降刘备失败。刘备在襄阳被阻,走投江陵。曹操进入樊城,蔡张来献上“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共二十八万”荆州军。然后就是著名的长阪坡赵云救阿斗,当阳桥张飞喝曹军。刘琦从江夏赶来接应,刘备军暂时稳定下来。
鲁肃引孔明过江,舌战群儒;孙权决意抗曹,从柴桑召回周瑜。诸葛亮智激周瑜,周瑜使诸葛瑾劝诸葛亮归吴遭到拒绝。周瑜欲使孔明劫曹军粮草,借刀杀人,被识破,再想杀死刘备,幸有关羽保驾,也落了空。大战迫在眉睫,盟友先自内斗,写得精彩无比。
甘兴霸奋威三江口,蔡瑁、张允造水寨。蒋干过江说周瑜,反中计使曹操杀了蔡、张。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派二蔡用间,黄盖献苦肉计,阚泽送诈降书。蒋干二过江东,庞统献连环计。曹操横槊赋诗唱《短歌行》,酒醉误杀刘馥。两军二度接触,焦触、张南战死。
诸葛亮请借东风,周瑜南屏山筑七星坛。一场大战,到此才揭开序幕,但是作者不紧写战争,又岔开去——丁奉、徐盛往七星坛捉孔明,孔明得赵云接应离去,周瑜杀二蔡祭旗起兵,孔明在华容道层层设伏。越是紧要情节,越是不慌不忙地缓缓展开,真大手笔!
大战终于开始了,“三江口周瑜纵火”和“关云长义释曹操”,不过花了一章多点的篇幅。果然真正的大战,在战前就已经确定了胜负,两军对垒,不过一套热闹武戏,已经不需要费太多笔墨了。
这就是小说中的“赤壁大战”,中国古往今来的历史小说,描写的战争,以《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为其魁首。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也是相当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魏书•武帝记》中,对赤壁之战的描写非常简略,只说:“(208年)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不奇怪,所谓“为尊者讳”,对于曹操一生中罕有的败仗,大而小之,详而略之,轻轻巧巧一笔带过,也是旧史家惯用的手法。但关键问题是,这段记载有点故意混淆视听,似乎曹操根本没有打败,只是因为军中瘟疫流行,所以主动撤兵的,又似乎在赤壁与曹操对战的是刘备军,而没有孙权多少事儿。
《蜀书•先主传》中,则站在刘备的立场,描写稍微详细一点,说:“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这也和《吴书•吴主传》的记载基本相同。《吴书》说:“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相较之下,这还是比较可信的。
还是让咱们从头说起吧。首先,杀吕氏兄弟、烧新野,这都是小说家的虚构,烧博望却可能实有其事。刘备在建安八年(203年),也即曹操致力于解决袁氏兄弟的时候,奉刘表的命令,向北进攻许昌西南的叶县,曹操派夏侯敦、于禁迎战,刘备诈败,夏侯敦不听偏将李典的劝阻,追击中伏,幸被李典解救。另一种说法是夏侯敦奉命来击刘备,被刘备诈败破之于博望(没说是不是遭了火攻)——如果真有火烧博望坡,设计的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从此直到曹操亲统大军南取荆州前,两势力基本上再没有什么接触。
刘表去世以后,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迅速膨胀,当曹军南下之时,刘备已经占据了樊城。将此处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他是弃樊城南逃的,而非新野。“先主(刘备)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刘)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就这样,刘备带着大量老百姓逃跑,“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而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阪。”
刘备从樊城逃跑前,徐庶并没有投降曹操,所谓程昱伪书赚徐庶,徐母自尽等等情节,都是虚构的。在诸葛亮出隆中以后,徐庶和他两个,还一起辅佐了刘备一段时间,直到从樊城逃走以后,才因为一桩偶然事故而主动分手。刘备逃亡,“(诸葛)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关于长阪坡之战,《蜀书•先主传》中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关于赵云单骑救主的事情,史*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确实很英勇啦,可是小说中夸张得太过了。演义说:“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前几句还靠谱,可是“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且不说曹操追击刘备,只有精锐骑兵五千人,合着平均每百人配一员名将……就说演义被赵云在这战中干掉的: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以前根本面都没有露过,算哪门子名将?
张飞悍拒长阪桥,喝退曹兵,听着象是虚构,其实倒真有此事。史书的描写得非常简略,但勃勃英气,*面而来,且看——“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关于赤壁之战的曹操方兵力,演义上说“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当然是虚构啦。史书对此语焉不详,后人统计考证,其实曹军兵力,当在二十三万左右,除去曹操本队,还包括自汉水出征的北路军,即由护军都督赵俨、奋威将军程昱统率的于禁、张辽、张郃、朱灵、乐进、路招、冯楷、文聘七路,以及夏侯渊的运粮部队。所以在赤壁和孙刘联军对峙的,不会超过二十万人。
拉回来再说东吴,鲁肃在江东听说刘表死了,要求前往吊丧——多少年的仇敌,吊的哪门子丧啊,其实他别有用心。他对孙权建议说去查看一下情况,如果刘备和刘表的两个儿子可以联合一心,就暂时放下冤仇,联刘抗曹,否则,准备趁乱取利。没想到他才走到半路,就听说刘琮投降了,于是到处打听,终于见到了刘备。刘备其实也想联合孙权,却假惺惺地说要去投靠吴巨(演义中误作“吴臣”)。吴巨是割据今天广东省部分地区的军阀,刘备说要千里迢迢去投靠他,摆明了准备退出中原逐鹿的舞台。鲁肃急忙劝说,刘备正中下怀,于是派诸葛亮过江去游说孙权。
“舌战群儒”的情节,是演义虚构的,但是虚构得非常精彩,诸葛亮的智慧形象和东吴诸臣的矛盾心理,跃然纸上。《江表传》记载,曹操给孙权送去一封书信,上写:“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吓了个半死,幸亏鲁肃趁孙权上厕所的时候劝说他:“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你在想什么啊,我们投降了照样做官拿俸禄,你投降了想曹操把你往哪儿搁?
于是孙权往召周瑜,周瑜也主张与曹操一战:“瑜请得精兵三万人(另有记载,说他要求五万),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至于诸葛亮智激周瑜,当然也是虚构啦,“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两句,有人认为是诸葛亮故意曲解,“二乔”当作“二桥”,不过是指两座飞桥而已。可这样解释就更含糊了,因为事实上,“乔国老”其实是“桥国老”,“二桥”指桥还是指人,谁知道呢?
哈哈,其实查查时间就一切明戏了,赤壁之战是在建安十三年,而曹操筑铜雀台是在建安十五年,也即赤壁之战两年后。除非诸葛亮真能未卜先知……
周瑜和诸葛亮的斗智,也多出于文学需要的虚构,但奇怪的是,连小说中都明显指出,周瑜是怕诸葛亮“后必为我国之祸”,而非出自私心,不知道为什么传来传去,大家都认为周瑜小心眼儿。很精彩的“草船借箭”也是子虚乌有的,不过史书上倒有孙权草船借箭的记载。时为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战的五年以后,曹操进攻濡须,孙权来迎,《魏略》上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据说就是在此战后,曹操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拉回来再说赤壁,关于三江口的接触战,史载:“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于是扎水寨,连战船,准备长期对峙。这里没有庞统什么事儿,连环计估计是曹操自己想出来的。好了,下面就是被人津津乐道的“群英会蒋干中计”了……
最近突然想起前些天看到一篇报导,说某处几名小学生,看到语文课本上的《赤壁大战》一文,心生疑窦:“火烧战船明明是周瑜和诸葛亮定下的,怎么变成黄盖出的主意?而且,整场战役,怎么诸葛亮都没有出场?”诸葛亮确实没有出场,那篇课文是根据《资治通鉴》上的记述改写的,是历史而非演义。小学生没有看过正史,产生这种疑问很可以理解,但可笑的是,他们去问老师,老师除了夸奖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外,也是一头雾水——起码应该懂得回去翻翻书吧,这什么老师啊!
好,该阚泽献诈降书了,这段描写得尤其精彩,阚泽此人,虽然出场重头戏仅此一段,但其胆略智谋,跃然纸上。历史上的诈降书是谁献的,完全没有记载,也说不定根本没有这样一位信使,是两军阵前捆在箭上射入曹营的。阚泽字德润,是江东有名的大儒,精通礼仪,在东吴做到中书令,也是一等一的大官。他学问是很好的,是否象演义中所写那么有胆识,可就谁都不清楚了。
蒋干二过江东,请来了庞统献上连环计。这里就编得有点可笑,连周瑜都装模作样,又不去接他,又给他脸色看,完了还把他送去西山庵中软禁,可是曹操倒一听他说:“某前日空往东吴,未得成功,深怀惭愧。今愿舍身再往,务得实信,回报丞相。”就立刻“大喜,即时令蒋干上船。”曹操年纪大了,健忘吧,把这小花脸前两天做的“好事”都已经忘到爪哇国去了?还是京剧中编得靠谱,曹操本待不理,是蒋干一心立功,苦苦哀求,曹操才勉强应允。
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大战的序幕,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这里凸现出罗贯中的杀人手法,翻看史书,此人无用,此人结果不详,既然情节需要,就干脆一刀干掉。演义上说曹操横槊赋诗,刺死了扬州刺史刘馥。其实刘馥是病死的,可惜他死的时候不对,正好是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那一年……罗贯中不拿他祭刀才奇怪哪。接着,两军再次接触战,袁绍降将焦触、张南又被作者随手砍掉。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大战终于正式爆发了。诸葛亮借东风,大家都明白那是小说家言,历史上不可能有那么一回事,也就不用多说了。战争的过程,除去曹操未必败得有那么惨,其它虚构的情节不多,还算蛮写实的。这里咱们添一个有趣的插曲——
这章结尾说黄盖被张辽射翻落水,生死不知,留个悬念。下章开头乃叙述:“韩当冒烟突火来攻水寨,忽听得士卒报道:‘后梢舵上一人,高叫将军表字。’韩当细听,但闻高叫:‘义公救我?’当曰:‘此黄公覆也!’急教救起。见黄盖负箭着伤,咬出箭杆,箭头陷在肉内。韩当急为脱去湿衣,用刀剜出箭头,扯旗束之,脱自己战袍与黄盖穿了,先令别船送回大寨医治。”这段故事来源于裴疏引的一段《吴书》:“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注意,这个“厕”是“侧”意,并不是说把黄盖放在尿池里……
就是这一章——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虚构可大发了,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字,都是演义作者的文学创作,而和历史挨不上边。曹操是怎样从败仗中逃得性命的,史书上只引用了《山阳公载记》中一段不大靠谱的记载——因为这本书认为曹军战船是被刘备烧掉的,而不是周瑜——书上说:“公(指曹操)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刘)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就算按这本书上说的,也没有诸葛亮设计多路埋伏,想要捉拿曹操的故事。确实是个故事,仔细想想看,就会发觉它很不合情理。既然可以三段埋伏,干嘛不把关、张、赵都埋伏在一起,或者干脆堵住前面的道路(不是说路途很险要吗?),那样曹操不就死定啦?明明知道关羽会放了曹操,又干嘛要派他设最后一路埋伏?演义中给出的答案非常可笑——“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刘备还高兴哪,说:“‘先生神算,世所罕及。’”我要是刘备,就一脚踹过去:“汝这妖人,莫非是曹贼的纤细?!”
有些朋友热爱诸葛亮,要给他圆谎。其实大可不必,这是小说虚构的情节,作者就那种玄之又玄的理由,你偏要使其合理化,有什么意义?这些朋友认为,曹操若亡,则北方必大乱,孙权就可趁胜追击,尽吞胜利果实,刘备就没有发展机会了,所以诸葛亮一定要把曹操放跑。
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东吴水军厉害,但是缺乏战马,北上平原作战的能力极差,这也就是后来为什么孙权数次亲征合肥,再往后陆逊和诸葛瑾也屡次北伐,却最好的结果也不过安全退回的主要原因。并且东吴诸将也缺乏平原作战的经验,比起半辈子纵横河北、淮东的刘备来,肯定要差得远了。当时周瑜有三万或五万人,估计全吴可调动的兵马也就这个数,而刘备合了刘琦,也有两三万,实力差距不大。一起争夺中原,正未知鹿死谁手呢。
何况,曹操若是死了,荆州降曹的诸郡,铁定跟刘备,而不是孙权——那是世仇啊。北边呢?中原基本统一,而且曹操多以宗族为大将,什么曹仁、曹洪、夏侯敦、夏侯渊,其他外姓将领可能离心,他们是不会反叛的,一定联合起来,南下报仇。就算诸子争夺继承权(也就曹丕、曹植、曹彰三个有这种能力),但想想看,袁绍死了以后,他几个儿子乱斗,连曹操都要费几年功夫才能全部平定河北,何况诺大一个中原。孙权、刘备抢着北上,谁能最后获得胜利,变数很大,这个险有什么不敢冒的?
刘备一辈子和曹操斗,就怕曹操,别人他哪里放在眼里?若说刘备同意这种假说,为怕孙权坐大而放了曹操,更是没有可能。罗贯中为了描写关羽的义气,才虚构了这一段情节出来,何必去圆谎呢?根据这一段情节,倒是诞生了著名的益智游戏“华容道”,恐怕连作者也始料不及吧。
赤壁之战史*载不详,并且疑点很多,但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没有错的。周瑜的雅量高致,善于用兵,遂一时威震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个都有点害怕。史载,某次孙权送刘备回荆州,分手的时候欢宴痛饮,等到张昭、鲁肃等陪客都离开了,只胜这哥儿俩一对枭雄,谈起周瑜,刘备突然叹气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竟然进谗言说周瑜功高震主,恐怕要造反。幸亏周瑜死得早,孙权自己还没来得及起疑心,否则公瑾的下场还不定怎样呢!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看起来是很窝火的,他一辈子胜仗无数,败仗也有一些,从来就不隐晦,光明磊落大丈夫气概,只有对这场仗,总羞得说不出口。后来他写信给孙权,谈到这一仗,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轻轻地想把败仗一笔带过。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周瑜这一仗打得有多漂亮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1 18:33

演义吗,就是演义,不能把它当作历史哦。具体的情况我来讲讲。你的问题还真多啊。
析真辨伪谈赤壁
“赤壁大战”可谓是《三国演义》中花费笔墨最多,描写得最为详细的战争,因此,它的虚构成分也是最多的。从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开始,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为止,整整十六个章节,把曹操南取荆州,并图扬州,但在孙刘联军的抵抗下,最终铩羽而归的整个过程,描述得巨细靡遗,使读者无不血脉贲张,拍案叫绝。那么,首先让咱们先来回顾一下小说中这一大战的整个过程吧。
首先,屯扎在樊城的曹军将领吕旷、吕翔点军五千,进攻刘备防守的新野城,结果被单福设计,双双杀死。樊城大将曹仁大怒,不顾李典的劝阻,统军两万五千,二攻新野。单福不但斗阵赢了曹仁,复袭取樊城。曹仁逃归许昌。
曹操计赚单福也就是徐庶,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孔明出山相助。中间插叙江东故事:攻黄祖凌操战死,杀妫、戴徐氏报仇,锦帆贼甘宁投吴,战江夏黄祖殒命。然后刘琦问计,出守江夏。
曹操派夏侯敦等领兵十万来攻新野,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火烧博望坡。曹操遂点起五十万兵马,南取荆州,临出兵杀了谏阻的孔融。刘表惊死,蔡张弄权,拥立刘琮继位,并派宋忠往曹营投降。诸葛亮火烧新野,战败了曹军先锋曹仁、曹洪。
徐庶受命劝降刘备失败。刘备在襄阳被阻,走投江陵。曹操进入樊城,蔡张来献上“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共二十八万”荆州军。然后就是著名的长阪坡赵云救阿斗,当阳桥张飞喝曹军。刘琦从江夏赶来接应,刘备军暂时稳定下来。
鲁肃引孔明过江,舌战群儒;孙权决意抗曹,从柴桑召回周瑜。诸葛亮智激周瑜,周瑜使诸葛瑾劝诸葛亮归吴遭到拒绝。周瑜欲使孔明劫曹军粮草,借刀杀人,被识破,再想杀死刘备,幸有关羽保驾,也落了空。大战迫在眉睫,盟友先自内斗,写得精彩无比。
甘兴霸奋威三江口,蔡瑁、张允造水寨。蒋干过江说周瑜,反中计使曹操杀了蔡、张。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派二蔡用间,黄盖献苦肉计,阚泽送诈降书。蒋干二过江东,庞统献连环计。曹操横槊赋诗唱《短歌行》,酒醉误杀刘馥。两军二度接触,焦触、张南战死。
诸葛亮请借东风,周瑜南屏山筑七星坛。一场大战,到此才揭开序幕,但是作者不紧写战争,又岔开去——丁奉、徐盛往七星坛捉孔明,孔明得赵云接应离去,周瑜杀二蔡祭旗起兵,孔明在华容道层层设伏。越是紧要情节,越是不慌不忙地缓缓展开,真大手笔!
大战终于开始了,“三江口周瑜纵火”和“关云长义释曹操”,不过花了一章多点的篇幅。果然真正的大战,在战前就已经确定了胜负,两军对垒,不过一套热闹武戏,已经不需要费太多笔墨了。
这就是小说中的“赤壁大战”,中国古往今来的历史小说,描写的战争,以《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为其魁首。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也是相当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魏书•武帝记》中,对赤壁之战的描写非常简略,只说:“(208年)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不奇怪,所谓“为尊者讳”,对于曹操一生中罕有的败仗,大而小之,详而略之,轻轻巧巧一笔带过,也是旧史家惯用的手法。但关键问题是,这段记载有点故意混淆视听,似乎曹操根本没有打败,只是因为军中瘟疫流行,所以主动撤兵的,又似乎在赤壁与曹操对战的是刘备军,而没有孙权多少事儿。
《蜀书•先主传》中,则站在刘备的立场,描写稍微详细一点,说:“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这也和《吴书•吴主传》的记载基本相同。《吴书》说:“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相较之下,这还是比较可信的。
还是让咱们从头说起吧。首先,杀吕氏兄弟、烧新野,这都是小说家的虚构,烧博望却可能实有其事。刘备在建安八年(203年),也即曹操致力于解决袁氏兄弟的时候,奉刘表的命令,向北进攻许昌西南的叶县,曹操派夏侯敦、于禁迎战,刘备诈败,夏侯敦不听偏将李典的劝阻,追击中伏,幸被李典解救。另一种说法是夏侯敦奉命来击刘备,被刘备诈败破之于博望(没说是不是遭了火攻)——如果真有火烧博望坡,设计的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从此直到曹操亲统大军南取荆州前,两势力基本上再没有什么接触。
刘表去世以后,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迅速膨胀,当曹军南下之时,刘备已经占据了樊城。将此处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他是弃樊城南逃的,而非新野。“先主(刘备)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刘)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就这样,刘备带着大量老百姓逃跑,“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而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阪。”
刘备从樊城逃跑前,徐庶并没有投降曹操,所谓程昱伪书赚徐庶,徐母自尽等等情节,都是虚构的。在诸葛亮出隆中以后,徐庶和他两个,还一起辅佐了刘备一段时间,直到从樊城逃走以后,才因为一桩偶然事故而主动分手。刘备逃亡,“(诸葛)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关于长阪坡之战,《蜀书•先主传》中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关于赵云单骑救主的事情,史*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确实很英勇啦,可是小说中夸张得太过了。演义说:“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前几句还靠谱,可是“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且不说曹操追击刘备,只有精锐骑兵五千人,合着平均每百人配一员名将……就说演义被赵云在这战中干掉的: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以前根本面都没有露过,算哪门子名将?
张飞悍拒长阪桥,喝退曹兵,听着象是虚构,其实倒真有此事。史书的描写得非常简略,但勃勃英气,*面而来,且看——“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关于赤壁之战的曹操方兵力,演义上说“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当然是虚构啦。史书对此语焉不详,后人统计考证,其实曹军兵力,当在二十三万左右,除去曹操本队,还包括自汉水出征的北路军,即由护军都督赵俨、奋威将军程昱统率的于禁、张辽、张郃、朱灵、乐进、路招、冯楷、文聘七路,以及夏侯渊的运粮部队。所以在赤壁和孙刘联军对峙的,不会超过二十万人。
拉回来再说东吴,鲁肃在江东听说刘表死了,要求前往吊丧——多少年的仇敌,吊的哪门子丧啊,其实他别有用心。他对孙权建议说去查看一下情况,如果刘备和刘表的两个儿子可以联合一心,就暂时放下冤仇,联刘抗曹,否则,准备趁乱取利。没想到他才走到半路,就听说刘琮投降了,于是到处打听,终于见到了刘备。刘备其实也想联合孙权,却假惺惺地说要去投靠吴巨(演义中误作“吴臣”)。吴巨是割据今天广东省部分地区的军阀,刘备说要千里迢迢去投靠他,摆明了准备退出中原逐鹿的舞台。鲁肃急忙劝说,刘备正中下怀,于是派诸葛亮过江去游说孙权。
“舌战群儒”的情节,是演义虚构的,但是虚构得非常精彩,诸葛亮的智慧形象和东吴诸臣的矛盾心理,跃然纸上。《江表传》记载,曹操给孙权送去一封书信,上写:“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吓了个半死,幸亏鲁肃趁孙权上厕所的时候劝说他:“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你在想什么啊,我们投降了照样做官拿俸禄,你投降了想曹操把你往哪儿搁?
于是孙权往召周瑜,周瑜也主张与曹操一战:“瑜请得精兵三万人(另有记载,说他要求五万),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至于诸葛亮智激周瑜,当然也是虚构啦,“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两句,有人认为是诸葛亮故意曲解,“二乔”当作“二桥”,不过是指两座飞桥而已。可这样解释就更含糊了,因为事实上,“乔国老”其实是“桥国老”,“二桥”指桥还是指人,谁知道呢?
哈哈,其实查查时间就一切明戏了,赤壁之战是在建安十三年,而曹操筑铜雀台是在建安十五年,也即赤壁之战两年后。除非诸葛亮真能未卜先知……
周瑜和诸葛亮的斗智,也多出于文学需要的虚构,但奇怪的是,连小说中都明显指出,周瑜是怕诸葛亮“后必为我国之祸”,而非出自私心,不知道为什么传来传去,大家都认为周瑜小心眼儿。很精彩的“草船借箭”也是子虚乌有的,不过史书上倒有孙权草船借箭的记载。时为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战的五年以后,曹操进攻濡须,孙权来迎,《魏略》上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据说就是在此战后,曹操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拉回来再说赤壁,关于三江口的接触战,史载:“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于是扎水寨,连战船,准备长期对峙。这里没有庞统什么事儿,连环计估计是曹操自己想出来的。好了,下面就是被人津津乐道的“群英会蒋干中计”了……
最近突然想起前些天看到一篇报导,说某处几名小学生,看到语文课本上的《赤壁大战》一文,心生疑窦:“火烧战船明明是周瑜和诸葛亮定下的,怎么变成黄盖出的主意?而且,整场战役,怎么诸葛亮都没有出场?”诸葛亮确实没有出场,那篇课文是根据《资治通鉴》上的记述改写的,是历史而非演义。小学生没有看过正史,产生这种疑问很可以理解,但可笑的是,他们去问老师,老师除了夸奖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外,也是一头雾水——起码应该懂得回去翻翻书吧,这什么老师啊!
好,该阚泽献诈降书了,这段描写得尤其精彩,阚泽此人,虽然出场重头戏仅此一段,但其胆略智谋,跃然纸上。历史上的诈降书是谁献的,完全没有记载,也说不定根本没有这样一位信使,是两军阵前捆在箭上射入曹营的。阚泽字德润,是江东有名的大儒,精通礼仪,在东吴做到中书令,也是一等一的大官。他学问是很好的,是否象演义中所写那么有胆识,可就谁都不清楚了。
蒋干二过江东,请来了庞统献上连环计。这里就编得有点可笑,连周瑜都装模作样,又不去接他,又给他脸色看,完了还把他送去西山庵中软禁,可是曹操倒一听他说:“某前日空往东吴,未得成功,深怀惭愧。今愿舍身再往,务得实信,回报丞相。”就立刻“大喜,即时令蒋干上船。”曹操年纪大了,健忘吧,把这小花脸前两天做的“好事”都已经忘到爪哇国去了?还是京剧中编得靠谱,曹操本待不理,是蒋干一心立功,苦苦哀求,曹操才勉强应允。
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大战的序幕,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这里凸现出罗贯中的杀人手法,翻看史书,此人无用,此人结果不详,既然情节需要,就干脆一刀干掉。演义上说曹操横槊赋诗,刺死了扬州刺史刘馥。其实刘馥是病死的,可惜他死的时候不对,正好是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那一年……罗贯中不拿他祭刀才奇怪哪。接着,两军再次接触战,袁绍降将焦触、张南又被作者随手砍掉。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大战终于正式爆发了。诸葛亮借东风,大家都明白那是小说家言,历史上不可能有那么一回事,也就不用多说了。战争的过程,除去曹操未必败得有那么惨,其它虚构的情节不多,还算蛮写实的。这里咱们添一个有趣的插曲——
这章结尾说黄盖被张辽射翻落水,生死不知,留个悬念。下章开头乃叙述:“韩当冒烟突火来攻水寨,忽听得士卒报道:‘后梢舵上一人,高叫将军表字。’韩当细听,但闻高叫:‘义公救我?’当曰:‘此黄公覆也!’急教救起。见黄盖负箭着伤,咬出箭杆,箭头陷在肉内。韩当急为脱去湿衣,用刀剜出箭头,扯旗束之,脱自己战袍与黄盖穿了,先令别船送回大寨医治。”这段故事来源于裴疏引的一段《吴书》:“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注意,这个“厕”是“侧”意,并不是说把黄盖放在尿池里……
就是这一章——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虚构可大发了,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字,都是演义作者的文学创作,而和历史挨不上边。曹操是怎样从败仗中逃得性命的,史书上只引用了《山阳公载记》中一段不大靠谱的记载——因为这本书认为曹军战船是被刘备烧掉的,而不是周瑜——书上说:“公(指曹操)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刘)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就算按这本书上说的,也没有诸葛亮设计多路埋伏,想要捉拿曹操的故事。确实是个故事,仔细想想看,就会发觉它很不合情理。既然可以三段埋伏,干嘛不把关、张、赵都埋伏在一起,或者干脆堵住前面的道路(不是说路途很险要吗?),那样曹操不就死定啦?明明知道关羽会放了曹操,又干嘛要派他设最后一路埋伏?演义中给出的答案非常可笑——“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刘备还高兴哪,说:“‘先生神算,世所罕及。’”我要是刘备,就一脚踹过去:“汝这妖人,莫非是曹贼的纤细?!”
有些朋友热爱诸葛亮,要给他圆谎。其实大可不必,这是小说虚构的情节,作者就那种玄之又玄的理由,你偏要使其合理化,有什么意义?这些朋友认为,曹操若亡,则北方必大乱,孙权就可趁胜追击,尽吞胜利果实,刘备就没有发展机会了,所以诸葛亮一定要把曹操放跑。
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东吴水军厉害,但是缺乏战马,北上平原作战的能力极差,这也就是后来为什么孙权数次亲征合肥,再往后陆逊和诸葛瑾也屡次北伐,却最好的结果也不过安全退回的主要原因。并且东吴诸将也缺乏平原作战的经验,比起半辈子纵横河北、淮东的刘备来,肯定要差得远了。当时周瑜有三万或五万人,估计全吴可调动的兵马也就这个数,而刘备合了刘琦,也有两三万,实力差距不大。一起争夺中原,正未知鹿死谁手呢。
何况,曹操若是死了,荆州降曹的诸郡,铁定跟刘备,而不是孙权——那是世仇啊。北边呢?中原基本统一,而且曹操多以宗族为大将,什么曹仁、曹洪、夏侯敦、夏侯渊,其他外姓将领可能离心,他们是不会反叛的,一定联合起来,南下报仇。就算诸子争夺继承权(也就曹丕、曹植、曹彰三个有这种能力),但想想看,袁绍死了以后,他几个儿子乱斗,连曹操都要费几年功夫才能全部平定河北,何况诺大一个中原。孙权、刘备抢着北上,谁能最后获得胜利,变数很大,这个险有什么不敢冒的?
刘备一辈子和曹操斗,就怕曹操,别人他哪里放在眼里?若说刘备同意这种假说,为怕孙权坐大而放了曹操,更是没有可能。罗贯中为了描写关羽的义气,才虚构了这一段情节出来,何必去圆谎呢?根据这一段情节,倒是诞生了著名的益智游戏“华容道”,恐怕连作者也始料不及吧。
赤壁之战史*载不详,并且疑点很多,但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没有错的。周瑜的雅量高致,善于用兵,遂一时威震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个都有点害怕。史载,某次孙权送刘备回荆州,分手的时候欢宴痛饮,等到张昭、鲁肃等陪客都离开了,只胜这哥儿俩一对枭雄,谈起周瑜,刘备突然叹气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竟然进谗言说周瑜功高震主,恐怕要造反。幸亏周瑜死得早,孙权自己还没来得及起疑心,否则公瑾的下场还不定怎样呢!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看起来是很窝火的,他一辈子胜仗无数,败仗也有一些,从来就不隐晦,光明磊落大丈夫气概,只有对这场仗,总羞得说不出口。后来他写信给孙权,谈到这一仗,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轻轻地想把败仗一笔带过。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周瑜这一仗打得有多漂亮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1 20:41

演义吗,就是演义,不能把它当作历史哦。具体的情况我来讲讲。你的问题还真多啊。
析真辨伪谈赤壁
“赤壁大战”可谓是《三国演义》中花费笔墨最多,描写得最为详细的战争,因此,它的虚构成分也是最多的。从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开始,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为止,整整十六个章节,把曹操南取荆州,并图扬州,但在孙刘联军的抵抗下,最终铩羽而归的整个过程,描述得巨细靡遗,使读者无不血脉贲张,拍案叫绝。那么,首先让咱们先来回顾一下小说中这一大战的整个过程吧。
首先,屯扎在樊城的曹军将领吕旷、吕翔点军五千,进攻刘备防守的新野城,结果被单福设计,双双杀死。樊城大将曹仁大怒,不顾李典的劝阻,统军两万五千,二攻新野。单福不但斗阵赢了曹仁,复袭取樊城。曹仁逃归许昌。
曹操计赚单福也就是徐庶,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孔明出山相助。中间插叙江东故事:攻黄祖凌操战死,杀妫、戴徐氏报仇,锦帆贼甘宁投吴,战江夏黄祖殒命。然后刘琦问计,出守江夏。
曹操派夏侯敦等领兵十万来攻新野,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火烧博望坡。曹操遂点起五十万兵马,南取荆州,临出兵杀了谏阻的孔融。刘表惊死,蔡张弄权,拥立刘琮继位,并派宋忠往曹营投降。诸葛亮火烧新野,战败了曹军先锋曹仁、曹洪。
徐庶受命劝降刘备失败。刘备在襄阳被阻,走投江陵。曹操进入樊城,蔡张来献上“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共二十八万”荆州军。然后就是著名的长阪坡赵云救阿斗,当阳桥张飞喝曹军。刘琦从江夏赶来接应,刘备军暂时稳定下来。
鲁肃引孔明过江,舌战群儒;孙权决意抗曹,从柴桑召回周瑜。诸葛亮智激周瑜,周瑜使诸葛瑾劝诸葛亮归吴遭到拒绝。周瑜欲使孔明劫曹军粮草,借刀杀人,被识破,再想杀死刘备,幸有关羽保驾,也落了空。大战迫在眉睫,盟友先自内斗,写得精彩无比。
甘兴霸奋威三江口,蔡瑁、张允造水寨。蒋干过江说周瑜,反中计使曹操杀了蔡、张。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派二蔡用间,黄盖献苦肉计,阚泽送诈降书。蒋干二过江东,庞统献连环计。曹操横槊赋诗唱《短歌行》,酒醉误杀刘馥。两军二度接触,焦触、张南战死。
诸葛亮请借东风,周瑜南屏山筑七星坛。一场大战,到此才揭开序幕,但是作者不紧写战争,又岔开去——丁奉、徐盛往七星坛捉孔明,孔明得赵云接应离去,周瑜杀二蔡祭旗起兵,孔明在华容道层层设伏。越是紧要情节,越是不慌不忙地缓缓展开,真大手笔!
大战终于开始了,“三江口周瑜纵火”和“关云长义释曹操”,不过花了一章多点的篇幅。果然真正的大战,在战前就已经确定了胜负,两军对垒,不过一套热闹武戏,已经不需要费太多笔墨了。
这就是小说中的“赤壁大战”,中国古往今来的历史小说,描写的战争,以《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为其魁首。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也是相当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魏书•武帝记》中,对赤壁之战的描写非常简略,只说:“(208年)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不奇怪,所谓“为尊者讳”,对于曹操一生中罕有的败仗,大而小之,详而略之,轻轻巧巧一笔带过,也是旧史家惯用的手法。但关键问题是,这段记载有点故意混淆视听,似乎曹操根本没有打败,只是因为军中瘟疫流行,所以主动撤兵的,又似乎在赤壁与曹操对战的是刘备军,而没有孙权多少事儿。
《蜀书•先主传》中,则站在刘备的立场,描写稍微详细一点,说:“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这也和《吴书•吴主传》的记载基本相同。《吴书》说:“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相较之下,这还是比较可信的。
还是让咱们从头说起吧。首先,杀吕氏兄弟、烧新野,这都是小说家的虚构,烧博望却可能实有其事。刘备在建安八年(203年),也即曹操致力于解决袁氏兄弟的时候,奉刘表的命令,向北进攻许昌西南的叶县,曹操派夏侯敦、于禁迎战,刘备诈败,夏侯敦不听偏将李典的劝阻,追击中伏,幸被李典解救。另一种说法是夏侯敦奉命来击刘备,被刘备诈败破之于博望(没说是不是遭了火攻)——如果真有火烧博望坡,设计的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从此直到曹操亲统大军南取荆州前,两势力基本上再没有什么接触。
刘表去世以后,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迅速膨胀,当曹军南下之时,刘备已经占据了樊城。将此处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他是弃樊城南逃的,而非新野。“先主(刘备)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刘)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就这样,刘备带着大量老百姓逃跑,“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而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阪。”
刘备从樊城逃跑前,徐庶并没有投降曹操,所谓程昱伪书赚徐庶,徐母自尽等等情节,都是虚构的。在诸葛亮出隆中以后,徐庶和他两个,还一起辅佐了刘备一段时间,直到从樊城逃走以后,才因为一桩偶然事故而主动分手。刘备逃亡,“(诸葛)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关于长阪坡之战,《蜀书•先主传》中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关于赵云单骑救主的事情,史*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确实很英勇啦,可是小说中夸张得太过了。演义说:“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前几句还靠谱,可是“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且不说曹操追击刘备,只有精锐骑兵五千人,合着平均每百人配一员名将……就说演义被赵云在这战中干掉的: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以前根本面都没有露过,算哪门子名将?
张飞悍拒长阪桥,喝退曹兵,听着象是虚构,其实倒真有此事。史书的描写得非常简略,但勃勃英气,*面而来,且看——“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关于赤壁之战的曹操方兵力,演义上说“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当然是虚构啦。史书对此语焉不详,后人统计考证,其实曹军兵力,当在二十三万左右,除去曹操本队,还包括自汉水出征的北路军,即由护军都督赵俨、奋威将军程昱统率的于禁、张辽、张郃、朱灵、乐进、路招、冯楷、文聘七路,以及夏侯渊的运粮部队。所以在赤壁和孙刘联军对峙的,不会超过二十万人。
拉回来再说东吴,鲁肃在江东听说刘表死了,要求前往吊丧——多少年的仇敌,吊的哪门子丧啊,其实他别有用心。他对孙权建议说去查看一下情况,如果刘备和刘表的两个儿子可以联合一心,就暂时放下冤仇,联刘抗曹,否则,准备趁乱取利。没想到他才走到半路,就听说刘琮投降了,于是到处打听,终于见到了刘备。刘备其实也想联合孙权,却假惺惺地说要去投靠吴巨(演义中误作“吴臣”)。吴巨是割据今天广东省部分地区的军阀,刘备说要千里迢迢去投靠他,摆明了准备退出中原逐鹿的舞台。鲁肃急忙劝说,刘备正中下怀,于是派诸葛亮过江去游说孙权。
“舌战群儒”的情节,是演义虚构的,但是虚构得非常精彩,诸葛亮的智慧形象和东吴诸臣的矛盾心理,跃然纸上。《江表传》记载,曹操给孙权送去一封书信,上写:“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吓了个半死,幸亏鲁肃趁孙权上厕所的时候劝说他:“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你在想什么啊,我们投降了照样做官拿俸禄,你投降了想曹操把你往哪儿搁?
于是孙权往召周瑜,周瑜也主张与曹操一战:“瑜请得精兵三万人(另有记载,说他要求五万),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至于诸葛亮智激周瑜,当然也是虚构啦,“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两句,有人认为是诸葛亮故意曲解,“二乔”当作“二桥”,不过是指两座飞桥而已。可这样解释就更含糊了,因为事实上,“乔国老”其实是“桥国老”,“二桥”指桥还是指人,谁知道呢?
哈哈,其实查查时间就一切明戏了,赤壁之战是在建安十三年,而曹操筑铜雀台是在建安十五年,也即赤壁之战两年后。除非诸葛亮真能未卜先知……
周瑜和诸葛亮的斗智,也多出于文学需要的虚构,但奇怪的是,连小说中都明显指出,周瑜是怕诸葛亮“后必为我国之祸”,而非出自私心,不知道为什么传来传去,大家都认为周瑜小心眼儿。很精彩的“草船借箭”也是子虚乌有的,不过史书上倒有孙权草船借箭的记载。时为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战的五年以后,曹操进攻濡须,孙权来迎,《魏略》上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据说就是在此战后,曹操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拉回来再说赤壁,关于三江口的接触战,史载:“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于是扎水寨,连战船,准备长期对峙。这里没有庞统什么事儿,连环计估计是曹操自己想出来的。好了,下面就是被人津津乐道的“群英会蒋干中计”了……
最近突然想起前些天看到一篇报导,说某处几名小学生,看到语文课本上的《赤壁大战》一文,心生疑窦:“火烧战船明明是周瑜和诸葛亮定下的,怎么变成黄盖出的主意?而且,整场战役,怎么诸葛亮都没有出场?”诸葛亮确实没有出场,那篇课文是根据《资治通鉴》上的记述改写的,是历史而非演义。小学生没有看过正史,产生这种疑问很可以理解,但可笑的是,他们去问老师,老师除了夸奖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外,也是一头雾水——起码应该懂得回去翻翻书吧,这什么老师啊!
好,该阚泽献诈降书了,这段描写得尤其精彩,阚泽此人,虽然出场重头戏仅此一段,但其胆略智谋,跃然纸上。历史上的诈降书是谁献的,完全没有记载,也说不定根本没有这样一位信使,是两军阵前捆在箭上射入曹营的。阚泽字德润,是江东有名的大儒,精通礼仪,在东吴做到中书令,也是一等一的大官。他学问是很好的,是否象演义中所写那么有胆识,可就谁都不清楚了。
蒋干二过江东,请来了庞统献上连环计。这里就编得有点可笑,连周瑜都装模作样,又不去接他,又给他脸色看,完了还把他送去西山庵中软禁,可是曹操倒一听他说:“某前日空往东吴,未得成功,深怀惭愧。今愿舍身再往,务得实信,回报丞相。”就立刻“大喜,即时令蒋干上船。”曹操年纪大了,健忘吧,把这小花脸前两天做的“好事”都已经忘到爪哇国去了?还是京剧中编得靠谱,曹操本待不理,是蒋干一心立功,苦苦哀求,曹操才勉强应允。
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大战的序幕,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这里凸现出罗贯中的杀人手法,翻看史书,此人无用,此人结果不详,既然情节需要,就干脆一刀干掉。演义上说曹操横槊赋诗,刺死了扬州刺史刘馥。其实刘馥是病死的,可惜他死的时候不对,正好是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那一年……罗贯中不拿他祭刀才奇怪哪。接着,两军再次接触战,袁绍降将焦触、张南又被作者随手砍掉。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大战终于正式爆发了。诸葛亮借东风,大家都明白那是小说家言,历史上不可能有那么一回事,也就不用多说了。战争的过程,除去曹操未必败得有那么惨,其它虚构的情节不多,还算蛮写实的。这里咱们添一个有趣的插曲——
这章结尾说黄盖被张辽射翻落水,生死不知,留个悬念。下章开头乃叙述:“韩当冒烟突火来攻水寨,忽听得士卒报道:‘后梢舵上一人,高叫将军表字。’韩当细听,但闻高叫:‘义公救我?’当曰:‘此黄公覆也!’急教救起。见黄盖负箭着伤,咬出箭杆,箭头陷在肉内。韩当急为脱去湿衣,用刀剜出箭头,扯旗束之,脱自己战袍与黄盖穿了,先令别船送回大寨医治。”这段故事来源于裴疏引的一段《吴书》:“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注意,这个“厕”是“侧”意,并不是说把黄盖放在尿池里……
就是这一章——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虚构可大发了,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字,都是演义作者的文学创作,而和历史挨不上边。曹操是怎样从败仗中逃得性命的,史书上只引用了《山阳公载记》中一段不大靠谱的记载——因为这本书认为曹军战船是被刘备烧掉的,而不是周瑜——书上说:“公(指曹操)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刘)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就算按这本书上说的,也没有诸葛亮设计多路埋伏,想要捉拿曹操的故事。确实是个故事,仔细想想看,就会发觉它很不合情理。既然可以三段埋伏,干嘛不把关、张、赵都埋伏在一起,或者干脆堵住前面的道路(不是说路途很险要吗?),那样曹操不就死定啦?明明知道关羽会放了曹操,又干嘛要派他设最后一路埋伏?演义中给出的答案非常可笑——“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刘备还高兴哪,说:“‘先生神算,世所罕及。’”我要是刘备,就一脚踹过去:“汝这妖人,莫非是曹贼的纤细?!”
有些朋友热爱诸葛亮,要给他圆谎。其实大可不必,这是小说虚构的情节,作者就那种玄之又玄的理由,你偏要使其合理化,有什么意义?这些朋友认为,曹操若亡,则北方必大乱,孙权就可趁胜追击,尽吞胜利果实,刘备就没有发展机会了,所以诸葛亮一定要把曹操放跑。
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东吴水军厉害,但是缺乏战马,北上平原作战的能力极差,这也就是后来为什么孙权数次亲征合肥,再往后陆逊和诸葛瑾也屡次北伐,却最好的结果也不过安全退回的主要原因。并且东吴诸将也缺乏平原作战的经验,比起半辈子纵横河北、淮东的刘备来,肯定要差得远了。当时周瑜有三万或五万人,估计全吴可调动的兵马也就这个数,而刘备合了刘琦,也有两三万,实力差距不大。一起争夺中原,正未知鹿死谁手呢。
何况,曹操若是死了,荆州降曹的诸郡,铁定跟刘备,而不是孙权——那是世仇啊。北边呢?中原基本统一,而且曹操多以宗族为大将,什么曹仁、曹洪、夏侯敦、夏侯渊,其他外姓将领可能离心,他们是不会反叛的,一定联合起来,南下报仇。就算诸子争夺继承权(也就曹丕、曹植、曹彰三个有这种能力),但想想看,袁绍死了以后,他几个儿子乱斗,连曹操都要费几年功夫才能全部平定河北,何况诺大一个中原。孙权、刘备抢着北上,谁能最后获得胜利,变数很大,这个险有什么不敢冒的?
刘备一辈子和曹操斗,就怕曹操,别人他哪里放在眼里?若说刘备同意这种假说,为怕孙权坐大而放了曹操,更是没有可能。罗贯中为了描写关羽的义气,才虚构了这一段情节出来,何必去圆谎呢?根据这一段情节,倒是诞生了著名的益智游戏“华容道”,恐怕连作者也始料不及吧。
赤壁之战史*载不详,并且疑点很多,但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没有错的。周瑜的雅量高致,善于用兵,遂一时威震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个都有点害怕。史载,某次孙权送刘备回荆州,分手的时候欢宴痛饮,等到张昭、鲁肃等陪客都离开了,只胜这哥儿俩一对枭雄,谈起周瑜,刘备突然叹气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竟然进谗言说周瑜功高震主,恐怕要造反。幸亏周瑜死得早,孙权自己还没来得及起疑心,否则公瑾的下场还不定怎样呢!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看起来是很窝火的,他一辈子胜仗无数,败仗也有一些,从来就不隐晦,光明磊落大丈夫气概,只有对这场仗,总羞得说不出口。后来他写信给孙权,谈到这一仗,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轻轻地想把败仗一笔带过。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周瑜这一仗打得有多漂亮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1 23:06

“赤壁大战”可谓是《三国演义》中花费笔墨最多,描写得最为详细的战争,因此,它的虚构成分也是最多的。从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开始,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为止,整整十六个章节,把曹操南取荆州,并图扬州,但在孙刘联军的抵抗下,最终铩羽而归的整个过程,描述得巨细靡遗,使读者无不血脉贲张,拍案叫绝。那么,首先让咱们先来回顾一下小说中这一大战的整个过程吧。
首先,屯扎在樊城的曹军将领吕旷、吕翔点军五千,进攻刘备防守的新野城,结果被单福设计,双双杀死。樊城大将曹仁大怒,不顾李典的劝阻,统军两万五千,二攻新野。单福不但斗阵赢了曹仁,复袭取樊城。曹仁逃归许昌。
曹操计赚单福也就是徐庶,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孔明出山相助。中间插叙江东故事:攻黄祖凌操战死,杀妫、戴徐氏报仇,锦帆贼甘宁投吴,战江夏黄祖殒命。然后刘琦问计,出守江夏。
曹操派夏侯敦等领兵十万来攻新野,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火烧博望坡。曹操遂点起五十万兵马,南取荆州,临出兵杀了谏阻的孔融。刘表惊死,蔡张弄权,拥立刘琮继位,并派宋忠往曹营投降。诸葛亮火烧新野,战败了曹军先锋曹仁、曹洪。
徐庶受命劝降刘备失败。刘备在襄阳被阻,走投江陵。曹操进入樊城,蔡张来献上“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共二十八万”荆州军。然后就是著名的长阪坡赵云救阿斗,当阳桥张飞喝曹军。刘琦从江夏赶来接应,刘备军暂时稳定下来。
鲁肃引孔明过江,舌战群儒;孙权决意抗曹,从柴桑召回周瑜。诸葛亮智激周瑜,周瑜使诸葛瑾劝诸葛亮归吴遭到拒绝。周瑜欲使孔明劫曹军粮草,借刀杀人,被识破,再想杀死刘备,幸有关羽保驾,也落了空。大战迫在眉睫,盟友先自内斗,写得精彩无比。
甘兴霸奋威三江口,蔡瑁、张允造水寨。蒋干过江说周瑜,反中计使曹操杀了蔡、张。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派二蔡用间,黄盖献苦肉计,阚泽送诈降书。蒋干二过江东,庞统献连环计。曹操横槊赋诗唱《短歌行》,酒醉误杀刘馥。两军二度接触,焦触、张南战死。
诸葛亮请借东风,周瑜南屏山筑七星坛。一场大战,到此才揭开序幕,但是作者不紧写战争,又岔开去——丁奉、徐盛往七星坛捉孔明,孔明得赵云接应离去,周瑜杀二蔡祭旗起兵,孔明在华容道层层设伏。越是紧要情节,越是不慌不忙地缓缓展开,真大手笔!
大战终于开始了,“三江口周瑜纵火”和“关云长义释曹操”,不过花了一章多点的篇幅。果然真正的大战,在战前就已经确定了胜负,两军对垒,不过一套热闹武戏,已经不需要费太多笔墨了。
这就是小说中的“赤壁大战”,中国古往今来的历史小说,描写的战争,以《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为其魁首。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也是相当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魏书•武帝记》中,对赤壁之战的描写非常简略,只说:“(208年)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不奇怪,所谓“为尊者讳”,对于曹操一生中罕有的败仗,大而小之,详而略之,轻轻巧巧一笔带过,也是旧史家惯用的手法。但关键问题是,这段记载有点故意混淆视听,似乎曹操根本没有打败,只是因为军中瘟疫流行,所以主动撤兵的,又似乎在赤壁与曹操对战的是刘备军,而没有孙权多少事儿。
《蜀书•先主传》中,则站在刘备的立场,描写稍微详细一点,说:“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这也和《吴书•吴主传》的记载基本相同。《吴书》说:“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相较之下,这还是比较可信的。
还是让咱们从头说起吧。首先,杀吕氏兄弟、烧新野,这都是小说家的虚构,烧博望却可能实有其事。刘备在建安八年(203年),也即曹操致力于解决袁氏兄弟的时候,奉刘表的命令,向北进攻许昌西南的叶县,曹操派夏侯敦、于禁迎战,刘备诈败,夏侯敦不听偏将李典的劝阻,追击中伏,幸被李典解救。另一种说法是夏侯敦奉命来击刘备,被刘备诈败破之于博望(没说是不是遭了火攻)——如果真有火烧博望坡,设计的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从此直到曹操亲统大军南取荆州前,两势力基本上再没有什么接触。
刘表去世以后,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迅速膨胀,当曹军南下之时,刘备已经占据了樊城。将此处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他是弃樊城南逃的,而非新野。“先主(刘备)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刘)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就这样,刘备带着大量老百姓逃跑,“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而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阪。”
刘备从樊城逃跑前,徐庶并没有投降曹操,所谓程昱伪书赚徐庶,徐母自尽等等情节,都是虚构的。在诸葛亮出隆中以后,徐庶和他两个,还一起辅佐了刘备一段时间,直到从樊城逃走以后,才因为一桩偶然事故而主动分手。刘备逃亡,“(诸葛)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关于长阪坡之战,《蜀书•先主传》中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关于赵云单骑救主的事情,史*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确实很英勇啦,可是小说中夸张得太过了。演义说:“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前几句还靠谱,可是“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且不说曹操追击刘备,只有精锐骑兵五千人,合着平均每百人配一员名将……就说演义被赵云在这战中干掉的: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以前根本面都没有露过,算哪门子名将?
张飞悍拒长阪桥,喝退曹兵,听着象是虚构,其实倒真有此事。史书的描写得非常简略,但勃勃英气,*面而来,且看——“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关于赤壁之战的曹操方兵力,演义上说“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当然是虚构啦。史书对此语焉不详,后人统计考证,其实曹军兵力,当在二十三万左右,除去曹操本队,还包括自汉水出征的北路军,即由护军都督赵俨、奋威将军程昱统率的于禁、张辽、张郃、朱灵、乐进、路招、冯楷、文聘七路,以及夏侯渊的运粮部队。所以在赤壁和孙刘联军对峙的,不会超过二十万人。
拉回来再说东吴,鲁肃在江东听说刘表死了,要求前往吊丧——多少年的仇敌,吊的哪门子丧啊,其实他别有用心。他对孙权建议说去查看一下情况,如果刘备和刘表的两个儿子可以联合一心,就暂时放下冤仇,联刘抗曹,否则,准备趁乱取利。没想到他才走到半路,就听说刘琮投降了,于是到处打听,终于见到了刘备。刘备其实也想联合孙权,却假惺惺地说要去投靠吴巨(演义中误作“吴臣”)。吴巨是割据今天广东省部分地区的军阀,刘备说要千里迢迢去投靠他,摆明了准备退出中原逐鹿的舞台。鲁肃急忙劝说,刘备正中下怀,于是派诸葛亮过江去游说孙权。
“舌战群儒”的情节,是演义虚构的,但是虚构得非常精彩,诸葛亮的智慧形象和东吴诸臣的矛盾心理,跃然纸上。《江表传》记载,曹操给孙权送去一封书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01:47

简单的说吧,东吴和刘备方派庞统给曹操献计,把船都用铁索连起来,以解决船身摇摆北方士兵水土不服问题。然后又用苦肉计“周喻打黄盖”,让黄盖假装投降,在黄盖投降当天,诸葛亮又在七星坛祭得东风,然后黄盖带着满船容易着火的材料就去投降了,等曹操发操黄盖阴谋时为时已晚,曹操的船全被铁索连着,火烧起来损失惨重,从此剥弱了曹操的实力,确定了未来三国鼎立的局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08:33

东吴和刘备方派庞统给曹操献计,把船都用铁索连起来,以解决船身摇摆北方士兵水土不服问题。然后又用苦肉计“周喻打黄盖”,让黄盖假装投降,在黄盖投降当天,诸葛亮又在七星坛祭得东风,然后黄盖带着满船容易着火的材料就去投降了,等曹操发操黄盖阴谋时为时已晚,曹操的船全被铁索连着,火烧起来损失惨重,从此剥弱了曹操的实力,确定了未来三国鼎立的局面。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舞蹈鉴赏》的答案 生活形态的舞蹈的称谓来源于什么 抖音商单任务是什么?抖音任务怎么取消? 抖音全民任务怎么取消?真的能赚钱吗? 巨量星图达人如何孵化?开通后有什么利弊? 彩礼对女生有多重要 50元5g全国流量模组包是什么 u盘文件夹删除怎么恢复 如何恢复u盘文件夹 u盘里的文件夹不小心删除了怎么恢复,5种方法教你轻松找回数据 热水器进出水口能倒着接吗?出水接进水,进水接出水,清理污渍? 电热水器出水口会倒灌吗? 请问海尔电热水器的热水出水管是单向阀吗?和太阳能的出水管连在一起了能进水吗? 热水器从出水口进水对热水器有没有伤害 热水器上装了太阳能上带上水功能的恒温阀,请问打开上水功能会不会从热水器出水口进水? 太阳能热水器排水口可以进水吧 电热水器热水口可以上水吗? 鼎新电热水器的出热水口有进水的功能吗? 金融和金融工程哪个专业好些呢? 北京哪些大学的金融专业好 专科大学哪个学校金融专业好 选金融经济类的哪个专业好?? 金融专业好吗? 中国哪几所大学金融专业好? 金融专业好的大学有哪些 国内有哪些优秀的经济与金融类院校? 为什么金融是好专业 中国鞋140码多大 中国鞋码41的和欧洲吗多少? eur是什么意思 储水式热水器在进出水口都能进水的情况下,热水口不出水 顾陈瑾 几分 热水器出水口高于热水器安装位置能出水吗? 停水后,热水器里的水会顺着进水管跑回去吗? 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 办公室租赁合同最长合同多长时间 公司办公地点,如何签租赁合同才有效 把毛坯房出租给一家公司办公,租赁合同中应该注意什么? 我们公司的办公地点租赁合同到期了,现在续答合同后,应该如何办理变更手续?都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公司办公场地租赁合同怎么写 被强制措施后公司办公室租赁合同的租金怎么算? 公司租赁办公室签订的合同是购销合同吗?需要缴纳印花税吗? 办理营业执照一定要有办公场所的《租赁合同》吗? 公司办公场所是租用的,请问需要交税吗? 八个月宝宝腹泻怎么办什么方法最有效 八个月宝宝正常大便是什么样子的? 八个月的婴儿拉稀 八个月宝宝拉稀 八个月宝宝腹泻 八个月宝宝拉稀一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