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1 16: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0:00
黄文妍 胡渝清 马泽忠 石伟
(重庆市土地勘测规划院,重庆,400020)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存在的一些缺陷和问题的基础上,针对重庆西部丘陵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特点,选取重庆江津市永兴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以定性与定量、正效益与负效益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土地整理后的效益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克服了传统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重经济效益,轻社会、生态效益及重促进效益,轻制约效益的缺陷,为丘陵山地区土地整理建立更科学、效益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土地整理;效益;指标体系
1 引言
土地整理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调整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关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和质量,确保经济、社会、环境三大体系的良性循环[1]。土地整理效益包括单项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及综合效益[2],但土地整理不仅要求三效益为正,同时要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区域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而选取具有可比性的评价指标,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评价显得尤为关键。
虽然目前我国一些学者提出土地整理效益分析应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但很少能够落到实处,主要是因为缺乏客观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西南师范大学资源和环境科学学院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课题组曾提出了一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这套体系指标包括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方面的共18个基础指标[3],但基本上都是对正效益指标的选取,对负效益指标的考虑较少。而且,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指标在进行量化过程中比经济效益指标更困难,所以在土地整理实践中,往往没有对它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一般采用几个表征数据(如新增耕地率、农户收入增长率等)或简单模糊的语言(如水土流失情况、改善投资环境等)概括性地进行总结[4]。同时,由于各地区缺乏一个合理的统一评价指标体系,也使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评价缺乏客观准确性。因此,本文以重庆江津市永兴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四川盆地东部丘陵中山地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可为该地区土地整理后的效益评价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2 重庆西部丘陵及中山地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系统、科学地选取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确定每个指标因子在系统中的贡献率,对丘陵山地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准确度有着重要意义。为更全面、更有效地评价丘陵山地区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设计指标体系时,必须遵照:①区域性和可比性原则[5];②稳定性和主导性原则;③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原则[6];④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山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分析土地整理后产生的影响,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划分了3个层次进行指标选取分析。
2.1 社会效益指标
对土地整理社会效益评价主要选取以下6个指标进行分析,其中:
新增耕地面积 C11=项目实施后耕地总面积-项目区原有耕地面积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单位面积粮食增产值C14=∑项目区各作物单位面积增加产量×各作物同年市场单价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C15:这里主要考虑地类变化对项目区农业生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定性指标,一般对项目区的影响根据表3进行量化处理
技术水平的制约C16:主要为当地的农作方式(一般考虑落后的、缺乏机械化的农作方式)对农业生产的制约程度,其表述和量化方式根据表3处理。
2.2 经济效益指标
对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价主要进行以下6个指标值的分析,其中:
年均净产值(万元) C21:指新增耕地年产值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式中,CI为现金流入量;CO为现金流出量;(CI-CO) t为第 t年的净现金流量;t为计算年数;ic为设定的折现率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运营成本(万元) C26:指项目区基础设施年运营费用
2.3 生态效益指标
对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主要选取以下6个指标值,其中: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农田小气候改变 C36:项目区由于土地平整工程造成的原有地表植被和原土层结构的破坏等影响程度及项目区土壤、水体、生物、大气等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对项目区农业和生产所起到的制约程度,表述和量化方式根据表3 处理。
经过对各效益评价指标的分析以及研究区域的综合考虑,建立了四川盆地东部丘陵中山地区土地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不能量化的定性指标,如:耕作制度的破坏、技术水平的制约程度、农天小气候破坏等。这些指标只能进行语言化赋值(表1)。
表1 效益、制约指标语言化赋值结果
3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值的计算
3.1 评价因素权重确定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在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权重大小对评价结果的判定十分关键,反映了各指标相对重要性。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AHP)[7]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即先构建构造判断矩阵,然后利用方根法求得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到单项指标对总目标的重要性权值,并检验是否具有正确的一致性。
3.2 计算方法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式中,E为综合效益指标值;P为效益评价指标值;P′为制约评价指标值;Ci为第i个效益指标值;
为第i个制约指标值;Wi为第i个效益指标权重;W′i为第i个制约指标权重;n为效益评价指标个数;m为制约评价指标个数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值由效益评价指标值与制约评价指标值所决定,一般在0~1 之间,其值越接近于1,说明该土地整理项目的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越高,则该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越高。
4 应用实例
4.1 计算各评价指标值
以重庆市江津市永兴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选取的18个评价指标值如表2 所示。
表2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指标值表
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运用AHP方法,确定其综合效益指标权重如表3。
表3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权重表
由表3可知,重庆江津市永兴镇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A)的效益指标权重向量为:W=[0.074,0.023,0.059,0.022,0.147,0.192,0.029,0.046,0.009,0.023,0.054,0.018 ],制约指标权重向量为:W′=[0.057,0.015,0.063,0.116,0.015,0.038 ]。
4.3 综合效益评价值的计算
根据上述综合效益评价值的计算方法,得到重庆江津市永兴镇土地整理项目的效益指标值、制约指标值及综合效益指标值分别为:
P=140.49,P′=253.67,E=0.55
由结果可知,重庆江津市永兴镇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值为正,且有较高的综合效益,其建立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评价该地区的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具有较可靠的技术支撑。
5 结论
(1)应用层次分析法,经过优化筛选,初步形成了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山地区较为合理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克服了传统土地整理效益评价重经济效益,轻社会、生态效益的缺陷,为当前土地整理后效益评价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2)本文在指标体系的建立上,考虑了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特别考虑了制约因素对土地整理后的影响及各因素之间或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3)由于在建立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选取了一些定性的因素,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结果的精确度。但若进行非常严格的量化比较,其工作可能会超过土地整理预测本身,工作量非常大。因此,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还有待于在更多的实际工作和理论探索中加以改进。
(4)不同项目区在进行效益分析时,应因地制宜地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例如,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土地产出率高,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需求程度较高,则可将生态效益指标权重适当放大些,而经济效益指标权重相应小些;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对粮食需求量很大,而现实生产力低,则经济效益指标权重应相对要大些。所以,土地整理效益分析要区分项目区的具体现状,做出客观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开发整理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2]王万茂.土地整理产生、内容和效益[J].中国土地,1997,9:20~23
[3]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规划课题组.1999年[Z].内部资料
[4]李霞,刘秀华.论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4):16~19
[5]李春越,谢永生.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水土保持通报,2005,25 (2):53~56
[6]雄广成,孟庆香,常庆瑞.弄地整理项目的效益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5):13~16
[7]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