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2 10: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19:07
科举制在古代非常重要,哪个朝代创立了科举制?广义的科举指分科举人或设科取士,约略同于贡举,起始于汉代;狭义的科举指进士科举,始于隋朝。科举制的诸多特征是经历漫长的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但要定下一个起始年代,必有标志性的创制,而真正具有标志性意义且与历史上“科举”一词相符合的,只有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这一历史事件,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之久。
省级,士子考试;国家,举人都有资格参加考试。科举制度对人力资源的利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许多有才华的普通人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如范仲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然而,从明朝末年到清朝,欺诈行为剥夺了一些人施展才华的能力。例如,蒲松龄的尝试就失败了。这种制度到清末就结束了,实行了1000多年,这种制度不仅在我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世界文化交流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许多国家还学习我国的科举方法来选拔人才!
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他上台后颁布了第23号诏书,"养*才的最好办法是能直言不讳地与人争辩"。通过对国家治理策略的考察来选拔人才,所以有些学者认为这是科举制度的起源。但是,"贤良方正科 "属于一个特殊的分支,是汉代统治者在急需人才时采取的一种临时措施。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种人才的选拔,排在第一位的还是 "推荐",考试排在第二位。因此,"贤良方正科 "并不是真正的科举,但这些措施却为以后科举制度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隋唐时期,虽然科举制度日趋完善,但仍需向朝中权贵献诗,得到他们的推荐,才有机会参加科举,面对圣人。宋朝、明朝和清朝则相对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