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为什么会消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2 10:2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19:03
到了清末,科举制度弊端尽显。人们除了“读书做官”别无他想。科举制度禁锢思想,脱离实际,致使人们不顾廉耻,舞弊案频频发生,人心涣散。到了同治年间竟发生考生毁坏考场大门,殴伤弹压御史,“故群以此任为畏途”。最后不得不派一总兵官把守大门口,只准出不准进。士子出闱二兵执鞭前导,代其开路“而场内尤不肃如故”。“秋闱尤甚,至中秋日,或围中至群轰饮于明远楼,且弦歌竟夜。”“风檐之下,煮茗清谈实为自来未有。”原本神圣的殿堂尊严荣耀尽失。随着国力衰败、政局日非,科举制度也走到了尽头。时人有《道情》一文说及科举末路:“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句,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案上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欷戯。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也算是百姓朝廷晦气。”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七月,清廷宣布“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科举制度就此灭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19:04
科举制度衰亡的原因:
1901年9月清廷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此时,科举考试已改八股为策论,但尚未废除。因科举为利禄所在,人们趋之若鹜,新式学校难以发展,因此清廷诏准袁世凯、张之洞所奏,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
简介: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
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