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2 10:2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19:03
九品中正制的优点:
一是考试范围更广泛,除了文学,也考试礼仪、道德、习俗、历史等知识;
二是考试贵族、平民名族均由同一制度来考试,公正宽容;
三是使贵族贵胄增加,士民有好处,协助士族保持士大夫传统。
缺点:
一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容易产生生涯错误;
二是制度时保守落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是勤勉之士难以出头,弱势族群的生活水平也难以提高。
九品中正制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科举制的出现,科举制弥补了九品中正制的不足:
一是科举制强调实践考试,增强了才能的教育;
二是考生的能力以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核,比九品中正制的“闽书式科考”有更好的实用性;
三是加强多元文化教育,增强了各族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19:04
1.优点。“九品中正制”的实施,一方面解决了选官无标准的问题,明确了当时对*的管理。另一方面,缓和了**与大家族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皇帝很容易控制并重新建立士人与朝廷官僚体系的正常关系,从而逐渐削弱本土化倾向。九品中正制之初,评价人物的标准是家世、德才并重,这和曹操的任人唯贤思想是一样的。但在制度后期,魏晋时期,充当司徒、中正的人一般都是二等,拿到二等的几乎都是世家大族。最终,贵族家庭完全控制了整个选拔体系。
2.缺点。在做正品的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略,家庭背景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人气,下品无潜力”的局面。到了南朝时期,在对中正的鉴定中,只重视魏晋时期远祖的姓名和职位,而只需要族谱来区分血缘和姓氏,中正的品和封号就成了无足轻重的套路。十六国北朝时期,由于少数民族统治的性质,九品郑智的作用不能与晋南朝相提并论。司徒的主人拥有最高的决策权,世家大族有着绝对的先天优势,很容易左右中正的评价,最终导致上品无卑家,下品无贵人。
1.九品郑智制度赋予士绅的特权太大,导致他们垄断了整个*资源。士绅的子女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在仕途上晋级,这使得士绅中的大多数人表现得像狗和马一样,不知道如何上进。东晋末年,孙恩、鲁迅等人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虽然这些起义最终被*了,但却给了士绅沉重的打击。起义的矛头基本指向了士绅和九品中正制。皇帝不得不向平民中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妥协,*大家族和家族的权利,减少农民的赋税。
2.总的来说,九品郑智制的兴起和发展是必然的,它给当时的魏晋南北朝带来了很多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只存在了400年的九年级中学制度被彻底下架也是必然的。毕竟后期弊端太严重,存在的问题需要改革创新,才能顺应时代发展,迎来越来越好的选拔制度——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