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2 12: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05:32
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东汉成任墓地日前出土2尊佛像。出土的铜佛像上基本上都会有锈,与埋藏条件有关,也就是土壤中含酸、碱及干湿程度有关。
真的青铜器,锈是自然生成的,牢固地附着在铜器的表层,不松浮,坚硬,地子的颜色、层次是错综复杂的。通常称为“黑漆古”、“绿漆古”、“水银沁”、“枣皮红”等,这几种表层地子颜色的形成与埋藏条件有关,也就是土壤中含酸、碱及干湿程度有关。
铜佛像上除了像红漆一样的锈渍以外,还有其他不同的颜色。如下:
1、贴骨锈,锈层与器物本体浑然一体,几乎没有分离感,多呈绿色或者枣皮红。
2、釉锈,即器物本体外表面被一层釉层所包裹,即所谓的“包浆”,北方多呈绿色、枣皮红或者黄红,南方多呈蓝色和红色。
3、浮锈,即器物表面已经部分酥粉,甚至有“长毛”感,多呈绿色,夹杂有蓝色或者红色。
4、发锈,锈蚀已经影响了器物原来的构型,形成凸起或者凹陷的锈块,要么和原色差不多,剥落的话多呈砖红或者黑紫色。
5、糟坑锈,器物被锈蚀得很厉害,形成了由里及表的泡沫锈,多呈绿色。
6、黑漆古,出土时间很长的传世青铜器,在传世过程中不断被把玩擦拭,就会成型一层光亮的不透明外壳,多呈黑色或者深墨绿色。
7、水银沁,器物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的光泽层,外观如挂了一层水银,所以叫“水银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