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教育谁提出来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2 15:5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08:57
黄宝国,差点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人的个性差异。差点教育理念的内涵可以用"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来概括。差点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强调要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教育环境;提倡平等、宽容的人文精神与师生互动,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习者在自我超越的量变过程中实现羽化成蝶的质变效应;在教育方法上,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采取理性的科学教育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适宜的土壤和自主的成长空间。
一、差点教育的理论基础
差点教育是个新名词,它的提出和实践是基于对教育本质的思考。第一,教育是理性的等待。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的成长需要主观和客观诸多要素,但核心还是要靠主观努力。成长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不可代替的,与庄稼的生长一样,人的成长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谁都不能揠苗助长。舒缓自然,是生命成长的本真状态,也是教育本该具有的自然姿态。我认同教育像农业而非工业的说法,所以,教育应是“慢养”,需要理性的等待,不可“速成”。它需要教育者能够拥有一种等待“孩子,你慢慢来”的定力和耐性,这或许就是教育的一种内在规律。第二,教育是艺术的唤醒。在人的一生中,其生命内在的规律与生命的密码已经蕴藏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与生俱来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有时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提醒。有一种“教”是通过唤醒来进行的,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创造条件去唤醒学生的内心,让他们想要接受更多的教育、领悟更多的新知、体会更多的经验。逐渐地,这种唤醒慢慢不再更多地依靠外界,而是要发自内心的,或者说它是一种自发的动力,最终促成孩子的自我觉醒、自我清醒、自我唤醒。第三,教育是阶段性的陪伴。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的教育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全程的,无论学校,还是教师,无论我们有多么爱我们的学生,终有一天,他们都要靠自己独立前行。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现在,也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学校只是学生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加油站”,教育的根本在于为学生提供心灵上的源头活水,让学生的生命变得丰富充盈。人生路漫漫,教师不宜也不能够对学生的一生发展做出终结性判断。
二、差点教育理念的内涵与解读
有什么样的理念,便有什么样的教育。差点教育把每个孩子都看成一个待长成的秧苗。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便可以用理解、接纳、等待、欣赏的心态去看待他们的学生。“揠苗助长”不仅会对学生带来伤害,教育者也不会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知识面前,孩子之间没有智与愚之分,只有经历或没经历之别;他们的价值观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成熟或不成熟之别;他们的品行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经过引导或未经引导之别。教师的使命,在于发现学生的“差点”随时准备唤醒、等待和引导孩子,所以我们要通过教育让孩子知道,学习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通过学习“成为最好的自己”。在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本领恐慌的问题,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地位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和学生只有互为主体,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这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差点教育理念的内涵,可以用“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十六个字来概括。具体解读如下:
1.尊重差异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学生个体也是千差万别的,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先天素质、生活环境的不同,其心理特征、生理特点、兴趣、爱好与不足之处也均有所不同,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也有所差异。”在当前的教育评价中,存在着许多根据学生智力方面的差异将其贴上某种标签的现象,例如,以学习能力为标准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以学习速度为标准把学生分为“尖子生”和“学困生”等。在这种区别的理解和对待中,教师显然鼓励了那些暂时占优势的学生们,而另一些学生则得到了无形的心理暗示——我不够好。差点教育理念强调每个生命个体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自己,教育里应没有差生而只有差异,教育要培养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我们只有客观地认同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才有可能把学生的个性潜质充分挖掘出来。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差异,这不仅是教育,也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该坚持的人生信念和道德标准。
2.研究差点
所谓差点制度,是一种尊重差异、促进个体自主发展的评分赛制,它来源于高尔夫球比赛中的一种理念。这种赛制利用“差点”的方式促使初学者和技术仍需增进者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及时的鼓励。“差点”的起伏,取决于参与者自我努力与否,即“差点”体现的是自身成绩的纵向比较。学习者通过和自己的过去竞争,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得学习的动力,从而获得了有利于自身健康、富有意义且科学正确的自主学习方式。通过对“自我进步”的肯定,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与动力。可见,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应该从“差点”中得到启示,研究教育中的“差点”。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资源分配,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享受到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鼓励学生与自己比,使其在关注每一次自我超越的成长中,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快乐。研究教育中的“差点”,关键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倡导教育者关注学生个体纵向的发展变化,促进每个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最终使每个生命个体得到自主发展。教育的“差点”,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对于教育现象来说,既是热点,也是难点。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让优点成为亮点,用其亮点点亮学生的人生之路,这是差点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的创新之处和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