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走出入凯恩斯主义深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1 02:4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11
凯恩斯主义的创造者凯恩斯曾说过:挖个坑再请人填上就可以刺激经济。但在原文中,凯恩斯还这样阐述其挖坑经济学:挖坑后还需要埋些钱,再雇人挖出来取出钱来用。
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已彻底掉入凯恩斯主义深挖的坑里了。2008年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些救市的做法实际上就演绎了一把凯恩斯主义挖坑经济学。这点,越来越得到国内许多学者和企业家的共识。
地方*深挖了一些怎样的中国式“GDP深坑”呢?
这里,笔者选取几个经典案例做说明。
第一个案例。据外媒报道,近日,在山东青岛修建了一座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达42.5公里,这个距离足够横跨整个英吉利海峡且有富余。但一年前通车后的结果显示,设计为日通车量3万辆次的大桥实际每日仅有不到1万辆次汽车通过。
第二个案例。早在金融危机之前的2008年7月份,全国媒体都报道了这样的消息:根据《2007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境内机场148个,而支线机场90%以上亏损。2008年初出台《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显示,仅“十一五”期间要新增45个机场,建设资金1400亿,到2020年新增97个,需要资金4500亿。而今年7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上的一篇新闻中说,“机场亏损在于量不够”。民航局负责人表示,今年下半年机场建设项目批复确实在加快,目前已经有十几、二十几个的批复。
第三个案例,表现在新兴产业(多晶硅)的建设中。早在2009年6月底,公开相关报告显示,中国已有19家企业的多晶硅项目投产,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总规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这是全球总需求量的两倍以上。目前的结果却是,多晶硅的国际价格从400多美元/公斤滑落到近20多美元/公斤,国内大量多晶硅厂家停产。更为严重的是,今年4月份,有媒体曝出德国最大的光伏企业q-cells向当地*递交了破产申请;与此相关的江西赛维LDK光伏近日又曝出地方*“财政兜底债务”的消息,省财政替这家私营企业归还5亿到期信托,被媒体和*称作“*”。这个案例仅是光伏产业目前的一个缩影。
以上是三个颇具代表性的案例。在房地产方面,问题更为突出。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中国摩天大楼指数与“劳伦斯魔咒”正上演着全球最大的一次博弈。
在中国,以上这些只是多年来重复建设、产能全面过剩的冰山一角。中国被世界称作“世界工厂”,也被称作“世界大工地”。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凯恩斯主义挖坑经济学在中国所挖的坑里,埋的不是钱,而是*。这些*有多大破坏力,现在还不能确定。
这个被世界不少国家*所采用的凯恩斯主义,核心在于其“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简单地说,就是为*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需求不足、市场失灵,解决办法是*直接介入市场进行投资,人为增加需求(挖坑),让经济从萧条中走出来。
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对抗凯恩斯主义在中国上演挖坑经济学呢?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似乎给我们找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那些老牌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重新反思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实质后,马克思的《资本论》再度被热议。一时间,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国家一度脱销。2008年,欧洲图书市场上《资本论》的销量是10年前的100倍。据说,甚至连法国总统萨科齐也读起了《资本论》。在日本,一本《青年们,读马克思吧》,销量居然突破30万本之多。
我们先回顾一下,马克思与凯恩斯及其主义有什么关联?他们之间最早的关联,是在1883年。那一年,马克思去世,凯恩斯出生。他们活着时,一个是资本主义的诅咒着、批判者;另一个是资本主义的维护者和修补者。他们去世后,其思想和主义之争一直持续了100多年,但最终以凯恩斯主义大获成功暂告一个段落。
而在忠实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资本论》却似乎早已被丢弃了。此轮危机也并未引发多大“响动”。
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的经典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原来,经济危机不是凯恩斯所说的总需求不足,而是生产相对于购买力或者说真实需求已经过多。
马克思还做过这样的经典描述:“随着产品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此时,1、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2、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商品在时空上发生了分离与对立;3、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形成了蕴含货币危机的债务链条。”
意外地惊人发现是,中国经济最大问题的根源恰是:产能全面过剩,而非是需求不足,需要不断扩大投资刺激。不仅如此,中国经济的真正问题还在于上述第三点,即马克思关于货币、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债务链条的描述:“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形成了蕴含货币危机的债务链条”。
回首当今世界,我们发现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美国的财政悬崖、中国的债务投资等,所有这些都与蕴含货币危机的债务链条有关。目前,在欧洲,需要偿还“高福利债”;在美国,需要解决“高消费和军事债”;在中国,需要清偿“高投资债、环保(欠)债”。
从公开数据看,中国的国债是三大经济体中最小也是最安全的。但笔者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广义货币(M2)存量与GDP之比是最高的。以2011年底的数据,M2/GDP,中国是180%、美国是60%、欧洲是80%。按照1:1的合理界限,中国超过了80%。信用货币的本质就是一种国家债务——对持币人的债务。依此推算,中国的货币债务超过了80%,也即64万亿元人民币。从这点看,中国的货币危机危险要远大于欧洲和美国。至少中国的主权债务远不是人们所知道的那么安全。
所有的一切(货币)债务都要被最终清算。或许,只能再以货币+债务双重危机的方式来解决。
笔者认为,用马克思资本论对抗凯恩斯主义挖坑经济学,理论上,或许有效;然而实践上,无效。
其实,我们现在实施的是以凯恩斯主义为名的“GDP主义”。这个“GDP主义”,笔者也把它称作“超现实主义”。其定义是:透支后代甚至后几代的未来。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11
呵呵,全球都是这么玩的,借新债养旧债,印新的钞票还旧的钞票,印钞跟吸毒一样,一旦下水上岸就很难,中国的做法更危险,总是小心翼翼的维护这个泡沫不要破不要破,越是维持到最后危害越大,虽然美国也是在玩这个游戏,但是美国还经常时不时得会刺破泡沫演化成经济危机来进行财富洗牌促进社会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