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马城人口的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30 03:4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6:31
对于古代罗马历史上人口发展的坚实资料,一直阙乏。不过近代以来的西方学者通过大量细致的研究,已使这种发展的轮廓渐趋清晰。大致说来,罗马共和时代到帝国前期人口发展呈增势。霍普金斯估计,前225年意大利总人口约为500万(自由人450万,奴隶50万),到前28年总人口增至600万(自由人400万,奴隶200万)。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人口可能达到了最高数量。此后,罗马帝国人口开始下降。据拉塞尔估计,公元一世纪初,意大利人口总数在740万人,到公元500年减少为400万人,总人数减少近一半。罗马人口的增减基本上是与罗马帝国的兴衰相应的,而这两者的背后,是奴隶制经济形态发展的规律。
罗马在城邦时期是典型的小国寡民,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社会生产者是土生土长的意大利部落居民,过着一种朴素、勤勉、自给自足的田园般生活。小农经济和专门从事谷物生产是拉丁姆地区经济生活的主要面貌。只有“在例外的情形下”,才“使用一些奴隶和一些自远古以来由于宗教束缚而依附于贵族之家的靠客来帮助他们自己”可见,此时奴隶制经济并未发展起来,生产力水平发展缓慢,人口数量与土地资源之间保持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
人口增长不仅影响经济生活,也深刻影响着城邦的**。人多地少必然会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占有和分配,而因此导致的公民因减少甚至丧失土地,这在*对罗马的城邦*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土地是公民身份的保障,只有拥有土地,公民才能维护自由公民身份而不致沦为债奴。但如果公民人口增长过快,并因而使部分人失去土地和自由,出现同族人奴役同族人的现象,便会从根本上破坏城邦的公民*,瓦解城邦制度的基石。在这种情况下,城邦内部爆发了平民与贵族长期而尖锐的斗争,斗争的焦点即为土地、债务与平民的*权利问题。最终,罗马调整了公民内部的关系,走上了对外扩张、奴役外族、发展奴隶制的道路,使古代奴隶制经济与*走向发展和繁荣。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在人口压力下,罗马通过对外征服把意大利、西西里和北非等地变成了自己的“谷仓”。外部的物质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有相当一部分被用来养活城邦内部的相对过剩人口,包括一大批公民出身的流氓无产者。据统计公元前56年,罗马城无费领取*粮食救济的无产者人数达到了32万。
其次,对外战争使得大量知识少、文化低和技术落后的罗马公民战士以殖民者身份罗马的殖民地和行省。而大量具有较高文化、掌握了熟练技术、擅长工商业的生产者以战俘、奴隶、赠品和商品的身份被强迫迁入意大利和罗马。如公元前209年,南意大利的他林敦有3万人沦为奴隶;公元前146年,迦太基有6万人成为俘虏。他们被广泛使用在各行各业,成为罗马的主要生产者,从而促进了意大利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帝国的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8c1
概而言之,罗马共和至帝国时期的人口增长是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奴隶的集体劳动,提高了生产能力,扩大了生产,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奴隶劳动逐渐取代或者排斥了自由公民的劳动,使这些公民更多地置身戎伍,以掠夺战争、军事扩张为业,形成了“对外扩张——加剧奴隶制发展——更进一步的对外扩张”的互补性循环。这种循环,一方面使得罗马多于威临四方,一方面带来了隐患。
这种隐患在人口运动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人口数量减少 ②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下降 ③人口构成复杂化。`
制约罗马人口发展的因素殊多。除当时生活水平低下导致的死亡率较高外,主要是人为的节制生育。首先,,罗马之兴盛,一个是征战四方之结果,其军队规模甚至与17世纪法*队不相上下。如此众多的罗马公民常年在外服役打仗,使用其生育能力处于闲置状态,而对于男性士兵的重视又使得丢弃女婴的行为增多,致使人口比例严重失调。拉塞尔认为,公元1—6世纪,地中海地区男女性别比率为181:100。而当时罗马又坚守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态,这就使得许多人不得不独身而居,*了人口的增长。其次,奴隶制的发展使大量自由小农经济破产,许多人在缺乏养家糊口的经济条件下,选择了独身。而上层统治阶层则因富有而过上奢华糜烂的生活,因为有大量女奴存在,他们尽量要以不要*地寻欢作乐,又要省却家庭责任和束缚,故而也多选择独身。再次,不少不独身的人,虽然处于婚姻关系中,但对生育却实行着不同方式的控制。古罗马一般的家庭规模显示了这一点。在古罗马历史上,单子式小家庭是占主导的家庭形式,超过了3个孩子的家庭十分少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6:31
7世纪的时候,罗马城人口只有5万
"共和初年的罗马,是台伯河畔的一个小城邦,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人口约12玩 。经过2个世纪的扩张,到公元前30年,——罗马已发展成为一个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奴隶制大帝国。罗马城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迅速增长,从公元前250年的10万余人猛增到公元前后的75万至100万人。"
——《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innia)第15卷,第1088页,1982年版(法)杜丹《古代世界经济生活》第219页,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参考资料: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YSS199004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