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2 02:0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7:32
为什么余华的一些浪漫悲剧小说在后现代电子读图时代能够俘获千万读者的心?一*篇小说《活着》居然成为阅读销量之最,其中的缘由在哪里呢?
从《文城》的叙事策略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当作者从先锋小说的叙述圈套中爬出来的时候,余华的叙事风格就开始走向了平和冷静与貌似通俗,让广大的非专业性阅读者在没有任何阅读障碍中获得作品传达出的人性内涵。
说到底,小说阅读的前提一定是无障碍阅读,否则它又何必从文言叙事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呢!殊不知,在世界文学范围里,小说的传奇性被奉为圭臬,像《堂吉诃德》这样赋有传奇色彩的骑士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世界经典,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它的传奇色彩。其实,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中,有几个不是以传奇见长呢。
那么,《文城》的小说叙事风格却又是在《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上又有了新的变化,显然,它在作品的传奇性上下了一番功夫,但它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奇通俗小说,而是一次“借壳上市”的演练。我先前对《文城》存有的疑虑是——难道它是一百多年前通俗小说在纸媒时代的又一次复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无疑,小说的传奇性是通俗小说的一个核心元素,这个元素被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现代主义”和“先锋小说”在一夜之间黑屏,然而,丢弃了小说故事阅读明白晓畅传奇性的“先锋小说”并没有走多远,便又折返回来了,苏童、余华是那时率先扫除阅读障碍,回归赋有传奇故事叙事风格的“先锋小说”作者。
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定了“先锋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它们在小说技术上的修正与改造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无法阻碍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选择,那些外在的小说形式和技法并不能俘获和打动众多读者的心,对“怎么写”的那种意味,读者并不买账,他们要的是首先得读懂小说,其次是故事能够动心,再就是能够让他们思考。
所以,《妻妾成群》和《活着》便是从形式技巧中突围出来的优秀范本,尤其是余华“在细雨中呼喊”中活过来后,一部沉甸甸的《活着》就让他足以在中国百年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然而,它并不是一部“鸳鸯蝴蝶派”式的传奇小说,通而不俗才是它的本质特征。
换言之,它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严肃小说,因为它的历史性和悲剧性“史诗”效果就决定了它能够突破通俗小说停滞于肤浅的传奇故事的囚笼中不能自拔的弊端,以及在更深层面上发掘人性复杂与斑驳的缺陷。就此而言,《活着》虽然并非我们印象中的那种所谓厚重的“史诗性”作品。
但是,它的历史和悲剧的承载量却是巨大的,我是一直将其作为一种深刻剖析人性的“史诗”来看的,虽然它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下的“史诗”样本性长篇小说,像《白鹿原》那样更容易被文学史所认可,但我们如果被僵硬刻板的“史诗”概念所束缚,我们对多样性的“史诗”进入文学史的序列就是一种曲解性的思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7:33
根据不同的角度来看,文城这本书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在书写的时候文城这个地方并不存在,但所有的故事都和文城有关系。要知道文城所代表的是人们想要去的地方,代表了人们的爱。是人们非常理想的一个地方。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7:33
《文城》这部小说通过独特的视觉来展示小人物的普通生活,从而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7:34
这个小说主要是以故事为主线,然后传达出作者的想法,而且也能够为每个人描述心中的文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