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8:53
我来回答
共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12:53
有以下几个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
①“台湾”(汉语拼音:Táiwān,注音符号:ㄊㄞˊ ㄨㄢ)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右图上方为“台湾”名称的繁体汉字正式书写,在台湾地区官方“国书”、文件和教科书等正式场合中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 秦朝称“瀛州”; 三国时期称“夷洲”; 隋朝至元朝称“流求”。 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员”、“台员”、“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官方称为“东番”。
郑成功改称“东都”,后郑经改为“东宁”。 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而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又称“宝岛”。 [39] 台湾地区在部分国际场合的代称为“中华台北”。
葡萄牙人称台湾为“福尔摩沙”(Formosa),源于葡萄牙语Ilha Formosa,意为“美丽之岛”,在1950年代前是欧美对台湾的主要称呼。 日本古代曾称台湾为“高砂”、“高砂国”、“高山国”。
②香港历史沿革:
在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境地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先秦时期,岭南(包括香港)为百越之地,《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 。
正史记载中,岭南尽皆“南蛮之地”,至秦军南下始融入文明;但考古学界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一观点是“历史的误会”,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岭南地区在秦朝之前已经存在过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高度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③澳门:
澳门地区的考古发掘,特别是1995年在路环岛黑沙的沙丘中发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经鉴定,证实是四、五千年前的珍贵古文物,与其同时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几年来在距离澳门不远的珠海地区出土的同类文物,属于同一文化系统,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门一带的地区劳动、生息。
澳门、路环、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国*的原始居民足迹所到之处。在商周时期,古代居民已在这些地区居住活动,所以,澳门、珠海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簋、罐以及战国时期的陶器等。
④望夫石:
望夫石位於沙田红梅谷,外形恍似妇人背著孩子,矗立在山岗已经有百年之久。岖石形态流露著盼望,加上流传民间的夫妻别离悲惨故事,遂成为了热门的旅游胜地,也是公众晨运的好地方,不少人皆认为攀登望夫山,细听望夫谣,是何等的凄美动人。
相传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妻子产下女婴後,不幸因病逝世,留下女婴,幸得邻舍一妇人亦产下了麟儿,可怜该父女的遭遇,愿意为女婴哺乳。转眼数年过去,两孩已经6、7岁,青梅竹马相处融洽。
不久女童的父亲积劳成疾去世,孤女亦成为童养媳,长大结婚与夫育有一对儿子,一家乐也融融。可惜好景不常,某年天旱,稻谷失收,丈夫为求生计,*舍下妻儿与同乡出洋谋生,谁知一去不返,音讯全无。
妻儿生活凄苦,但是仍然期望有朝一日能够一家团圆,因此妇人每天手抱幼子背著长子,攀登山岗遥望远海,冀盼夫君归来,日日如是,风雨不改。母亲悲哀地说,丈夫何时会回来。有一天,三*如常登山守望时,突然遇上狂风大雨,雷电交加,三*突然在天崩地裂中消失於世上,但是他们站立的位置郤出现了一块巨石,形态极似失踪了的三*。
有传说是其深情感动苍天,故此将他们化成石头永守山岗,而这个哀怨动人传说亦渐渐广泛地流传开去。
⑤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她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蚝壳内壁光亮如镜,澳门因此被称为蚝镜。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著於《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澳门的名字源於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她又名娘妈。 据说,一艘渔船在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遇狂风雷暴,渔民处於危难。危急关头,一位少女站了出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娘妈。
十六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时,询问居民当地的名称,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答称“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扩展资料:
1553年,开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门居住。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与清朝*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虽然从1557年开始被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门的居住权,但明朝*仍在此设有官府,由广东省直接管辖。
直至1887年葡萄牙*与清朝*签订了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
葡萄牙人最初限定只能居住在澳门南方,1623年,葡萄牙*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澳门历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驰名于世,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在地区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曾在世界经济的运转中发挥重大作用。
澳门自被葡萄牙侵占以来,葡萄牙人在澳门一直拥有特权或特殊地位,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满;从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杀总督亚马留伊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和氹仔学校事件而触发的“一二·三”事件,均显示了民间对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特权一直深感不满。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成功,实行非殖民地化*,承认澳门是被葡萄牙非法侵占的,并首次提出把澳门交还中国。由于当时不具备适当的交接条件,时任总理的周恩来提出暂时维持澳门当时的状况。
1984年10月3日,*首次公开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澳门问题。
1986年,中葡两国*开始为澳门问题展开了四轮谈判。
1987年4月13日,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葡萄牙共和国*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联合声明说,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承诺向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保障澳门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权利。
1993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于北京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1999年前葡国管治下的一个中国领土,澳门的主权属于中国。
1999年12月20日零时,在中葡两国元首见证下,第127任澳门总督韦奇立和第1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于澳门新口岸交接仪式会场场内交接澳门政权。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门群众欢迎中国人民*驻澳部队进驻澳门;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015年12月16日,*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自2015年12月20日起施行。1999年12月20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同时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14:11
香港历史回顾
1842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强占了香港岛。1860年英国又侵占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地方。1898年,英国又强行“租借”了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及其附近的岛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擞退。日本侵略者占领了香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国重新占领香港。英国皇家派“总督”管辖这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庄严宣布废除一切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坚持香港必须回归祖国的立场。经中英两国多次谈判。1984年12月19日,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咫的联合声明》。之后。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1月祖国。中国*根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在香港成立了特别行政区。除国家外交、国防事务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她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蚝壳内壁光亮如镜,澳门因此被称为蚝镜。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著於《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澳门的名字源於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她又名娘妈。 据说,一艘渔船在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遇狂风雷暴,渔民处於危难。危急关头,一位少女站了出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娘妈。
十六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时,询问居民当地的名称,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答称“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在后来的四百多年时间里,东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使澳门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
澳门自1999年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依据澳门基本法实行高度自治。在“一国两制”*的指引下,澳门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而澳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特色会予以保留并得以延续。
澳门的面积很小,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也是亚洲人均收入比较高的地区。
澳门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几百年来,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共存的地方。
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同中国*的渊源深厚而久远。在远古时代,台湾和*本来连在一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相连结的部分陆地沉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
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架的一部分,而台湾的基本地形,与*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两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已传到台湾。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的文物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同属一脉。自有史籍记载以来,台湾的开拓、发展和疆域的完整统一,始终是与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和英勇捍卫分不开的。台湾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元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公元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珍部员外郎阮监到台湾“宣抚”。公元1335年(后至元一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
明朝以后,*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公元1402—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和农产品。至今民间传说高雄凤山的特产“三宝姜”,就是郑和遗留下来的。15世纪以后,倭寇不断*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在澎湖增设“游击”,“春秋汛守”;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
到17世纪20年代的明朝末叶,*居民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给台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其时,福建人颜思齐、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率领闽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贸易,一面组织武装力量抗御倭寇和荷兰人的侵扰。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时值福建大旱,百姓无以为生,郑芝龙(后官至都督同知)组织灾民数万到台湾,“使垦荒食力”,各地逐渐形成了许多村落。台湾自此进入了大规模的开发时期。
16世纪中叶以后,美丽富饶的台湾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凯觎的对象。西班牙、葡萄牙等列强相继侵扰台湾,或掠夺资源,或进行宗教文化侵略,或直接出兵占领。17世纪初,荷兰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殖民霸权地位,来到东方,积极参加对殖民地的掠夺。它先后于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和1622年(明天启二年)两次侵占澎湖。1624年(明天启四年)。明*出兵将荷兰殖民者逐出澎湖,俘获荷军主将,余众逃往台湾南部,侵占了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两年后,西班牙人又从吕宋入侵台湾,占据了基隆和淡水一带。1642年,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沧为荷兰的殖民地。
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先后在台湾修筑城和普鲁文遮堡(赤嵌楼),作为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但其占领区实际只有南部沿海有限的地区,以及北部的基隆、淡水两港,而且它的统治一直是极不稳固的。荷兰殖民者对台湾同胞进行残酷的盘剥,不断激起台湾人民的反荷斗争。1652年由郑芝龙旧部郭怀一领导台湾军民发动的起义,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群众曾一度攻克热兰遮城,6000人在起义中壮烈牺牲。这次起义愈发坚定了台湾同胞收复国土的斗争决心。九年以后,他们终于配合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虏,收复了台湾。
郑成功是郑芝龙之子。生于1624年,早年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起兵抗清,被明桂王封为延平郡王。因进攻南京受挫,后回师厦门,大修船舰,倾力筹划驱逐侵据台湾的荷兰人,收复国土。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农历四月二十一日,郑成功留下部分兵力守卫厦门、金门,亲自率领2.5万名将士及数百艘战船,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农历四月二十九日,郑军在台南鹿耳门内禾寮港登陆,在台湾同胞的积极支援下,与荷军展开多次激战,最后将荷兰殖民总督和残敌围困在热兰遮城内。郑成功在致荷兰殖民总督揆一的“谕降书”中严正指出:“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在围城9个月之后,荷兰殖民总督于1662年(清康熙元年)农历二月一日不得不签字投降。自此,中国人民收回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宝岛。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废除荷人的殖民制度。改赤嵌楼为承天府,置2县,设安抚司于澎湖,戍以重兵,总称台湾为东都。为纪念故土,改称热兰遮城堡为安平镇。同时实行屯田*,令数万军眷随军赴各地大肆垦荒,在台湾南部和西部的琅 、彰化、云林、新竹等地形成一大批村镇。
但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即不幸于1662年农历五月八日染病身亡,时年仅39岁。尔后,其子郑经,孙郑克爽前后治理台湾22年。郑氏祖孙三代治理台湾,奖励制糖、制盐,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开办学堂,改进高山族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些措施,推动了台湾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这在台湾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开发和发展时期,史称“明郑时代”。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派军进攻台湾,郑克爽率众归顺。自此台湾在清*直接统治之下。
1683年,清*统一台湾之后,翌年在台湾设1府3县,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纳入中国**的统一管辖之下,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的联系更加密切了,成为国家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以后,出现了*居民再度大规模移居台湾的*,到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不包括山地的高山族同胞,台湾居民已超过200万人,较郑氏父子治台时增加近10倍。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清*陆续在台湾增设行政机构。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将台湾建为行省,派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广招福建、广东等地居民迁台,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先后设立抚垦总局、电报总局、铁路总局、军械局、通商局、矿油局、伐木局等机构;修筑炮台,整顿防务;架设电线,创办邮电;铺铁路,开矿山,造商轮,发展工商业;兴建中西学堂,发展文化教育等。其中有些建设项目,在当时全国尚属创举。例如台湾铁路不但是全国最早的铁路之一,而且是中国自己集资修成的
清*治理台湾的200余年间,台湾的封建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全省各地相继出现许多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大商人。但与此同时,台湾人民反抗清王朝*和封建地主剥削的斗争也不断高涨,且与*人民的反清斗争遥相呼应。事实表明,凡较大的起义组织几乎都是从*传入的。如1786年台湾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就是*人民的反清秘密团体“天地会”传入台湾后,由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庄大田领导的。起义军众达十数万。清*调动浙江、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数省兵力驰台*,历时1年2个月,始得平定。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前后,台湾天地会、小刀会,又与之呼应,多次起义。
台湾同胞富有高度的民族爱国精神。他们在反抗国内反动统治的同时,为了抵御外患,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台湾和*边沿各省份成为我国反帝斗争的最前线,直接承担着中华民族的忧患。在鸦片战争期间,台湾同胞动员组织了人数2倍于当地戍兵的抗英民团,并捐资输银,共赴国难。他们和官兵一道击退了入侵的英军,粉碎了敌人试图侵占台湾的阴谋,赢得了抗英斗争的胜利。当时台湾兵备道姚莹在其《奉逮入都别刘中丞书》中写道:“台湾擐甲之土,不懈于登陴,好义之民,咸奋于杀敌……卒得保守岩疆,而获安,未烦内地一珍一矢者,皆赖文武士民之力也”。鸦片战争之后,台湾同胞还先后击退了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多次入侵。
早在16至17世纪,日本就曾数次出兵窥伺台湾。19世纪后半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力图跻身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94年它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之战),翌年3月攻占澎湖。*的清*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从而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
日本占据台湾后,在台北设有总督府,作为统治台湾的最高机构。并在各地建立乡镇公所,实行*、保甲制度,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和“皇民化”教育。同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初时把台湾作为其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使台湾加工工业和交通运输逐步得到发展。二次大战期间,日本为配合军国主义的南进*,又进一步在台湾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各类工业,扩大了工业在全岛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使台湾开始由传统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逐步向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的以工商业为主的社会形态转变。据统计,抗战结束前夕,台湾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20世纪初期的约占7%上升到约占18%。与此同时,台湾劳工阶级也在此转变中逐步萌芽发展起来。1920年,台湾约有劳工4万多人;至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增至8万余人;到了1943年,台湾劳工已达20余万人。
从1895年台湾沦失,到1945年重新光复的整整半个世纪中,不堪忍受亡国奴生活的台湾同胞,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疆卫国,光复失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从而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而壮丽的篇章。
反对割台议和的斗争 1895年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人人“痛心疾首”,万分愤慨。康有为、梁启超等集十八省举人千余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地求和,主张变法图强。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台籍进士、举人,联名上书清*都察院,痛陈:“数千百万生灵皆北向恸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怀一不共戴天之仇,谁肯甘心降敌!”“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虽肝胆涂地而无所悔。”清廷各级官吏亦纷纷上书,陈述台湾为中国东南七省藩篱,“今日无台湾,明日即可无南洋;中国虽大,虽一日之间,可以瓜剖立尽”。谭嗣同怒斥清廷“一旦苟以自救”,举疆土而赠之于人,“其视华人之身家,曾弄具之不若”。台湾绅民电奏清廷:“割地议和,全台震骇。……臣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署誓死守御。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
马关条约签订之次日,全省同胞哭声震天,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反对割台,并要求饷银不准运出,军械制造局不准停工,税收全部留作抗击日寇之用。丘逢甲等一批台籍士绅还试图以“自主”的办法抵抗日本的占领,建立“台湾民主国”,并要请*台湾巡抚唐景崧任总统。《自主宣言》中称:“推拥贤者,权摄台政;事平之后,当再请命中朝,作何办理。”但随着唐景崧私自逃回*,12天之后,这个“民主国”即告解体。
武装抗击日寇占领 日军侵占台湾后,清*敕令其驻台巡抚唐景崧等*离台。台湾同胞纷纷拿起武器,自行组织抗日民军,保卫祖国疆土。他们持续进行了前后长达7年之久的武装斗争。
初时,台湾同胞在各地配合一度拒不奉诏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清军官兵在新竹、大甲溪、彰化、嘉义和台南一带与日寇拼死搏斗。他们手拿土*和长矛,凭血肉之驱,前赴后继,猛扑敌寇。其中尤以彰化和嘉义保卫战最为激烈、悲壮,抗日民军首领徐骧等人、黑旗军的将领以及刘永福新军七星队的大部都壮烈牺牲。一个日本人当时记载道:“不论何时,只要我军(日军)一被打败,附近村民便立刻变成我们的敌人。每个人,甚至年轻妇女都拿起武器来,一面呼喊着,一面投入战斗。我们的对手非常顽强,丝毫不怕死。他们隐藏在村舍里,当一所房子被炮火摧毁,他们就镇静地转移到另一所房子里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
台南抗敌的最后阶段极为艰苦。清*一再严令禁绝*各地支援台湾,黑旗军和民众军械粮饷俱绝,队伍饿极不能起。在此情况下,刘永福坚持抗日5个月后,不得不*登轮退返*。台南遂于1895年10月20日沦陷。至台南失守时止,台湾军民总共毙伤敌3.2万余人,占日寇侵占初期兵力的一半以上。
台南失陷后,台湾各地人民继续坚持武装抗日。他们在台北的深坑、云林铁国山,嘉义台南之间的番仔山、凤山附近及屏东潮州等山区先后建立抗日据点。抗日民军队伍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他们进攻日寇军营,袭击日寇官署,抗击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扫荡,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简大狮是台北农民抗日武装的领袖之一。1896年元旦,他率领队伍同其他民众武装一道直袭台北,攻入市区。其后,简辗转至厦门。日寇杀其妻以泄愤,并向清*将他本人索去。简就义前慷慨陈词:“我简大狮,系清国台湾之民。……日人虽目我为土匪,而清人应目我为义民。况自台湾归日,大小*内渡一空,无一人敢出首创义举,唯我一介小民,犹能取胜众万余,血战百次。自谓无负于清。……愿生为大清之民,死为大清之鬼”。
辛亥*前后的武装起义 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之下,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低潮时期。1906年以后,在祖国*兴起的资产阶级*运动的影响下,台湾同胞又不断地举行爱国武装起义,反对日本的殖民统治。著名的有:1907年新竹的北埔起义;1912年南投的林圮埔起义;1913年的苗栗起义;
915年台南的西来庵起义等。其中苗栗起义是辛亥*直接影响下较大的一次爱国抗日斗争。领导人罗福星是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派赴台湾的人员之一。罗以其家乡苗栗为据点,建立中国*党台湾支部,在台北、基隆、桃园、台南等地发展组织,宣传*,筹划起义。事败后近千人被捕,20余人惨遭杀害。罗福星就义前的绝命诗说:“海外烟氛突一岛,吾民今日赋同仇,牺牲血肉寻常事,莫怕生平爱自由。……背乡离井赴瀛州,扫空东庭指顾间,世界腥膻应涤尽,男儿不误大刀还。弹丸如雨炮如雷,喇叭声声战鼓催,大好头颅谁取去,何须马革裹尸回。”西来庵起义是爱国志士八清芳、江定、罗俊等人组织的。他们以台南西来庵等处为据点,训练骨干,筹划起义,号召全省同胞“奋勇争先,尽忠报国,恢复台湾”。参加者遍及台北、台中、南投、嘉义、屏东等地。因事机为日警获悉,余、江等率千余人临时举事,血战七昼夜。起义失败后八清芳等九百多人被处死刑,被日寇滥杀的群众竟达数万人,引起了世界震惊。
“五·四”以后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十月*和祖国*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巨大潮流影响下,台湾同胞进一步掀起了有组织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并和祖国的*斗争密切相联系,成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1920年1月,受“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留日台湾籍青年学生产上先在东京创立“新民会”,并仿照北京的《新青年》发刊《台湾青年》杂志,进行民族主义思想的启蒙宣传。随后,留日和旅居北京、上海、广东、厦门、南京等地的台湾籍学生相继成立“台湾青年会”、“台湾学生联合会”,“中台同志会”等组织。1921年10月以蒋渭水为主联合林献堂等人于台北成立旨在“唤起汉民族自觉、反对日本民族压迫”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启蒙团体“台湾文化协会”,提出“反对民族差别”、“反对奴化教育”,“获得参政权”等口号。广东中山大学等校的台籍学生在郭沫若等人影响下,建立“广东台湾*青年团”。在该团发表的《告中国同胞书》中呼吁:“勿忘台湾”,“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在这同时,台湾各地农会和各种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1928年4月,在*的台湾籍中国*党党员和留学日本的*主义者,在中国*党的帮助下,于上海成立了台湾的党组织,即日本*党台湾民族支部。台湾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民众党亦登上*舞台。各派*力量急速组合。台湾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农*动和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局面。同年底“台湾农*合会”领导下的会员达3万多人。各种工潮此起彼伏,工人的阶级意识迅速提高。他们把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民族的阶级的利益结合起来,提出了“支持中国工农*”、“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等鲜明的战斗口号。
在台湾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鼓舞下,居住在台中浊水溪上游雾社的高山族同胞,因不堪日寇的奴役和压迫,于1930年10月27日举行武装*。这就是震憾中外的雾社起义。他们在捣毁十几处日寇*分所之后,退入深山,同6000多名日本军警激战20余天。许多高山族妇女,为激励丈夫杀敌而无后顾之忧,集体跳下悬崖。最后高山族同胞弹尽粮绝,起义领袖等自戕以殉。
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猛烈地冲击着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1931年夏,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台湾同胞开始全面大*,实行白色恐怖。无数台湾同胞、爱国进步人士被囚人铁牢,惨遭*。但是,台湾人民并没有被法西斯暴行所征服,他们继续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直到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根据历史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协定重新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又有苏联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同全世界人民一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结束了台湾同胞蒙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屈辱历史。同年10月25日中国*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会后台湾省行政长官代表中国*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所属的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台湾全省同胞欣喜若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祭告祖先,通宵欢饮。台北市各界民众数万人举行环市大*,欢呼回到祖国的怀抱,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实现民主,建设独立、自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依附于美国的**却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它一方面大举进攻中国*党领导的广大解放区,一方面对*统治区人民疯狂搜刮、大肆*,企图把中国重新拖回黑暗的世界。这就不能不激怒了全国人民,迫使人民起来与之进行坚决斗争。1947年2月28日,在全国民主*的*下,台湾全省人民举行了反对*政权的武装起义。“二·二八起义”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深切同情。**给予热烈支持,指出:“台湾人民的武装自卫乃是*的,是必要的,是正义的,是正确的”;宣布“解放区军民必定以自己的奋斗来声援你们,帮助你们。”“二·二八起义”在**的血腥*下虽然失败了,但它又一次表现了台湾同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949年10月1日,全国人民在中国*党的领导下,推翻了**,新中国宣告诞生。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祖国*解放的前夕,蒋介石以及*的部分军政人员跑到台湾,他们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再度处于*状态之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15:45
台湾
这是一个悲壮感人的传说。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台湾岛和祖国是连在一起的,台湾是祖国东南面的一个半岛。 台湾岛上的半屏山,和*上的半屏山原本是一座山,名叫南屏山。南屏山的北坡住着一个叫水根的小伙子,他平日以打猎为生;山的南坡住着一个名叫石花的养蚕姑娘。他们经常对唱山歌,渐渐地产生感情,日久天长,感情越来越深。这年他们约定在八月十五成亲。 然而,这件喜事却让南海一个*的龟神知道了。它驱走了喝喜酒的乡亲们,并一脚把水根踢下了北山坡。它*石花,强迫她到南海和自己成亲,石花怎么也不肯。它便拉起石花就要走,石花死也不从,她牢牢站在南屏山的山顶上,不肯挪动半步。龟神火了,它举起巨斧猛地向山峰砍去。只听咔嚓一声巨响,火星四射,顿时,山摇地动,南屏山被砍成了两半。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大地裂开了一个口子,滚滚涌来的海水很快把大口子填满了。半岛慢慢地漂离了*,中间的大沟变成了难以逾越的海峡。一座完整的高山就这样被分成了两岸。龟神拖着精疲力尽的石花随着漂流的半岛离开了*。当石花醒来,发现自己已远离了家乡,心中别提多难过了。她知道要见到水根是太难了,忍不住痛哭起来。龟神才不管这些呢,它*着石花与它成亲,石花死也不从。龟神一气之下,把她押到半屏山下做苦工。 一天晚上,石花作了一个梦,梦见分开的大地又连成了一片,分开的半屏山又合起来了,她又和水根团圆了,石花高兴得笑出声来。可当梦醒之后,又看到了前来*婚的龟神。石花愤怒了,她抬起一块大石头猛地向龟神头上砸去。龟神没有防备,疼得嗷嗷大叫,恼羞成怒地命令火龙吐火烧石花,命令雷神用雷电劈石花。石花根本不屈服。龟神连气带病口吐鲜血倒在地上死去了,变成了一座龟状岩石,也就是现在半屏山旁边的龟峰岩。石花姑娘也死了,她变成了一座洁白如玉的人状大石,名叫望夫石。
台湾椰子树的传说 台湾的椰子树,长得非常粗壮高大。站在椰子树底下,朝天仰望,一片片绿叶像孔雀尾巴一样,好看极了;树上结的椰子又圆又大,里面装的椰子浆,清凉解渴,是人们爱喝的天然饮料。在高山族人眼里椰子树也是有神气的,它的由来也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台湾岛上只有高山,没有河流。泉水也埋在很深很深的地底下,无法挖出,人们只能用器皿来接雨水喝。遇到干旱,天不下雨时,人们只好到海边去喝那又苦又涩的海水。有些离海边远的人,不等到海边就活活渴死了。这年,台湾岛上又发生了干旱,一连半年没有下雨,渴死的人不计其数。有个名叫椰子的年轻姑娘,家住在台湾岛西部离海边不远的地方。她看到因缺水而失去了那么多生命,心里非常难过。为了让人们能喝上水,一天,她就拿着铲子,到海边去挖泉水。她挖呀挖呀,一直挖了七七四十九天,连手指都磨破了,挖了一个又大又深的沙土坑,可是还是看不到半点泉水的影子。 就在这时,玛祖婆来了,对她说:“乖孩子,你这样挖,怎么能挖出泉水呢?”椰子姑娘一听,流着泪说:“那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看着大家渴死吗?”玛祖婆说:“把人们从苦难中解救出来的办法是有的,可就是要以生命为代价!”椰子姑娘一听有办法,急忙问玛祖婆:“只要能把人们从苦难中解救出来,不管用什么办法,我都愿意。”玛科婆见这个姑娘为了别人甘愿牺牲自己,心里非常感动。于是就从怀里摸出一个像火炭一样的红果子,递给椰子姑娘,说:“乖孩子!你把这个果子吃下去,就能为人们找到甘甜的水了。”椰子姑娘一听,毫不犹豫地把果子吞了下去。眨眼的功夫,椰子姑娘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大孔雀。她感到肚子里像燃烧着一团火,嘴里渴得火烧一样,非常难受。她扭动着身躯,一头扎进沙土坑里,尖尖的嘴巴不停地往下钻。她钻呀钻呀,她的嘴巴终于碰到了清凉的泉水,她痛快地喝着。她边喝边想:我要多喝些水,把泉水含在嘴里带到地面上,送给那些渴极了的人们。可是她的头被沙土埋着无法动,怎么拔也拔不出来了。这可怎么办呢?她猛一用劲,一下子变成了一棵大树,那高大的树干是她的身躯;宽大的树叶是她的尾巴。她的头和嘴变成了树根。她用劲吸吮着地下的泉水,然后把吸到的水通过树干送到村上结出的又圆又大的果子里,让人们摘下来就能解渴。很快,找水的人们知道了椰子姑娘的奉献,纷纷来到大树下,他们喝了果子里的浆液,终于渡过了旱期。人们为了纪念椰子姑娘,把这种树叫椰子树,把它结的果叫椰子。也就是从这时起,台湾有了椰子树,而且越来越多。
澳门
澳门最著名的就是妈祖,澳门最早妈祖传播有两段小故事,这在1751年写成的《澳门纪略》中就记有这两个故事。故事记述很早以前,有一天闽人来澳门,因有一位老妪一同随船行,船行的特别快,日行千里,自福建出发一夜之间抵澳门,老妪上岸时突然不见,而云端却出现了妈祖,人们认为老妪就是妈祖的化身,只有妈祖才有如此神威。另一个故事记载闽商船运货赴澳,中途经娘妈阁时遇狂风。忽然妈祖神像出现在妈阁山上,接着就风平浪静,闽商船平安,有惊无险,因而人们欢呼雀跃,认为妈祖已抵澳门。这个故事在妈祖阁中的碑记上也能找到。
香港
香港历史始于超过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居住于华南地区沿岸岛屿的先民,其后被中原的秦朝纳入版图后,踏入信史的开端。
所以香港人也是信水神妈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17:37
首先通过应用宝等应用市场,去找到喜欢然后点击下载【to0。in】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19:45
我来了我来了我来了,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22:09
关于台湾、香港、澳门资料搜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00:51
1842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强占了香港岛。1860年英国又侵占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地方。1898年,英国又强行“租借”了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及其附近的岛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擞退。日本侵略者占领了香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国重新占领香港。英国皇家派“总督”管辖这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庄严宣布废除一切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坚持香港必须回归祖国的立场。经中英两国多次谈判。1984年12月19日,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咫的联合声明》。之后。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1月祖国。中国*根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在香港成立了特别行政区。除国家外交、国防事务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她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蚝壳内壁光亮如镜,澳门因此被称为蚝镜。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著於《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澳门的名字源於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她又名娘妈。 据说,一艘渔船在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遇狂风雷暴,渔民处於危难。危急关头,一位少女站了出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娘妈。
十六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时,询问居民当地的名称,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答称“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在后来的四百多年时间里,东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使澳门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
澳门自1999年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依据澳门基本法实行高度自治。在“一国两制”*的指引下,澳门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而澳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特色会予以保留并得以延续。
澳门的面积很小,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也是亚洲人均收入比较高的地区。
澳门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几百年来,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共存的地方。
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同中国*的渊源深厚而久远。在远古时代,台湾和*本来连在一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相连结的部分陆地沉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
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架的一部分,而台湾的基本地形,与*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两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已传到台湾。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的文物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同属一脉。自有史籍记载以来,台湾的开拓、发展和疆域的完整统一,始终是与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和英勇捍卫分不开的。台湾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元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公元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珍部员外郎阮监到台湾“宣抚”。公元1335年(后至元一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
明朝以后,*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公元1402—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和农产品。至今民间传说高雄凤山的特产“三宝姜”,就是郑和遗留下来的。15世纪以后,倭寇不断*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在澎湖增设“游击”,“春秋汛守”;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
到17世纪20年代的明朝末叶,*居民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给台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其时,福建人颜思齐、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率领闽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贸易,一面组织武装力量抗御倭寇和荷兰人的侵扰。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时值福建大旱,百姓无以为生,郑芝龙(后官至都督同知)组织灾民数万到台湾,“使垦荒食力”,各地逐渐形成了许多村落。台湾自此进入了大规模的开发时期。
16世纪中叶以后,美丽富饶的台湾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凯觎的对象。西班牙、葡萄牙等列强相继侵扰台湾,或掠夺资源,或进行宗教文化侵略,或直接出兵占领。17世纪初,荷兰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殖民霸权地位,来到东方,积极参加对殖民地的掠夺。它先后于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和1622年(明天启二年)两次侵占澎湖。1624年(明天启四年)。明*出兵将荷兰殖民者逐出澎湖,俘获荷军主将,余众逃往台湾南部,侵占了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两年后,西班牙人又从吕宋入侵台湾,占据了基隆和淡水一带。1642年,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沧为荷兰的殖民地。
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先后在台湾修筑城和普鲁文遮堡(赤嵌楼),作为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但其占领区实际只有南部沿海有限的地区,以及北部的基隆、淡水两港,而且它的统治一直是极不稳固的。荷兰殖民者对台湾同胞进行残酷的盘剥,不断激起台湾人民的反荷斗争。1652年由郑芝龙旧部郭怀一领导台湾军民发动的起义,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群众曾一度攻克热兰遮城,6000人在起义中壮烈牺牲。这次起义愈发坚定了台湾同胞收复国土的斗争决心。九年以后,他们终于配合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虏,收复了台湾。
郑成功是郑芝龙之子。生于1624年,早年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起兵抗清,被明桂王封为延平郡王。因进攻南京受挫,后回师厦门,大修船舰,倾力筹划驱逐侵据台湾的荷兰人,收复国土。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农历四月二十一日,郑成功留下部分兵力守卫厦门、金门,亲自率领2.5万名将士及数百艘战船,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农历四月二十九日,郑军在台南鹿耳门内禾寮港登陆,在台湾同胞的积极支援下,与荷军展开多次激战,最后将荷兰殖民总督和残敌围困在热兰遮城内。郑成功在致荷兰殖民总督揆一的“谕降书”中严正指出:“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在围城9个月之后,荷兰殖民总督于1662年(清康熙元年)农历二月一日不得不签字投降。自此,中国人民收回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宝岛。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废除荷人的殖民制度。改赤嵌楼为承天府,置2县,设安抚司于澎湖,戍以重兵,总称台湾为东都。为纪念故土,改称热兰遮城堡为安平镇。同时实行屯田*,令数万军眷随军赴各地大肆垦荒,在台湾南部和西部的琅 、彰化、云林、新竹等地形成一大批村镇。
但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即不幸于1662年农历五月八日染病身亡,时年仅39岁。尔后,其子郑经,孙郑克爽前后治理台湾22年。郑氏祖孙三代治理台湾,奖励制糖、制盐,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开办学堂,改进高山族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些措施,推动了台湾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这在台湾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开发和发展时期,史称“明郑时代”。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派军进攻台湾,郑克爽率众归顺。自此台湾在清*直接统治之下。
1683年,清*统一台湾之后,翌年在台湾设1府3县,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纳入中国**的统一管辖之下,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的联系更加密切了,成为国家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以后,出现了*居民再度大规模移居台湾的*,到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不包括山地的高山族同胞,台湾居民已超过200万人,较郑氏父子治台时增加近10倍。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清*陆续在台湾增设行政机构。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将台湾建为行省,派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广招福建、广东等地居民迁台,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先后设立抚垦总局、电报总局、铁路总局、军械局、通商局、矿油局、伐木局等机构;修筑炮台,整顿防务;架设电线,创办邮电;铺铁路,开矿山,造商轮,发展工商业;兴建中西学堂,发展文化教育等。其中有些建设项目,在当时全国尚属创举。例如台湾铁路不但是全国最早的铁路之一,而且是中国自己集资修成的
清*治理台湾的200余年间,台湾的封建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全省各地相继出现许多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大商人。但与此同时,台湾人民反抗清王朝*和封建地主剥削的斗争也不断高涨,且与*人民的反清斗争遥相呼应。事实表明,凡较大的起义组织几乎都是从*传入的。如1786年台湾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就是*人民的反清秘密团体“天地会”传入台湾后,由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庄大田领导的。起义军众达十数万。清*调动浙江、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数省兵力驰台*,历时1年2个月,始得平定。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前后,台湾天地会、小刀会,又与之呼应,多次起义。
台湾同胞富有高度的民族爱国精神。他们在反抗国内反动统治的同时,为了抵御外患,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台湾和*边沿各省份成为我国反帝斗争的最前线,直接承担着中华民族的忧患。在鸦片战争期间,台湾同胞动员组织了人数2倍于当地戍兵的抗英民团,并捐资输银,共赴国难。他们和官兵一道击退了入侵的英军,粉碎了敌人试图侵占台湾的阴谋,赢得了抗英斗争的胜利。当时台湾兵备道姚莹在其《奉逮入都别刘中丞书》中写道:“台湾擐甲之土,不懈于登陴,好义之民,咸奋于杀敌……卒得保守岩疆,而获安,未烦内地一珍一矢者,皆赖文武士民之力也”。鸦片战争之后,台湾同胞还先后击退了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多次入侵。
早在16至17世纪,日本就曾数次出兵窥伺台湾。19世纪后半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力图跻身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94年它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之战),翌年3月攻占澎湖。*的清*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从而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
日本占据台湾后,在台北设有总督府,作为统治台湾的最高机构。并在各地建立乡镇公所,实行*、保甲制度,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和“皇民化”教育。同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初时把台湾作为其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使台湾加工工业和交通运输逐步得到发展。二次大战期间,日本为配合军国主义的南进*,又进一步在台湾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各类工业,扩大了工业在全岛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使台湾开始由传统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逐步向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的以工商业为主的社会形态转变。据统计,抗战结束前夕,台湾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20世纪初期的约占7%上升到约占18%。与此同时,台湾劳工阶级也在此转变中逐步萌芽发展起来。1920年,台湾约有劳工4万多人;至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增至8万余人;到了1943年,台湾劳工已达20余万人。
从1895年台湾沦失,到1945年重新光复的整整半个世纪中,不堪忍受亡国奴生活的台湾同胞,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疆卫国,光复失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从而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而壮丽的篇章。
反对割台议和的斗争 1895年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人人“痛心疾首”,万分愤慨。康有为、梁启超等集十八省举人千余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地求和,主张变法图强。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台籍进士、举人,联名上书清*都察院,痛陈:“数千百万生灵皆北向恸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怀一不共戴天之仇,谁肯甘心降敌!”“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虽肝胆涂地而无所悔。”清廷各级官吏亦纷纷上书,陈述台湾为中国东南七省藩篱,“今日无台湾,明日即可无南洋;中国虽大,虽一日之间,可以瓜剖立尽”。谭嗣同怒斥清廷“一旦苟以自救”,举疆土而赠之于人,“其视华人之身家,曾弄具之不若”。台湾绅民电奏清廷:“割地议和,全台震骇。……臣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署誓死守御。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
马关条约签订之次日,全省同胞哭声震天,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反对割台,并要求饷银不准运出,军械制造局不准停工,税收全部留作抗击日寇之用。丘逢甲等一批台籍士绅还试图以“自主”的办法抵抗日本的占领,建立“台湾民主国”,并要请*台湾巡抚唐景崧任总统。《自主宣言》中称:“推拥贤者,权摄台政;事平之后,当再请命中朝,作何办理。”但随着唐景崧私自逃回*,12天之后,这个“民主国”即告解体。
武装抗击日寇占领 日军侵占台湾后,清*敕令其驻台巡抚唐景崧等*离台。台湾同胞纷纷拿起武器,自行组织抗日民军,保卫祖国疆土。他们持续进行了前后长达7年之久的武装斗争。
初时,台湾同胞在各地配合一度拒不奉诏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清军官兵在新竹、大甲溪、彰化、嘉义和台南一带与日寇拼死搏斗。他们手拿土*和长矛,凭血肉之驱,前赴后继,猛扑敌寇。其中尤以彰化和嘉义保卫战最为激烈、悲壮,抗日民军首领徐骧等人、黑旗军的将领以及刘永福新军七星队的大部都壮烈牺牲。一个日本人当时记载道:“不论何时,只要我军(日军)一被打败,附近村民便立刻变成我们的敌人。每个人,甚至年轻妇女都拿起武器来,一面呼喊着,一面投入战斗。我们的对手非常顽强,丝毫不怕死。他们隐藏在村舍里,当一所房子被炮火摧毁,他们就镇静地转移到另一所房子里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
台南抗敌的最后阶段极为艰苦。清*一再严令禁绝*各地支援台湾,黑旗军和民众军械粮饷俱绝,队伍饿极不能起。在此情况下,刘永福坚持抗日5个月后,不得不*登轮退返*。台南遂于1895年10月20日沦陷。至台南失守时止,台湾军民总共毙伤敌3.2万余人,占日寇侵占初期兵力的一半以上。
台南失陷后,台湾各地人民继续坚持武装抗日。他们在台北的深坑、云林铁国山,嘉义台南之间的番仔山、凤山附近及屏东潮州等山区先后建立抗日据点。抗日民军队伍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他们进攻日寇军营,袭击日寇官署,抗击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扫荡,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简大狮是台北农民抗日武装的领袖之一。1896年元旦,他率领队伍同其他民众武装一道直袭台北,攻入市区。其后,简辗转至厦门。日寇杀其妻以泄愤,并向清*将他本人索去。简就义前慷慨陈词:“我简大狮,系清国台湾之民。……日人虽目我为土匪,而清人应目我为义民。况自台湾归日,大小*内渡一空,无一人敢出首创义举,唯我一介小民,犹能取胜众万余,血战百次。自谓无负于清。……愿生为大清之民,死为大清之鬼”。
辛亥*前后的武装起义 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之下,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低潮时期。1906年以后,在祖国*兴起的资产阶级*运动的影响下,台湾同胞又不断地举行爱国武装起义,反对日本的殖民统治。著名的有:1907年新竹的北埔起义;1912年南投的林圮埔起义;1913年的苗栗起义;
915年台南的西来庵起义等。其中苗栗起义是辛亥*直接影响下较大的一次爱国抗日斗争。领导人罗福星是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派赴台湾的人员之一。罗以其家乡苗栗为据点,建立中国*党台湾支部,在台北、基隆、桃园、台南等地发展组织,宣传*,筹划起义。事败后近千人被捕,20余人惨遭杀害。罗福星就义前的绝命诗说:“海外烟氛突一岛,吾民今日赋同仇,牺牲血肉寻常事,莫怕生平爱自由。……背乡离井赴瀛州,扫空东庭指顾间,世界腥膻应涤尽,男儿不误大刀还。弹丸如雨炮如雷,喇叭声声战鼓催,大好头颅谁取去,何须马革裹尸回。”西来庵起义是爱国志士八清芳、江定、罗俊等人组织的。他们以台南西来庵等处为据点,训练骨干,筹划起义,号召全省同胞“奋勇争先,尽忠报国,恢复台湾”。参加者遍及台北、台中、南投、嘉义、屏东等地。因事机为日警获悉,余、江等率千余人临时举事,血战七昼夜。起义失败后八清芳等九百多人被处死刑,被日寇滥杀的群众竟达数万人,引起了世界震惊。
“五·四”以后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十月*和祖国*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巨大潮流影响下,台湾同胞进一步掀起了有组织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并和祖国的*斗争密切相联系,成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1920年1月,受“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留日台湾籍青年学生产上先在东京创立“新民会”,并仿照北京的《新青年》发刊《台湾青年》杂志,进行民族主义思想的启蒙宣传。随后,留日和旅居北京、上海、广东、厦门、南京等地的台湾籍学生相继成立“台湾青年会”、“台湾学生联合会”,“中台同志会”等组织。1921年10月以蒋渭水为主联合林献堂等人于台北成立旨在“唤起汉民族自觉、反对日本民族压迫”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启蒙团体“台湾文化协会”,提出“反对民族差别”、“反对奴化教育”,“获得参政权”等口号。广东中山大学等校的台籍学生在郭沫若等人影响下,建立“广东台湾*青年团”。在该团发表的《告中国同胞书》中呼吁:“勿忘台湾”,“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在这同时,台湾各地农会和各种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1928年4月,在*的台湾籍中国*党党员和留学日本的*主义者,在中国*党的帮助下,于上海成立了台湾的党组织,即日本*党台湾民族支部。台湾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民众党亦登上*舞台。各派*力量急速组合。台湾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农*动和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局面。同年底“台湾农*合会”领导下的会员达3万多人。各种工潮此起彼伏,工人的阶级意识迅速提高。他们把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民族的阶级的利益结合起来,提出了“支持中国工农*”、“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等鲜明的战斗口号。
在台湾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鼓舞下,居住在台中浊水溪上游雾社的高山族同胞,因不堪日寇的奴役和压迫,于1930年10月27日举行武装*。这就是震憾中外的雾社起义。他们在捣毁十几处日寇*分所之后,退入深山,同6000多名日本军警激战20余天。许多高山族妇女,为激励丈夫杀敌而无后顾之忧,集体跳下悬崖。最后高山族同胞弹尽粮绝,起义领袖等自戕以殉。
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猛烈地冲击着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1931年夏,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台湾同胞开始全面大*,实行白色恐怖。无数台湾同胞、爱国进步人士被囚人铁牢,惨遭*。但是,台湾人民并没有被法西斯暴行所征服,他们继续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直到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根据历史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协定重新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又有苏联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同全世界人民一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结束了台湾同胞蒙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屈辱历史。同年10月25日中国*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会后台湾省行政长官代表中国*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所属的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台湾全省同胞欣喜若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祭告祖先,通宵欢饮。台北市各界民众数万人举行环市大*,欢呼回到祖国的怀抱,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实现民主,建设独立、自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依附于美国的**却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它一方面大举进攻中国*党领导的广大解放区,一方面对*统治区人民疯狂搜刮、大肆*,企图把中国重新拖回黑暗的世界。这就不能不激怒了全国人民,迫使人民起来与之进行坚决斗争。1947年2月28日,在全国民主*的*下,台湾全省人民举行了反对*政权的武装起义。“二·二八起义”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深切同情。**给予热烈支持,指出:“台湾人民的武装自卫乃是*的,是必要的,是正义的,是正确的”;宣布“解放区军民必定以自己的奋斗来声援你们,帮助你们。”“二·二八起义”在**的血腥*下虽然失败了,但它又一次表现了台湾同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949年10月1日,全国人民在中国*党的领导下,推翻了**,新中国宣告诞生。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祖国*解放的前夕,蒋介石以及*的部分军政人员跑到台湾,他们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
有关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
说法一: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们称为“香港”。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 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与其种植 的香...
有关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简单一点50字以下
一、香港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东汉。1 9 5 5 年发现的李郑屋古墓,可以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香港便已有人居住。唐朝时候,青山(屯门)一带,已有很多中国人居住,当时的青山,是一处颇为繁盛的港埠。并有唐朝驻军,保卫珠江的入口,外国来的船支,必须经过青山,才可转去广州。宋朝时,一位官员...
收集有关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与大家进衍交流
澳门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几百年来,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共存的地方。【台湾】早在16至17世纪,日本就曾数次出兵窥伺台湾。19世纪后半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力图跻身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94年它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之战),翌年3月攻占澎湖。腐败的清政府于1895年4月...
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只写几句,怎么写?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归的,反抗麻烦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有关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之澳门:澳门由秦朝起成为中国领土,从明朝1557年开始被葡萄...
有关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
澳门的名字源於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她又名娘妈。 据说,一艘渔船在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遇狂风雷暴,渔民处於危难。危急关头,一位少女站了出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
香港,台湾,澳门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山族是台湾最早的居民[4]和最主要的少数民族[5]。自三国时代[6],中国福建、广东等地的人民便逐渐开拓、经营台湾。台湾文化的主体源于闽南文化,闽南语是台湾民间的主要方言。[7]台湾于1885年正式建立行省,曾被荷兰、西班牙和日本窃据,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请问:香港,澳门,台湾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怎填?谢了!
1840年之前的香港还是一个小渔村。1842-1997年间,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二战后的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之一。香港允许保留原有经济模式、法律和社会制度,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
有关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
有以下几个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 ①“台湾”(汉语拼音:Táiwān,注音符号:ㄊㄞˊㄨㄢ)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右图上方为“台湾”名称的繁体汉字正式书写,在台湾地区官方“国书”...
有关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
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香港隶属新安县。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喻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
台湾香港澳门这三个地方有什么历史和民间传说
经过多年考察 ,闽越国 实际建立时间 在 :西元前355 年--- 前110年左右 台湾 超过 一半的人信奉妈祖,台湾 妈祖庙800多座。妈祖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福建莆田人 最信奉妈祖的是福建 莆田 宋代 澎湖 隶属 福建 泉州 晋江县管辖,到达香港的最早 的福建人 是福建莆田人,那时在南宋 ,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