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04 11: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04 20:43
相国指的是初为春秋战国时期对宰辅大臣的官职。
《荀子·尧问》:缯丘之封人,见楚相孙叔敖曰,今相国有此三者,而不得罪楚之士民,何也? 时孙叔敖任楚令尹。后渐成为官称,多作相邦(一说本名相邦,至西汉因避高帝刘邦名讳改相国)。居宰辅之位,为百官之长,与丞相略同而位稍尊。秦朝唯置丞相。西汉承秦制置丞相为国务长官。
相国的网络解释
相国,又称相邦,起源于春秋晋国,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战国时代称为“相邦”,秦国的第1个相国是樛斿,秦国最后1个相国是吕不韦(秦国吕不韦)。吕不韦被免职后,嬴政认为相国权力过大,于是暂时废除了相国职务。
汉王刘邦即汉王位后,又重新设立相国职位,后代为避讳改称相邦为相国。汉朝第1个相国是韩信,然后是曹参第1次任相国、傅宽、萧何第1次任相国、樊哙、周勃、萧何担任,萧何第2次任相国死后,曹参继任。曹参第2次任相国之后,暂时不设相国。
吕雉死后,他侄子吕产担任相国,吕产之后直到东汉中期,一直无人担任相国职务,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就任相国。相国名称成为萧曹二人代名词。《史记》萧何、曹参的传记为《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之后,相国官职正式任命一般是篡位的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