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04 11:28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0-08 15:28
1、相邦是古代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政务的最高大臣,是百官之首。简称相。战国时百官中最高者。春秋时,相本为君主或贵族行礼时的赞礼者。据《仪礼》、《礼记》记载:凡饮酒礼、射礼、丧礼中都有相或相者主持有关礼仪。国君外出,亦有相跟随左右,如鲁定公和齐君在夹谷相会,即以孔子为相。
2、汉朝第1个相国(相邦)是韩信,然后是曹参第1次任相国、傅宽、萧何第1次任相国、樊哙、周勃、萧何担任,萧何第2次任相国死后,曹参继任。曹参第2次任相国之后,暂时不设相国。吕雉死后,他侄子吕产担任相国,吕产之后直到东汉中期,一直无人担任相国职务,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就任相国。相国名称成为萧曹二人代名词。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9 15:51
相邦大。
战国时代因为各诸侯国纷纷设置相国之职,以达到辅佐国君处理国政的目的。《吕氏春秋》中更是直言:“如果上天要降灾祸于国君,宰相可以代替国君受过。”
然而,其实相国和丞相并不是一个官职。丞相是指协助相国处理政务的官职,是相国的副手。到了战国的后期,丞相开始逆袭,侵夺了相国的权力,丞相拥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超级特权。
扩展资料:
先秦时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叫做相邦,就是看守一个国家的人,因为工作实在太过繁杂,相国一人忙不过来,因此设立了丞相来帮助他。丞是辅佐的意思,丞相则是辅佐相国的人。
秦庄襄王临死前将吕不韦升任为相邦,与赵太后一起辅佐年幼的秦王嬴政,因为吕不韦权力过盛,秦始皇在处死吕不韦后,取消相邦之职,只任命左右丞相。丞相一跃成为“一号权臣”,李斯便是秦朝的鼎鼎有名的丞相。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邦,后代为避汉高祖刘邦的讳改称相邦为相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邦
百度百科—丞相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9 15:51
丞相大
相邦:
相邦,先秦官名。简称相。战国时百官中最高者。春秋时﹐相本为君主或贵族行礼时的赞礼者。据《仪礼》﹑《礼记》记载﹐凡饮酒礼﹑射礼﹑丧礼中都有相或相者主持有关礼仪。国君外出﹐亦有相跟随左右﹐如鲁定公和齐君在夹谷相会﹐即以孔子为相。
丞相: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即百官之长。
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一职不同,因为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这证明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丞相是相邦的副手,相国地位高于丞相。
扩展资料:
从西汉艾帝到建安十三年(208)东汉咸帝,有二百多年没有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又任丞相,但时间紧迫。《三国演义》,两个两晋和南北朝时期360多年,除了蜀、吴、东晋王朝的早期和北方王朝在短时间内,没有总理,总理在隋朝,基本上没有总理在唐宋时期。
明宣宗唐代开元第一年(713年),改变了“蜀在总理的仆人拍摄的南宋Qian八年(1172年)也改变了商蜀的仆人为总理,元朝在该省的总理。
从秦朝到早期明朝朱元璋(通过胡Weyong)被罢免首相1600多年,首相是间歇性的建立,作为总理的官方名称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
“宰相”是中国古代一个常见的名字,用来称呼那些辅佐君主、拥有最高权力的*,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官方名称。应该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的朝代,都有不同的官位相对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9 15:52
相邦大,丞相是指协助相国处理政务的官职,是相国的副手,到了战国的后期,丞相开始逆袭,侵夺了相国的权力,丞相拥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超级特权。
相国这个职位,和丞相并不完全相同,早在春秋晋国时期已有之,先秦时,这个职位的名字叫“相邦”。后来多国开始设此官职,代表人物比如被拜为鲁国相的至圣先师孔子,挂六国相印的苏秦,以横破纵,先后任秦魏两相的张仪等等。后来秦始皇认为相邦权力太大,几乎占据了军事,政事的所有大权,便干脆彻底废除了相邦一职,所以李斯也只是做到了丞相一职。
扩展资料
宰相最容易与丞相混为一谈,但是并不是一个概念。一般可以这样认为,“丞相”是具体的官职名称,而“宰相”不是一种具体官职,可以认为是一种“地位”。掌管国事的最高*,一般都可以称之为“宰相”。
比如,在隋朝时期,创建三省六部制度,三省的最高长官分别是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隋朝因隋文帝杨坚之父名为“杨忠”,避讳改为“纳言”,唐朝改回“侍中”,尚书省的尚书令,这三位长官均算是“宰相”。
在宋朝,宰相级别官位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等。所以,并不是说只有丞相才能称之为宰相,也不是说某个时期,宰相只能是一种官职,而可以是多个官职的共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9 15:52
相邦大。
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一职不同,因为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这证明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丞相是相邦的副手,相国地位高于丞相。
秦国的第1个相邦是樛游,后来秦武王增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国与左右丞相同时并存。秦二世时期,秦朝又增加设置中丞相一职,此时左、中、右这三位丞相同时存在。
扩展资料:
相邦和丞相的其它相关介绍:
丞相一职在*政权里的彻底废除,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丞相之职,建议权归六部,决定权归皇帝。而最后的三位丞相是李善长、胡惟庸、汪广洋。
战国初年﹐有些国家的卿大夫因掌握大权而渐渐变为有国之君﹐作为他们亲信的相室便成为邦国之相,相邦由此得名。汉高祖刘邦即位,为避讳改为相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丞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9 15:53
相邦官大。
相邦,先秦官名,简称相,战国时百官中最高者。
春秋时,相本为君主或贵族行礼时的赞礼者,据《仪礼》、《礼记》记载-凡饮酒礼、射礼、丧礼中都有相或相者主持有关礼仪。国君外出,亦有相跟随左右,如鲁定公和齐君在夹谷相会,即以孔子为相。
扩展资料
春秋时,贵族家中之家宰也称为家相。家相主贵族家室之事﹐故也称为相室。战国初年,有些国家的卿大夫因掌握大权而渐渐变为有国之君,作为他们亲信的相室便成为邦国之相,相邦由此得名。汉高祖刘邦即位,为避讳改为相国。
相邦是助王治理国政的*,既要综理百事,又要依百官之功过而进行赏罚,掌握了不小的权力。但他们的地位并不稳固,只要不称职或是触犯了君主,随时可以被免除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