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马克吐温的资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03 12:1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8 18:47
马克·吐温(1835~1910)
英文名:Mark Twain
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
幼时家境贫困,12岁时因父亲去世辍学,开始到印刷所当学徒,稍大一点便外出找活干。21岁时,对轮船上的领港员生活发生极大兴趣,决定拜师学艺。密西西比河上 4 年领港生活使他熟悉各式各样的人。这一段经历为他今后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 。 他的笔名马克 · 吐温就取自船工生活:mark 是“测标”,twain为“两英寻(合12英尺)”,“测标两英寻”说明仍是安全水位。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他随哥哥去内华达;先卷入找矿热潮,后去报馆工作,从此开始创作生涯。
19世纪60~70年代,马克·吐温发表幽默短篇共70篇,其中多数为小品类。它们的主要特色是极度夸张、幽默、滑稽。主人公往往天真老实,思想单纯,有一套先入为主的想法,结果处处碰壁。他的成名作《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和名篇《竞选州长》、《神秘的访问》都是这样写的。在一部分作品里,幽默含有讽刺,如《竞选州长》、《坏孩子的故事》 、《好孩子的故事》等 。作者解释说“ 幽默只是花絮”,“为幽默而幽默是不能经久的”,他的幽默滑稽出自严肃的创作目的。这期间他讽喻的社会现象有: 种族歧视、新闻界的乌烟瘴气、投机心理以及社会道德的错位与虚伪。
60年代末马克·吐温到了东部之后,发表了《傻子出国记》、《过苦日子》和《镀金时代》三*篇作品。
《傻子出国记》为通讯集,是马克·吐温的旅欧报道。写天真无知的美国人在欧洲的旅游见闻,滑稽、诙谐,表现出美国人在欧洲封建社会及其印记面前的优越感。《过苦日子》是一部回忆录,写作者到内华达找矿经过,其中有不少虚构成分,把艰苦的淘金生活写得生气勃勃,热气腾腾,其间一些夸张 、滑稽的故事表现出马克·吐温的喜剧才能。《镀金时代》是他同邻居、作家查尔斯·沃纳合写的长篇小说,旨在讽刺当时疯狂的社会投机心理。小说的人物有企业家、政客、农场主和小市民。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告诉我们:在那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获得大量财富的是投机商、企业家和政客,小人物永远是在做梦,就像那位塞勒斯上校,发财梦做了一个又一个,可餐桌上“只见冷水和生萝卜”。
70年代初,马克·吐温同一位富商的女儿奥利薇亚·兰登结婚,定居在马萨诸塞州的哈特福德。《汤姆·索亚历险记》、《在密西西比河上》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这段稳定的生活期间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少年儿童追求新奇、冒险的生活。小汤姆厌恶呆板乏味的小镇生活,包括主日学校的虚伪刻板、守旧的小市民习气、老一套的布道演说……他同小伙伴去岛上“探险”,同大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少年儿童的活泼的稚气。《在密西西比河上》回忆了作者当年的水上生涯。大河景色、航运经历、弟弟遇难等真实故事,富有诗意,抒情气氛很浓。书中写到领港员协会的组织和斗争是19世纪美国劳工运动的宝贵史料。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的一部名著。小说续《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主人公换成汤姆的朋友哈克——一个穷苦白人的儿子 。他害怕醉鬼父亲毒打,又受不了保护人的清规戒律,离家出走,半路上遇见黑奴吉姆,两人乘木排沿着密西西比河逃亡,去寻找自由州。哈克虽没有受过教育,爱撒谎,但本性善良,好开玩笑,又富于同情心。一路上吉姆照顾哈克,哈克帮助吉姆匿藏。哈克长期生活在蓄奴州,流行的种族歧视观念常牵制着他。他们越接近自由州,哈克的内心矛盾越尖锐。当时蓄奴州的法律规定,帮助黑奴逃跑是有罪的,他决定写信向吉姆的主人告发。可是一想起吉姆渴望自由,临危不惧 ,而且舍己为人等优良品质,哈克就感到为难,最后终于把信撕掉。哈克的作为表现了作者自由、平等的民主理想。书中还描写了南北战争前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创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小说纯粹用美国口语写成,开创了美国文学口语文体的传统。
80年代后期开始,马克·吐温的作品有:用荒诞情节批判英国封建*的 《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用巧妙错位的故事讽刺美国种族歧视的《傻瓜威尔逊》,歌颂法国民族女英雄的《冉·达克》,以及深刻剖析金钱腐蚀作用、暴露上等人伪善面貌的《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80年代马克·吐温筹办出版公司并投资新式排字机的试制工程。这两项工作均告失败,致使马克·吐温破产。1891年,他迁家欧洲,自己作环球巡回演讲以偿还债务。1900年回国。这个时期,他发表的长篇作品有《赤道环游记》。
20世纪初,马克·吐温发表了一系列反帝政论:《使用私刑的合众国》、《给生在黑暗中的人》、《为芬斯顿将军辩护》、《战争祈祷》等。在这些论文中,作者控诉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同情并支持殖民地人民的斗争。随着作者对社会现实认识的深化,他的幽默风格逐渐从滑稽趋向讽喻 ,开朗活泼的心情也逐渐变为忧郁愤慨,这在他后期反帝政论中尤为明显。在《什么是人》 ,《第44号,神秘的陌生人》等作品中还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悲观情绪。
马克吐温
(Mark Twain l835~1910)
作者简介:
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竟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
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
19世纪末,随着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马克·吐温一些游记、杂文、政论,如《赤道环行记》(1897)、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神秘来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义也逐渐减弱,而绝望神秘情绪则有所伸长。
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21384.htm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21384.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8 18:48
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最具美国本土特色的作家”。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幼时家境贫困,12岁时因父亲去世辍学,开始到印刷所当学徒,稍大一点便外出找活干。21岁时,对轮船上的领港员生活发生极大兴趣,决定拜师学艺。密西西比河上 4 年领港生活使他熟悉各式各样的人。这一段经历为他今后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 。 他的笔名马克 • 吐温就取自船工生活:mark 是“测标”,twain为“两英寻(合12英尺)”,“测标两英寻”说明仍是安全水位。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他随哥哥去内华达;先卷入找矿热潮,后去报馆工作,从此开始创作生涯。
19世纪60~70年代,马克•吐温发表幽默短篇共70篇,其中多数为小品类。它们的主要特色是极度夸张、幽默、滑稽。主人公往往天真老实,思想单纯,有一套先入为主的想法,结果处处碰壁。他的成名作《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和名篇《竞选州长》、《神秘的访问》都是这样写的。在一部分作品里,幽默含有讽刺,如《竞选州长》、《坏孩子的故事》 、《好孩子的故事》等 。作者解释说“ 幽默只是花絮”,“为幽默而幽默是不能经久的”,他的幽默滑稽出自严肃的创作目的。这期间他讽喻的社会现象有: 种族歧视、新闻界的乌烟瘴气、投机心理以及社会道德的错位与虚伪。
60年代末马克•吐温到了东部之后,发表了《傻子出国记》、《过苦日子》和《镀金时代》三*篇作品。
《傻子出国记》为通讯集,是马克•吐温的旅欧报道。写天真无知的美国人在欧洲的旅游见闻,滑稽、诙谐,表现出美国人在欧洲封建社会及其印记面前的优越感。《过苦日子》是一部回忆录,写作者到内华达找矿经过,其中有不少虚构成分,把艰苦的淘金生活写得生气勃勃,热气腾腾,其间一些夸张 、滑稽的故事表现出马克•吐温的喜剧才能。《镀金时代》是他同邻居、作家查尔斯•沃纳合写的长篇小说,旨在讽刺当时疯狂的社会投机心理。小说的人物有企业家、政客、农场主和小市民。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告诉我们:在那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获得大量财富的是投机商、企业家和政客,小人物永远是在做梦,就像那位塞勒斯上校,发财梦做了一个又一个,可餐桌上“只见冷水和生萝卜”。
70年代初,马克•吐温同一位富商的女儿奥利薇亚•兰登结婚,定居在马萨诸塞州的哈特福德。《汤姆•索亚历险记》、《在密西西比河上》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这段稳定的生活期间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少年儿童追求新奇、冒险的生活。小汤姆厌恶呆板乏味的小镇生活,包括主日学校的虚伪刻板、守旧的小市民习气、老一套的布道演说……他同小伙伴去岛上“探险”,同大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少年儿童的活泼的稚气。《在密西西比河上》回忆了作者当年的水上生涯。大河景色、航运经历、弟弟遇难等真实故事,富有诗意,抒情气氛很浓。书中写到领港员协会的组织和斗争是19世纪美国劳工运动的宝贵史料。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的一部名著。小说续《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主人公换成汤姆的朋友哈克——一个穷苦白人的儿子 。他害怕醉鬼父亲毒打,又受不了保护人的清规戒律,离家出走,半路上遇见黑奴吉姆,两人乘木排沿着密西西比河逃亡,去寻找自由州。哈克虽没有受过教育,爱撒谎,但本性善良,好开玩笑,又富于同情心。一路上吉姆照顾哈克,哈克帮助吉姆匿藏。哈克长期生活在蓄奴州,流行的种族歧视观念常牵制着他。他们越接近自由州,哈克的内心矛盾越尖锐。当时蓄奴州的法律规定,帮助黑奴逃跑是有罪的,他决定写信向吉姆的主人告发。可是一想起吉姆渴望自由,临危不惧 ,而且舍己为人等优良品质,哈克就感到为难,最后终于把信撕掉。哈克的作为表现了作者自由、平等的民主理想。书中还描写了南北战争前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创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小说纯粹用美国口语写成,开创了美国文学口语文体的传统。
80年代后期开始,马克•吐温的作品有:用荒诞情节批判英国封建*的 《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用巧妙错位的故事讽刺美国种族歧视的《傻瓜威尔逊》,歌颂法国民族女英雄的《冉•达克》,以及深刻剖析金钱腐蚀作用、暴露上等人伪善面貌的《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80年代马克•吐温筹办出版公司并投资新式排字机的试制工程。这两项工作均告失败,致使马克•吐温破产。1891年,他迁家欧洲,自己作环球巡回演讲以偿还债务。1900年回国。这个时期,他发表的长篇作品有《赤道环游记》。
20世纪初,马克•吐温发表了一系列反帝政论:《使用私刑的合众国》、《给生在黑暗中的人》、《为芬斯顿将军辩护》、《战争祈祷》等。在这些论文中,作者控诉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同情并支持殖民地人民的斗争。随着作者对社会现实认识的深化,他的幽默风格逐渐从滑稽趋向讽喻 ,开朗活泼的心情也逐渐变为忧郁愤慨,这在他后期反帝政论中尤为明显。在《什么是人》 ,《第44号,神秘的陌生人》等作品中还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悲观情绪。
他的文学生涯很长,因此发表过的作品也有很多。作品大致分类:
短篇:*作《拓殖者大吃一惊的*》、《百万英镑》、《竞选州长》、《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康涅狄克焦最近的狂欢节上的罪行纪实》
中篇:《败坏赫德莱堡的人》、《艰难历程》
长篇:《傻子国外旅行记》、《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傻瓜威尔逊》、《在亚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国佬》、《冉·达克》
侦探汤姆.索亚》
游记:《国外旅游记》、《赤道游记》
剧本:《阿星》
回忆录:《格兰特回忆录》
1910年冬春 马克·吐温健康恶化。
1910.4.21 马克·吐温因狭心症不治逝世。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8 18:48
马克吐温
(Mark Twain l835~1910)
作者简介:
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竟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
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
19世纪末,随着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马克·吐温一些游记、杂文、政论,如《赤道环行记》(1897)、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神秘来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义也逐渐减弱,而绝望神秘情绪则有所伸长。
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马克吐温,M.(1835~1910)美国作家。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的笔名。自幼生长在密西西比河上的小镇汉尼拔。青少年时期曾在家乡和美国中西部及东部当过排字工人,在密西西比河上当过舵手,还一度在南北战争中参加过南军,又去内华达和加利福尼亚经营矿业,后来从事新闻工作。1865年因幽默故事《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一举成名,成为闻名全国的幽默大师。 马克·吐温的杰作多半取材于童年生活,尤其是他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马克· 吐温这个笔名取自水手的行话,意思是“12英尺深”,指水的深度足以使航船通行无阻。他在1875年为《大西洋月刊》写的《密西西比河上》(1883年出版)就以早年的舵手生活为题材。长篇小说《汤姆·索耶历险记》(1876)及《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384)也以密西西比河及河边小镇为背景。《艰难岁月》(1871)则反映他在西部新开发地区的生活经历。 马克·吐温还写过一些针砭时政、讽刺封建制度和宗教以及抨击黑奴制的小说,如与查·沃纳合写的《镀金时代》,以英国为背景的《王子与贫儿》和《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1889)以及《傻爪威尔逊》(1894)。 马克·吐温晚年在作品中流露对现实的失望和对“人类”(实为对有产阶级)的悲观态度。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作品有《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人是怎么回事?》(1906)、《神秘的来客》(1916)等。但最重要的著作是他口授而由秘书笔录的《自传》。 马克·吐温是我国读者十分熟悉和喜爱的美国作家。他的著作差不多都已有中译本。
Mark Twain (pseudonym of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1835-1910), was an American writer, journalist and humorist, who won a worldwide audience for his stories of the youthful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and Huckleberry Finn.
Clemens was born on November 30, 1835 in Florida, Missouri, of a Virginian family. He was brought up in Hannibal, Missouri. After his father's death in 1847, he was apprenticed to a printer and wrote for his brother's newspaper. He later worked as a licensed Mississippi river-boat pilot. The Civil War put an end to the steamboat traffic and Clemens moved to Virginia City, where he edited the Territorial Enterprise. On February 3, 1863, 'Mark Twain' was born when Clemens signed a humorous travel account with that pseudonym.
In 1864 Twain left for California, and worked in San Francisco as a reporter. He visited Hawaii as a correspondent for The Sacramento Union, publishing letters on his trip and giving lectures. He set out on a world tour, traveling in France and Italy. His experiences were recorded in 1869 in The Innocents Abroad, which gained him wide popularity, and poked fun at both American and European prejudices and manners.
The success as a writer gave Twain enough financial security to marry Olivia Langdon in 1870. They moved next year to Hartford. Twain continued to lec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ngland. Between 1876 and 1884 he published several masterpieces, Tom Sawyer (1881) and 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1881). Life On The Mississippi appeared in 1883 andHuckleberry Finn in 1884.
In the 1890s Twain lost most of his earnings in financial speculations and in the failure of his own publishing firm. To recover from the bankruptcy, he started a world lecture tour, ring which one of his daughters died. Twain toured New Zealand, Australia, India, and South Africa. He wrote such books as The Tragedy Of Pudd'head Wilson (1884), Personal Recollections Of Joan Of Arc (1885), 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 (1889) and the travel book Following The Equator (1897). During his long writing career, Twain also proced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essays.
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485008.html?si=9,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228953.html?si=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