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03 04:0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4:54
学习书法,魏碑成名的跟学习唐楷,二王比起来数量极少,这一事实足以说明魏碑之难学!
魏碑的兴起为时不远,从包世臣,阮元,康有为开始,到赵之谦,于右任再到今天的孙伯翔,区区一二百年,风格上也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孙伯翔之前,笔画书写随意,更注重魏碑的内涵,气韵,精神,到孙伯翔,精神,气韵内涵具在,但在书写上以笔摹刀,描画严重,略显做作。在形体上相比较,当然孙伯翔更像!孙伯翔之后的魏碑,大概以形态为上,精神内涵略逊于孙,于于右任,康有为等先贤比较,高下分明,不足多言了。
魏碑为什么难学?我想有这么三点。
1.笔画形态难学。魏碑方笔为主,见棱见角,想要用毛笔去表现,十分困难。描摹是最方便的了,但描摹又是书法所不允许,所以在一笔完成书写上,他的难度极大,一般情况下要一笔完成,写法上大概就一种,露锋入笔,倒笔杆,捻管调锋,这么几个动作来回使用。但是这样也出来很难棱角分明,霸悍雄强。
2.外在结构难学。学魏碑的都知道,魏碑的结体不容易记忆,临帖还好点,脱帖全然无形。大概来说,一来不容易看见,跟常见的字结体不同,不容易记忆,二来,同一个字形态可以完全不同,也是不符合记忆的习惯。相比唐楷,它难得多。启功先生说,清朝大书法家何绍基临写《张玄墓志》功力极深,临帖几可乱真,但是何绍基自由书写时却没有张玄墓志的影子,这么大个书法家尚且如此,可见魏碑结体之难。
3.内在精神难学。总体上来说魏碑以朴拙,雄强,敦重,大气著称,今人有许多学魏碑的只取笔画形态,致使写的呆头呆脑,死气沉沉。也不独今人,启功先生谈魏碑时说,包世臣写《郑文公碑》时日最久,小字放大看,十分相像,但是没有郑文公碑的敦厚古朴,大开大合的气势。孙伯翔为什么在魏碑上能突出,除了所处的时代环境外,他写出了魏碑的精神,他的字虽然粗头乱服,但个个如草蜢豪杰,面目威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4:54
他的课都会讲的啊,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 康有为称魏碑有十美,概括了魏碑书法雄强、朴拙、自然天成的艺术特点。 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