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03 17:0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0:04
第一重境界——洁身自好;
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生长在淤泥当中,但能够洁身自好,保持一份清高的节操。做人也是如此,不同流合污,始终坚守本色,才更值得人尊敬。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做人也应该学莲花一样“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坦荡荡,秉持坚贞、纯洁、无邪、清正的品质!
一个人,读懂了荷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读懂了人生
第二重境界——包容吸收;
明代处世奇书《菜根谭》里面说:“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暗生也”,清洁的东西常常从污秽中产生,明亮的事物常常在黑暗中出现。这句话也是莲花的生动写照:莲花生长在淤泥当中,但不排斥淤泥,还能藏污纳垢,包容吸收,最终成就自我,这一点就非常难能可贵。
肮脏污秽的地方生长着更多的植物;清澈见底的水中常常不会有鱼虾。大海懂得容纳吸收百川,最后才能有容乃大;莲花被污泥滋润,才能越长越好。同理,人应该懂得包容万事万物,从挫折和磨难这些“肥土”中吸取营养,强筋壮骨,增长心智和能力。
做人,要学莲花藏污纳垢,包容吸收;可千万不可秉持喜好高洁而自命清高,搞得“人至察则无徒”,处处都受到障碍。水低为海,人低为王,谦卑做人,包罗万象,阴阳平和,吸收好的与坏的,才能越来越强大。
一个人,读懂了荷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读懂了人生
第三重境界——求缺惜福;
宋代蔡襄《十三日吉祥探花》:“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花没有全开,月亮没有*的时候,此时寻花待月的意境最美好。一旦知道了花和月都是无情之物,花要凋谢,月亮越亏缺,多情的人们就会感觉更加可怜和忧愁了。
正如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赠荷花》中所说:“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即:荷花与荷叶长久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真是让人愁苦至极。
一个人,读懂了荷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读懂了人生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这是大自然中亘古不变的真理。人们就是因为看到盛美的荷花容易凋谢,于是悟透了做人应该追求“花未全开月未圆”以及“求缺惜福”的道理,因为越是“求缺”,最后福气反而更长久。
曾国藩也是深谙此法,因此积累了许多福报,于是他在家书中说:“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借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曾国藩还将自己的书房题名为“求阙厅”,时刻提醒自己要“求缺惜福”,知足常乐,切莫骄盈!
一个人,读懂了荷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读懂了人生
因此,境界越高的人,越能读懂荷花的第三重境界——“花未全”,求缺惜福。
年轻的时候,我们做人做事过于刚强,像荷花那样高洁,洁身自好;人到中年后,我们又学会了包容,像荷花那样“藏污纳垢”,做人外圆而内方;晚年时,我们懂得知足常乐,心安理得,又学习荷花那样“求缺惜福”。
一个人,若读懂了荷花的以上三重境界,也就读懂了人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0:04
答:是出污泥而不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生长在淤泥当中,但能够洁身自好,保持一份清高的节操。做人也是如此,不同流合污,始终坚守本色,才更值得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