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安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怎么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5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18:03
作为一家大本营在安徽的券商,国元证券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尤其是近几年,创投力量汩汩汇入安徽。然而,国元证券不仅没能借助东风跻身一线梯队,反而越发消沉,业绩仍未达到2015年峰值。

国元证券虽身处有着“最牛风投城市”之称的合肥,却依旧在一众券商处于半透明状态。
9月14日,环球老虎财经发现,国元证券持股43%的安徽安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变更了负责人,前者的总裁沈和付成了新的掌门人。
据悉,该投资公司在国元证券颇为重视,半年报显示,对后者的净利润贡献超过10%。此外,对该券商净利贡献超过10%的还有3家。企查查显示,上述4家投资公司投资的项目多处于安徽。
其押注安徽也不难理解。近几年,安徽可谓是创投市场中最靓的崽,因此作为大本营在合肥皖系券商,国元证券可谓是近水楼台。
不过即便身处合肥,国元证券仍旧在中小券商队列“挣扎”。
投行业务依赖皖系企业
“投行+保荐”一直是主流券商的特色模式。
9月14日,环球老虎财经发现,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国元证券持股43%的安徽安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变更了董事长以及法人,目前安徽安元投资基金的法人以及董事长均是国元证券总裁沈和付,而在此前上述投资公司的负责人为国元证券董事长。
沈和付是国元证券20年的老将,早在2001年,沈和付便加入国元证券,2014年开始担任副总裁一职。2019年底,在集团内部的调整下,沈和付辞去国元证券副总裁职务,并于2020年1月起担任国元投资**、董事长。
外调两年后,沈和付在2022年2月回归国元证券,并由原先的副总裁直升总裁。此次沈和付履新安徽安元投资基金董事长,或与其此前在国元投资的任职经历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初始担任国元证券副总裁的2014年,沈和付开始“跨界”分管投行及债券业务。随后,沈和付分管这两项业务近6年。
分管投行业务期间,沈和付带领投行团队为国元证券共完成18单A股IPO项目,市场份额占比为1.34%;作为主承销商完成36单增发项目,市场份额占比为1.56%;作为财务顾问完成19单增发项目,市场份额占比为1.62%。
此番履新基金公司董事长,再加上其投行的背景,国元证券似乎意在“保荐+直投”,壮大投行业务。
此外,与国元证券相关的投资公司不止这一家。根据2022年半年报,对其净利润影响在10%以上的投资公司除了上述基金公司之外,还有3家,分别为国元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国元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安徽省股权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企查查显示,4家投资公司投资项目合计超过60个,其中有43家是皖系企业,同时完成IPO的企业有11家,而这11家企业中,由国元证券保荐的有7家,其中最为知名的是有着“游戏界茅台”之称的三七互娱。
而国元证券“直投+保荐”的模式也是当前券商行业较为主流的投行模式。从整体来看,据 Wind 数据显示,目前 A 股市场共有 75 家企业由国元证券保荐上市,从地区分布上来看,上述75家中,安徽省企业有 49 家,占比为 65%。
也就是说,安徽地区的企业为国元证券的投行业务出了不少力。
身处“最牛风投城市”,却被遗忘在“角落”
跟“三中一华”等巨头相比,国元证券仅能称之为中小券商,即便有“最牛风投城市”合肥做后盾,国元证券近几年的发展仍不如意。
近两年,安徽可谓是刷足了存在感,逐渐逆袭为中部城市的顶流,省会城市合肥更是被冠以“最牛风投城市”的美名。
而安徽的大爆发要追溯到2006年,彼时*出台《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内容显示确定促进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这6个中部城市的崛起。当时的安徽平平无奇,GDP仅排第四,发展情况不如湖北、湖南、河南。
十年后,*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其中安徽的8个城市被划入;2019年,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安徽正式被纳入长三角,这就意味着,与江浙沪有了同样的发展机会。
在上述文件发布的期间,安徽的经济实力突飞猛进,人均GDP从不足1万到现在的6万元,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是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态势。
与此同时,这片土地上创投的身影越来越活跃。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创投主要城市的融资事件达到1.14万例,其中合肥就有248例,这一数字较2020年相比增长100%,是Top15城市中融资增速最快的城市。同时,去年合肥签约重点项目超1400个,再创新高。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6个,同比增长77.8%。
而国元证券正身处在这样一个创投土壤极为肥沃的地区,本应借着东风扶摇直上,然而纵览其近10年的发展,却仍是偏于一隅。
从财务数据来看,2015年至2022年上半年,国元证券营收分别为57.73亿元、33.76亿元、35.11亿元、25.38亿元、31.99亿元、45.29亿元、61.10亿元、24.46亿元;同期应对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84亿元、14.05亿元、12.04亿元、6.70亿元、9.14亿元、13.70亿元、19.09亿元。
显然,借着2015年的牛市,国元证券狠狠的刷了一波存在感,而从2016年至2018年,国元证券盈利能力下滑,虽然从2019年开始净利润逐步上升,却再也没能回到其巅峰时期。
据中证协披露的2021年证券公司业绩排名,国元证券总资产、净资产分别排名第23名、第22名,投行业务为其优势业务,行业排名第21名。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证券成立时间仅比国元证券早两年,前者早已成为业内标杆般的存在。
据悉,中信证券成立之初并不同于其他券商涉猎自营和委托理财业务,而是专注于投行。具体来看,2003年,中信证券承销的长江电力公开发行上市,中信以此在当年的股票融资额排名市场第一。随后,中信频繁参与大投行项目,其作为主承销商或联合主承销商参与了中国银行、中国国航、保利房产、江山化工、工商银行5单IPO项目,还担任中国人寿、广深铁路、平安保险、中国铝业、中信银行等的A股主承销发行,可谓是硕果累累。
此外,背靠中信集团的中信证券一直在北京运营,背景硬再加上处于上市公司多的地方,经济发达,让中信证券的发展如虎添翼。
而”三中一华“中的另外几家券商,比如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以及华泰证券亦是抓住了投行业务大爆发的契机,再加上背景硬以及身处北上广一线城市,本土上市企业多,又有*的加持,其发展在一众券商中脱颖而出。
当下,券商投行格局已定,“三中一华”占据了绝对的头部位置,中小券商要想突围,并不容易,即便是有“背靠”合肥,国元仍心有余力不足。
“落寞”内因
若背景、地域等因素导致国元证券未获得先发优势而发展平庸,那么自身的经营则是其沦为中小券商的重要内因。
2018年,作为国元证券的水逆之年,公司2018年年内累计涉及“16丹东港”、“17盛运01”、“16千里01”等共计9只违约债。公司期末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达2821万元,其中未兑付债券账面金额达1.24亿元。
踩雷之下,国元证券需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弥补。根据老虎财经梳理,2017年至2022年上半年,国元证券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1.3亿元、1.61亿元、3.69亿元、4.87亿元、1.28亿元。根据国元证券2022年半年报,公司还与亚星公司、朱兰等存在股权质押纠纷,涉及金额近4亿元。
除了“踩雷”外,国元证券在保荐项目上同样不尽如人意。
去年12月,有媒体报道称,2020年国元证券共保荐A股上市公司9家,其中有5家公司在当年出现业绩下滑;近三年,国元证券共保荐12家公司进行A股IPO上市,有7家在当年出现业绩下滑。
其中,华业香料、国盾量子、通源环境这三家公司目前在二级市场仍未有大券商深度研报覆盖。华业香料还曾在上市过程中让国元证券的保荐人接过罚单。
另据上海证券报称,近10年来,在国元证券保荐的IPO项目中,甚至还有一些上市后连续三年业绩滑坡的案例,如2016年上市的黄山胶囊、2014年上市的应流股份、2012年上市的明星电缆等。
而在各项业务“失控”下,国元证券的管理层也出现动荡。2020年以来,国元证券董事长、总裁、副总裁、会计师等,均有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