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4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6:03
历史上的刘邦既不愿动吕后也没能力动吕后。
刘邦的不愿意主要体现在吕后以及吕家人对刘邦早期事业上的帮助非常大,《史记·吕太后本纪》清清楚楚地写着: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兄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死事…
刘邦能取得天下有吕后很大的功劳在里面,包括帮助刘邦除掉韩信,彭越等一干开国大将,吕后能力出众,且她的两个兄长均在军中为将,其中大哥还战死沙场。所以吕后及吕家人是有大恩于刘邦的,因此刘邦在感情上是不愿动吕后的。
那么除了昔日的感情之外,刘邦不动吕后的主要原因还是他根本动不了。
吕后在汉朝开国后也在朝中培养了一批支持自己和太子刘盈的大臣,这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甚至是能左右朝局的势力,曾经刘邦以为自己身为皇帝能独断朝政,后来经过“太子风波”这件事才发现吕后的势力已经根深蒂固,自己根本无法撼动吕后的地位。
刘邦非常喜欢戚夫人,外出征战时只让她陪着,史*载: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也正是由于戚夫人深受刘邦喜爱,所以她才敢肆无忌惮的劝说刘邦该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而刘邦呢?也确实动摇过,“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刘邦认为刘盈不像自己,刘如意像自己,而且爱屋吉屋,于是刘邦也一直在想着改立太子。后来刘邦病重,他愈发希望改立刘如意,但朝中大臣几乎都反对,就在这时候吕后的哥哥吕泽找到张良,*迫他出主意,于是张良便出了一主意,《吕后本纪》记载:
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刘如意继续差点取代刘盈,幸亏朝中大臣以及张良的策略,刘盈才保住太子之位,而这里的“留侯策”就是吕泽*迫张良出的主意,《吕后本纪》并没有详细解释“留侯策”具体内容,但在《留侯世家》里却有详细记载:
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
意思就是说天下有四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这四个老人在大汉初定时以为刘邦会怠慢他们,所以隐居山中不做汉臣,如果太子能以诚心打动这四人出山辅助他,那么刘邦知道后必会惊讶,这样一来刘邦就不会再动摇改立太子了。
后来这四人在吕泽和刘盈的诚心邀请下真的来到了长安,陪侍在太子身边,后来刘邦见到这四人,便问他们是谁,四个人对答,各自说出姓名,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原来他们就是天下名士“商山四皓”。
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刘邦知道这四人后,大惊问他们当初自己请他们出山为何不出,这四人答道,太子仁孝,礼贤下士,这才愿意出山侍奉太子,刘邦听后只能无奈地回答烦请你们好好教育太子吧!
那么通过这件事,刘邦明白了,太子的名望已经传遍天下,世人支持刘盈而不支持刘如意,更重要的是,太子背后有吕家人和众多大臣的支持,其羽翼已成,具备了治理国家的能力,这一点是刘如意万万企及不了的,所以刘邦才会对戚夫人说:
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连刘邦都请不来的人,吕家人能轻而易举地办到,在刘邦看来,此时病入膏肓的他已经完全失去与吕后抗衡的资本了,所以他才回无奈的对戚夫人说“吕后真而主矣”,这绝对是他刘邦临死前说出的最无奈的话了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6:03
刘邦在世的时候他的权利并没有旁落,所以刘邦是有能力去动吕太后的。但是他没有动显而易见,是刘邦不愿意去动而已,毕竟吕后也是陪他从无到有创造的汉朝。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6:03
刘邦没有能力动吕后,吕后家族的人帮着刘邦打江山,支持他称帝,然后吕家的*势滔天。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6:04
我觉得两方面的原因都有,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没有能力,所以不敢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