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8 07:1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12:25
在古籍文献中,最早记载茉莉花的资料,大概是汉代陆贾写的《南越行纪》。在这本书中记述:“南越之境,五谷无味,百花不香,此二花(耶悉茗花、茉莉花——编者注)特芳香者,缘自胡国移至,不随水土而变。”说明了早在1700多年前,耶悉茗花、茉莉花就引入我国。
到了晋代,嵇含(263—306年)写的我国最早一本植物志——《南方草木状》也说:“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兢植之。”由此可知,当时由外国人引进的除茉莉花外,还有耶悉茗花。耶悉茗花是素方花(Jasmine)的音译名。
以上汉晋时代的文献中所称的“南越”、“南海”就是指古代的福建与广东一带地区。
宋代诗人王梅溪赞:“茉莉名佳花亦佳,远从佛国到中华。”但奇怪的是,现在印度的茉莉花一点也不出名。
宋代张邦基所撰《闽广茉莉说》云:“闽广多异花,悉清芬郁烈,而茉莉为众花之冠。岭外人或云抹丽,谓能掩众花也。至暮则尤香。今闽人以陶盎种之,转南海而来。……”北宋蔡襄(1012—1067年)有诗云:“素馨出南海,万里来商舶,团栾茉莉丛,繁香暑中折。”宋代梁克家的福州《三山志》称:“(茉莉)独闽中有之。”本段文献说明了:茉莉花的香气比耶悉茗花纯正;这两种花是从南海由商船运来;用陶钵栽植;成为福建的特产。
南宋隆兴、乾道年间(1163—1173年),楼钥《次韵胡元甫茉莉》一诗中有:“吾闻闽山千万木,人或说此齐蒿莱。”可见那时福建栽植茉莉已相当可观。其时还有“滇、广人栽莳之”。这就为日后我国发展茉莉花茶奠定了基础。
正因为茉莉和耶悉茗是舶来品,当时没有统一的译名,所以在古籍中有多种不同写法。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载:“末利本胡语,无正字,随人会意而己。”因此,“时珍日柰花,嵇含草木状作末利,洛阳名园作抹厉,佛经作抹利,王龟龄集作没利,洪迈集作末丽。”《花镜》载:“东坡名曰暗麝,释名鬘华。”此外,还有人称为“木梨花”、“玉麝”的。
《本草纲目》又载:“时珍曰素馨亦自西域移来,谓之耶悉茗花,即《酉阳杂俎》所载野悉密花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12:26
茉莉花的名称来源于明末清初苏州当地的一个小故事。故事讲述了一赵姓农民外出谋生,每隔两三年回老家看下妻子和三个儿子,后来三个儿子平分了家里的地,以种茶树为生。
有一年,赵老汉带回一捆花树苗,说这是南方人喜欢的香花,栽在大儿子的茶田的田边上。隔了一年,树上开出了一朵朵小白花,赵家大儿子发现茶枝带有小白花的香气,随即采了一筐茶叶,到苏州城里去试卖,卖香茶叶发了大财。
后来两个弟弟得知此事找哥哥算账,三兄弟闹得很不愉快,去到了乡里老隐士家中评理,隐士认为三人本是亲兄弟,应该亲密无间,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闹得四分五裂,你们三兄弟一起繁殖发展香花,卖香茶可以一起发财。如果都自私自利,事情肯定办不成。
为了让他们能牢记,给该花取名为末利花,意思就是为人处事,都把个人私利放在末尾。三兄弟回家以后和睦相处,团结生产,大家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起来。后来苏州茉莉花成为地方著名产品。末利花也逐渐写成茉莉花,是文人为了字形美而改变的,不过,末利的含义仍然保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