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3 17: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9:15
摘要妙高峰旧为长沙城南第一名胜,位于长沙市天心区书院路东侧湖南第一师范校舍后,海拔70米,亦为这一带的地片名。据1936年出版的《长沙市指南》载:“妙高峰为本市最高峰,其顶有平地,方可2丈,青草平铺,宛如绿褥。夏间近晚之际,坐憩其地,清风徐来,胸襟顿爽。残阳自麓山反映天际,云霞与江面烟波,互相照耀,往来风帆,悠扬掩映,诚可观也。今建亭于南峰,以供游人休息。” 明崇祯《长沙府志》云:“妙高峰高耸云表,江流环带,诸山屏列,此城南第一奇观。” 清嘉庆进土、两江总督陶澍《长沙竹枝词》云:“妙高山色画屏新,妙高山下水粼粼。多少游人不知味,出山何似在山真。”关于妙高峰有一则楹联流传甚广:“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宛然浮玉,千秋此处妙高峰。”有一种说法,此联为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所作,但尚待考证。 有意思的是:浙江温州江心寺亦有一联:“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宛然浮玉,千秋此地妙高台”两联仅一字之差,看来,古人做学问亦不乏抄袭高手!愚以为此联用于此地似更贴切,而用于江心寺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不过,这只是镖客本人的胡乱猜测,不足为凭。正在进行文化街区的改造对寻幽探古者而言,或许这口老龙潭还能讲出“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故事”说到妙高峰自然离不开城南书院。城南书院位于妙高峰上,是南宋大儒张栻于1161年所建。1165年张栻开始在这里授徒传业。书院旧址宽阔,屋宇引所、基地园土26处。书院有监院、讲堂、书房等六斋。另设纳湖、月榭、卷云亭、所雨舫、采菱舟、养蒙轩、丽泽堂、禁蛙池等10处景点。这是城南书院的模型 1167年理学大师朱熹来访,常与张栻留连往返于十景之中,举杯痛饮,吟诗唱和,“谈名胜之遗迹,溯先贤之教思,莫不留连慨慕……可见先贤之泽流波无穷。”两人来往于岳麓书院城南书院之间,共同讲学,盛况空前,一时从游之士,请业问难至千余人,弦诵之声洋溢衡峰湘水。城南书院以其优美的学习环境和新兴的学术思想造就人材之业迹斑斑可考。他们来往过渡的渡口,也因之名为“朱张渡”。1180年,随着南宋的崩溃,曾经盛极一时的城南书院,在元代成了僧寺。到了明朝,又经历了几度兴废。1507年参议吴世忠,学道陈凤梧协谋进行了修复。后并入吉王府。直到清道光二年(1822)湘巡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29位于天心区书院路坐落在长沙城南的妙高峰下的景点是 妙高峰旧为长沙城南第一名胜,位于长沙市天心区书院路东侧湖南第一师范校舍后,海拔70米,亦为这一带的地片名。据1936年出版的《长沙市指南》载:“妙高峰为本市最高峰,其顶有平地,方可2丈,青草平铺,宛如绿褥。夏间近晚之际,坐憩其地,清风徐来,胸襟顿爽。残阳自麓山反映天际,云霞与江面烟波,互相照耀,往来风帆,悠扬掩映,诚可观也。今建亭于南峰,以供游人休息。” 明崇祯《长沙府志》云:“妙高峰高耸云表,江流环带,诸山屏列,此城南第一奇观。” 清嘉庆进土、两江总督陶澍《长沙竹枝词》云:“妙高山色画屏新,妙高山下水粼粼。多少游人不知味,出山何似在山真。”关于妙高峰有一则楹联流传甚广:“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宛然浮玉,千秋此处妙高峰。”有一种说法,此联为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所作,但尚待考证。 有意思的是:浙江温州江心寺亦有一联:“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宛然浮玉,千秋此地妙高台”两联仅一字之差,看来,古人做学问亦不乏抄袭高手!愚以为此联用于此地似更贴切,而用于江心寺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不过,这只是镖客本人的胡乱猜测,不足为凭。正在进行文化街区的改造对寻幽探古者而言,或许这口老龙潭还能讲出“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故事”说到妙高峰自然离不开城南书院。城南书院位于妙高峰上,是南宋大儒张栻于1161年所建。1165年张栻开始在这里授徒传业。书院旧址宽阔,屋宇引所、基地园土26处。书院有监院、讲堂、书房等六斋。另设纳湖、月榭、卷云亭、所雨舫、采菱舟、养蒙轩、丽泽堂、禁蛙池等10处景点。这是城南书院的模型 1167年理学大师朱熹来访,常与张栻留连往返于十景之中,举杯痛饮,吟诗唱和,“谈名胜之遗迹,溯先贤之教思,莫不留连慨慕……可见先贤之泽流波无穷。”两人来往于岳麓书院城南书院之间,共同讲学,盛况空前,一时从游之士,请业问难至千余人,弦诵之声洋溢衡峰湘水。城南书院以其优美的学习环境和新兴的学术思想造就人材之业迹斑斑可考。他们来往过渡的渡口,也因之名为“朱张渡”。1180年,随着南宋的崩溃,曾经盛极一时的城南书院,在元代成了僧寺。到了明朝,又经历了几度兴废。1507年参议吴世忠,学道陈凤梧协谋进行了修复。后并入吉王府。直到清道光二年(1822)湘巡城南书院亲谢谢您的赞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