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3 01:5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02:21
展开3全部说起宋朝,想必大多数人脑海当中浮现出来的便是一片经济繁荣的模样。事实也正是如此,作为我国各封建王朝当中经济最发达的一个,宋朝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上的奇迹,既带给了中国人一片盛世图景,也为世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与强大的经济实力呈相反态势的,却是宋朝那羸弱不堪的军事实力以及大半个对外军事屈辱的历史。
照理说来,这两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愈强,后者也愈强,宋朝时却偏偏反着来了,其中原因又究竟是为何呢?
宋朝的多项治国*促成了其经济繁荣的一面
1、实行了更加开放的商业*
自古以来,商人都是被严厉打击的一个群体,正所谓士农工商四大社会等级之分便是这个现象的充分体现。
由于商业活动的需要,商人往往需要在各地之间迁移来回、没有太固定的居所,这导致他们在社会管理水平较为低下的古代,就成了不受统治者掌控的群体,更容易带来治安上的麻烦。
最重要的,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是农民阶级。当整日辛勤劳作却仍只够温饱的农民们看见商人积累千金后,很难不去羡慕甚至弃农经商,这无疑会极大动摇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王朝的稳定性。
因此,纵观历朝历代,统治者们面对商业行为几乎都是持的打击鄙夷态度,如汉朝时就明确规定“商人毋得乘骑马”来羞辱这一阶级,其目的就是压低商人的社会地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古代*所制定的与商业活动有关的*也显得比较落后保守,常常对交易时间和地点加以严格*。
早在西周时期,这一界限就已经被明确划分出来,“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虽然之后时代不断变迁、社会不断变革,这一规定却仍然流传,没有断绝。
直到唐朝中后期,繁荣的商业经济终于开始要求打破坊市*,商业活动的进行也终于突破了一道又一道*。到了宋朝时,人们心中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商业活动变得更加频繁。更重要的,宋朝*对此也持喜闻乐见的态度,并没有过多的干预。
甚至在宋朝签订的对外和约当中,都有着要求双方在边境开展设置榷场以进行商业贸易的条款,当时生意之繁荣可见一斑。有这样开明的商业*,宋朝经济想不发达都难啊。
2、*改革所带来的附加裨益
由于宋朝是由赵匡胤发动兵变所建立,这使其对武将有着更加浓厚的不信任感。再加上唐朝因藩镇割据而灭亡的先例在前,赵匡胤心中越发想要将兵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在这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之下,赵匡胤干出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一事,以一种相对温的方式和坚硬的态度把其他武将赶回了家。
但是,你让这么多人一下就从高高在上的将军变成了手无实权的普通人,总要给点补偿才是,不然他们要是联合起来决定造反,赵匡胤也是绝对吃不消的。
有鉴于此,赵匡胤开始对这些人的土地兼并行为就持以放纵不管态度,试图以经济来作为补偿。
同时,赵匡胤也认为,不管你地主再怎么兼、再怎么并,只要你还受我大宋朝的管控,那你总得是要交税的,恰好你赚的越多还交的越多。
受这种思想影响,宋朝*一直都对土地兼并的行为并没有过多干涉,大地主们自然纷纷涌现。虽然土地兼并加强了阶级矛盾,导致大量农民流离失所,但正如赵匡胤所想,地主们赚的越多交的越多,反倒促进了宋朝财政税收的增长。
另外,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还曾实行过“方田均税法”这一纳税方式——清理测量全国所有的土地,并将土地质量好坏、拥有者的土地数量等条件来扩大纳税。
虽然这一改革因触碰到了大地主们的利益而未能长期推行,但仅在那几年之间,它便使宋朝财政税收相比之前增长了六成多,其成效不可谓不显著。
宋朝还曾实行过募役法,其核心目的也是为了扩大税收范围和环节阶级矛盾,并且将农民们从沉重的徭役当中解脱出来以参加其他劳动。
宋朝军事实力的羸弱也是可以预料的
1、重文轻武治国*的制定
前文已经说到,赵匡胤从立国开始就对武将有着更多的不信任之感。这导致他在注重收回武将兵权的同时,也想尽办法削减武将们的*话语权,重文轻武治国*的制定便是最明显的体现。
正如北宋著名大臣王彦博所说——与士大夫治天下,充分反映出了当时文人在朝政当中的地位。
相比之下,武将们天生就已经不受到皇帝的信任,各种行为活动都会遭到掣肘,现在连*地位都在不断下降,这无疑也降低了整个宋朝的军事实力。
2、三冗现象使宋朝也不那么富了
为了防止权臣的出现,宋朝统治者专门设置了多个官职来将原来一份官职的权力进行分割,这导致整个宋朝的官僚系统极度膨胀,*数量也不断增长,这也就是宋朝著名的冗官现象。
同时,有鉴于唐朝时期落第考生黄巢愤然发动起义的先例,宋朝*还专门创立了特奏名制度来笼络安抚那些无法成功通过科举考试的人。
这样一来,宋朝统治者的权力确实是得到了极大稳固,但与此同时,宋朝*却需要养着数量众多的官场闲散人员,财政支出也变得巨大。
同时,宋朝的冗兵问题也不容小觑。不管是对于哪朝哪代的统治者来说,如何安抚大批流民始终是一个重要问题。农民由于自身的脆弱性,导致他们在面对天灾人祸时往往都显得毫无抵抗之力,只能在土地被毁之后离开家园。
而在宋代,不宜兼并的治国*更使农民们无法逃过地主的剥削压迫,最后仍然只有成为流民。宋朝*在应对这一问题上则要显得简单粗暴的多——全部弄到军队里来,这使军人数量到了宋仁宗时期已经有了八十万。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宋朝的财政税收不是一般的多,但它花钱的速度也不是一般的快,财政收支时常处于一个平衡之间。若是平常时候倒也还好,可若是面对消耗巨大的战争,宋朝可就完全耗不起了。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也不是一般的差,因为这些流民加入军队完全是生活所迫,没有能力也没有愿望打仗,甚至还会破坏原来军队的风气,最后上了战场后只能是一触即散。可以说,宋朝也在军队当中养着闲散人员。
3、宋朝皇帝大多缺乏进取心
赵匡胤在即位之初,其实还是想着收复失地、统一天下,但奈何自己死的蹊跷,无法完成这一伟大愿望。赵光义即位之后,一开始也是雄心勃勃,大有一副气吞山河的气势。
然而,在经历北伐辽国大败后,赵光义终究还是向显示低了头,不再怀有统一的心思,整个宋朝自此以后的对外战略态势也转攻为守,以守住固有河山为主。此后即位的虽然也有宋神宗这样有志于改革以强盛国家的皇帝,但更多的却还是只想偏安一隅,失去了进取之心。
到了后来,宋朝皇帝更是不堪,如宋徽宗这般只知沉迷享乐、重用奸臣的尚且不说,连赵构这样几乎甚至想投降的皇帝都出来了。
南宋好不容易出来个赵昚这样有进取心的皇帝,其子赵惇即位后却将其改革成果丧失殆尽,整个宋朝基本已经没有翻盘的希望。
在这样的统治者手下,如岳飞、韩世宗、辛弃疾等一干人才全部得不到重用,反倒是秦桧、贾似道这种只知议和投降的人占据了朝政话语权。这样的朝代,想要强盛起来实在是难上加难。
宋朝军事实力的降低直接导致它的灭亡
一方面,宋朝由于自身**的问题,使其无法将财政有效应用的军事层面,直接造成了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的恶劣后果。另一方面,宋朝皇帝大多并不想通过战争来收复失地,而是想过自己安安稳稳的小日子,自然也会使宋朝军事多有废弛。
即便偶尔出现如岳飞这种战神一般的人物,几乎也都得不到重用,最后只能怀抱满腔热血和遗憾默然去世。
更何况,本身蒙古军队的战斗力就极强,这更是孱弱不堪的宋朝无法抵抗的。可以说,宋朝的灭亡也是在情理之中。
总结
在诸多大一统王朝当中,宋朝无疑是最对不起大一统这三个字的王朝。提起它,世人往往都会被其丰富的文化与繁荣的经济吸引,从而忽视了它在军事层面羸弱不堪的一面。
诚然,由于先天的地理缺陷——燕云十六州的缺失,导致宋朝在对外军事上陷入了较为不利的一面,但它在之后的表现却仍然还是让人失望。
我们可以说宋朝是一个强大的王朝,因为军事绝对不是评价一个国家的唯一指标;但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一个弱小的王朝,因为它的议和之名头实在太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02:22
因为宋朝的军事实力不行,一方面是宋朝重文抑武的国策导致的,另一方面也和没有掌控燕云十六州而缺少战马有关系。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02:22
我觉得富有就是强大,所有的战争背后都是财力的比拼,都是经济的比拼,熬到,最后谁有钱谁就赢。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02:23
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兵变获得的帝位,他很害怕他的手下学他,所以采取强干弱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