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3 05:4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8:13
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玩,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折断树枝,众小孩儿相继跑着抢走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来一看,真的是这样。
《此李必苦》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出身于魏晋高门琅玡王氏,祖父王雄,在曹魏官至幽州刺史;父亲王浑,官至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
王戎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睿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王戎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问他为何如此,答曰:"树在道旁而多果实,果实必定是苦的。"验证之后,果然如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8:14
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玩,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折断树枝,众小孩儿相继跑着抢走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来一看,真的是这样。
这个告诉大家: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认真分析,认真思考,那样就不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蒙蔽。王戎就是因为善于思考,判断出路边无人摘的李子一定是苦的,所以他才没有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受骗上当”。
原文:《此李必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玩,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折断树枝,众小孩儿相继跑着抢走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来一看,真的是这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8:14
全文翻译: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玩,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折断树枝,众小孩儿相继跑着抢走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来一看,真的是这样。
拓展资料:
1、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此李必苦》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3、王戎(234-305)字濬冲,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西晋大臣,官至司徒、封安丰县侯。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晋凉州刺史王浑之子。“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8:15
原文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8:16
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玩,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折断树枝,众小孩儿相继跑着抢走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来一看,真的是这样。
一、全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二、赏析
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认真分析,认真思考,那样就不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蒙蔽。王戎就是因为善于思考,判断出路边无人摘的李子一定是苦的,所以他才没有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受骗上当”。
三、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是刘裕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