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是谁,做了哪些坏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3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1:22
史书上的陈友谅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四册)·第四节 陈友谅
--------------------------------------------------------------------------------
第四节 陈友谅
陈友谅,沔阳玉沙县人,世业渔。本姓谢,祖赘于陈氏,因从其姓。少读书,略通文义。曾担任过县衙小吏,但非其所好。蕲黄起义爆发后,他慨然投奔红巾军,为倪文俊统军元帅府的簿掾。从文俊攻城夺池有功,升至领兵元帅,驻黄州(今湖北黄冈)。至正十七年(1357)九月,文俊谋弑天完帝寿辉不果,逃奔黄州,友谅乘机杀之,其部众尽归友谅,友谅自称宣慰使,不久称平章政事,从此握有天完政权的军政大权。
是时,北方红巾军宋政权兵势大盛,刘福通率师攻汴梁,分军三路北伐,元军主力被吸引,无力南顾。陈友谅抓住时机在南方扩张地盘。是年十月,友谅发战舰东下,与巢湖水师赵普胜部合兵进攻安庆。友谅直捣小孤山,大败义军元帅胡伯颜,兵临城下。饶州祝宗奉友谅命来援攻南门,普胜军东门,友谅军西门,筑飞楼昼夜急攻。元淮南行省左丞余阙负伤白刎,城中焚死者以千计。至正十八年正月城破。自至正十二年起,赵普胜屡攻安庆不得,至是城下,自四川至池州长江上中游打通,天完军威大增。
陈友谅攻占安庆后,为扩大战果,分兵进攻皖、浙、闽、赣各地。
赵普胜奉命东进,与朱元璋争夺地盘。是年四月,自枞阳发兵夺回被占的池州,俘朱军院判赵忠。普胜命别将守城,自据枞阳水寨,与元璋军战于建德等地。十九年四月,元璋军夺走池州,普胜破石埭、太平二县。双方争夺安庆尤为激烈,朱军屡攻不下,后调黑先锋领兵水陆并进,船至枞阳,普胜于水中置铁索横截,将黑先锋及所部擒获。
王奉国奉命于是年二月率军20万攻信州(今江西上饶)。是役历时最久,战况激烈。元镇南王子大圣奴、枢密院判官席闰等屯兵城中坚守。十九年正月,元江东廉访副使伯颜不花的斤自衢州引兵来援,天完军受挫。二月,陈友谅弟友德率军驻信州城东,攻城益急。三月,王奉国分信州军攻衢州。六月,奉国率军穴地百余处,或架梯登城,破信州,大圣奴等战死,伯颜不花的斤自刎。
邓克明、康泰等奉命于十八年五月攻邵武,不克。克明原为新淦(今江西新干)义兵头目,率众归友谅,封为右丞,遂转攻永丰、宁都、石城、汀州、宁化等县,克崇仁、乐安等地,据抚州。是年十一月,克明由建昌分三道进攻福建,破杉关。二十年初,克邵武、汀州、延平等地,闽地*动。六月,邓克明、康泰合兵围建宁,不利。以后转战邵武、建宁等地,不克,还兵驻抚州。
陈友谅自率主力军主攻江西各州郡。十八年四月,友谅自九江南下克龙兴路(今南昌),元江西行省平章政事道童、火你赤弃城遁走。友谅军再克进贤。同月,友谅遣王奉国克瑞州(今高安),守臣临江同知给事中死之;进兵临江,守臣定住降。五月,遣熊天瑞克吉安路,元参政全普庵撒里等逃遁。同月,友谅克抚州路,杀道童及达鲁花赤完者帖木儿。八月,友谅围建昌路(今南城),元守臣王溥降。九月,友谅遣熊天瑞、幸文才克赣州路,元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全普庵撒里、总管哈海赤死之。陈友谅在江西的攻势犹如风卷残云,仅四五个月内便几乎占领了今江西全省。次年三月,又遣兵占领襄阳。不久,王奉国又得信州,邓克明进兵福建,赵普胜在安庆、池州顶住朱元璋部攻势。有利的形势使他威望大增,篡夺最高权力的*也急剧上升。
实现篡权最大的障碍是赵普胜。普胜是彭莹玉的门徒,起兵早,骁勇善战。早在至正十二、十三年间,就曾率师百万与元军激战于江淮一带。以后取池州,得安庆,堪称天完政权东线的支柱。友谅对他有所忌,又担心他投靠朱元璋,故处心积虑欲除之。朱元璋亦因屡与赵普胜交锋不得胜,遂施反间计,买通其门客,潜往友谅处离间陈、赵,普胜毫无察觉,“见友谅使者辄自言其功,悻悻然有得失”(《明太祖实录》卷七),更加深了友谅的疑忌。十九年九月,元璋将徐达、张德胜率兵自无为登陆,夜至浮山寨,击走赵普胜部将胡总管,进克潜山县。友谅决意借机杀普胜。乃诈以会军为名,至安庆,普胜不知其计,具烧羊迎于雁汊,登船见友谅,友谅杀之,尽并其军。
陈友谅杀赵普胜是天完红巾军的第一次大*,而且对当时的战局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赵普胜的部众以枞阳为据点,安庆、石埭、太平等地皆有其部属。朱元璋部数欲突破天完东线,皆因普胜强悍,不能取胜。普胜被杀后,其部众心中不能平,不愿为陈友谅卖命,造成东线形势吃紧。普胜被杀后不久,朱元璋将徐达轻取枞阳水寨,威胁安庆。陈友谅不得不亲率主力稳住东线,遂于至正二十年(1360)五月,率军攻池州,徐达、常遇春设伏兵于九华山,友谅中伏,士兵被杀万余人,被俘3000人。这次池州大败是他谋杀普胜后得来的恶果。六月,陈友谅杀徐寿辉篡权后发兵攻朱元璋政权首府应天(今江苏南京),在龙湾大败,赵普胜部将张志雄率众投奔元璋。“张志雄者,故赵普胜部将,善战,号长张,尝怨友谅杀普胜。故龙湾之战无斗志。”(《明太祖实录》卷八)志雄又献计攻安庆,未久果然取之。
陈友谅谋杀徐寿辉蓄谋已久。至正十九年十二月,徐寿辉引兵发汉阳,决定徙都南昌,路经江州,友谅伪装出迎,阴伏兵于城西门外,待寿辉入城,将城门紧闭,尽杀寿辉部属于城外。于是以江州为天完都城,挟寿辉号令各部。自称汉王,立汉王府于城西门,置官属,大权独揽。次年五月,亲率水军攻池州,大败而归,损失士卒万余人。闰五月,率水军挟寿辉攻太平(今安徽当涂),擒元璋将花云,杀之。友谅“既陷太平,志盈满,急谋僭窃,乃采石舟中先使人诣寿辉前,佯为白事,令壮士持铁挝自后击碎其首,杀之”。友谅残忍地杀死徐寿辉后,急忙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将庙中神像颠倒置于门外,不顾倾盆大雨,群下冠服皆濡湿,草草举行礼节于江岸,遂自称皇帝,改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仍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
天完政权的灭亡和大汉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南方起义的失败,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封建割据政权。
陈友谅在至正十七年掌握天完政权后,就把争取和依靠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元故官作为巩固自己权力的措施。例如,友谅攻下南昌后,立即召辟名儒吴澄的孙子、曾任元肃政廉访使的吴当,当时元廷已命吴当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友谅来聘后,“当卧床不食,以死自誓,乃舁床载之舟,送江州,拘留一年,终不为屈”(《元史·吴当传》)。友谅还在南昌亲自登门拜访元江南行台侍御史韩准,卑躬屈膝地称:“吾向为县小吏,已闻公名”。韩准不答,“既去,使人致糗,公拒不受,然竟不敢加害。”(吴海:《闻过斋集》卷五)在陈友谅的积极争取下,不少地主知识分子和元故官投奔而来,其中著名的有黄昭和解开、解开之叔解观。黄昭曾任元兵部尚书,与吴当一起*过江西农民起义;解氏是江西名宦之家,解开曾喉使陈友谅杀徐寿辉。陈友谅对地主阶级的*,受到一部分地主分子的赞赏,曾任元进贤县尹的傅箕,称友谅“以雄毅之姿,英迈之略,纠集群帅,起兵汉、沔,而威吴、楚。凡行师立署,所至之处,能者使,才者用,贤而有德者尊礼,俾各遂其性,无意于富贵功名者不强以职,此所以超轶群雄者也”(《同治南昌府志·人物志》)。陈友谅篡权建汉后,更多的地主分子投奔而来,“伪汉之在九江,趋者日众”(王礼:《鹿遴原前集》卷三)。于是,早期参加起义的一批农民军领袖,如欧普祥等也和陈友谅一样,蜕变为新的地主阶级利益代表者,而投奔汉政权的元故官和地主知识分子在汉政权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结合在一起,压迫人民、剥削人民,田赋数额有的地方高于元制一倍。
陈友谅一伙也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他置鹿苑,造镂金床,有成群的后宫妃妾。
陈友谅杀徐寿辉后,“其将士皆离心,且政令不一”(《明太祖实录》卷九)。徐寿辉、赵普胜的旧部纷纷脱离大汉政权,或自立,或归附朱元璋。汉政权的实力貌似强大,实际上已是十分虚弱了。
汉政权建立后,元朝在南方的势力越来越小,所以陈友谅除了派军队进攻福建邵武、建宁等地与陈友定争夺地盘外,主要精力用在东线与朱元璋争雄上,他倾尽全力,意图一举全歼朱元璋军,达到称霸南方的目的。但最后的结果却导致他自己的覆灭。
至元二十年闰五月,陈友谅在采石仓促称汉帝后,率舟师顺流而下,锋芒直指应天。陈友谅为了这场战争,命四川明玉珍出兵来会,玉珍大怒,“不与相通”;又遣使约平江(今苏州)张士诚东西夹击朱元璋,“而士诚欲守境观变,许使者,卒不行”(《明史·张士诚传》)。尽管如此,友谅舟师仍十倍于元璋。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朱政权内部也出现意见分歧。“献计者或谋以城降,或以钟山有王气,欲奔据之,或欲决死一战,不胜而走未晚也”。朱元璋采纳刘基的意见,用计胜友谅。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曾是陈友谅的故友,元璋让茂才致书友谅,愿作内应。友谅不知是计,应约至江东桥,连呼“老康”,无应之者。友谅始知中计,即与其弟友仁率舟千余向龙湾,朱军伏兵四起,内外合击,友谅军大败溃,又值退潮,陈舟搁浅不能动,杀溺死者无算,被俘者达二万余人。其将张志雄、梁铉、喻国兴、刘世衍等皆降,所造巨舰名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者百余艘及战船数百皆为元璋军所获。与此同时,元璋遣其将胡大海克信州(今江西上饶),以牵制友谅。友谅兵败后逃奔江州,朱军乘胜取太平、安庆。
龙湾大败后,陈友谅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至正二十年七月,陈友谅鄱阳院判于光、左丞余椿以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北)降元璋。九月,原天完政权大司徒、袁国公欧普祥,因不满陈友谅骄恣,以袁州(今江西宜春)降元璋,友谅遣其弟友仁往攻之,普祥大败其众,俘友仁,友谅派太师邹普胜去说和,友仁得归。欧普祥是天完政权中老资格的勇将,据守袁州已近十年,“时江、楚诸郡皆为陈氏有,袁扼其要害,潭、岳、赣兵不得出,友谅势大蹙”(《明史·黄彬传》)。
至正二十一年,陈友谅企图进行反扑。五月,派李明道攻信州,明道被朱军俘获投降。七月,友谅遣其将张定边攻占安庆。八月,朱元璋亲率舟师攻陈友谅,打出“吊民伐罪,纳顺招降”旗号,乘风溯流而上,经采石,直扑安庆,命廖永忠、张志雄率舟师击*水寨,进克安庆。长驱至小孤山,友谅守将傅友德、丁普郎迎降。师次湖口,追击友谅舟师至江州。友谅亲率兵督战,大败而归,夜半携妻子弃城逃奔武昌。元璋命徐达进兵追击,徐达屯兵汉阳之沌口以遏制友谅沔阳战舰。元璋乘胜取南康(今江西星子)、蕲、黄、广济,陈友谅江西行省平章吴宏以饶州(今江西波阳)降。九月,陈友谅江西行省平章王溥以建昌(今江西南城)降。十一月,朱元璋遣邓愈、吴宏攻抚州,守将江西行省右丞相邓克明以抚州、建昌、临江、汀州等4路,南丰、宁都、富三州,临川、乐安等18县印诈降,旋又逃归新淦;康茂才取瑞昌(今属江西)。十二月,陈友谅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平章祝宗、同佥康泰等以南昌降。
至正二十二年正月,宁州(今江西修水)土豪陈龙以分宁、泰新、通城、靖安、德安、武宁6县民兵2万降元璋;吉安土军元帅孙立本、曾万中与其弟粹中以城降;陈友谅江西行省乎章彭时中以龙泉降。三月,祝宗、康泰据南昌叛,朱元璋将邓愈逃回应天,元璋命徐达从汉阳出兵攻南昌,次月克复。祝宗奔新淦依邓克明,后被克明所杀,函其首降元璋;康泰走广信,途中被俘送应天。八月,陈友谅遣其将熊天瑞攻吉安,守将孙本立战败走永新,天瑞复攻永新,执本立杀之。友谅命其知院饶鼎臣守吉安。十二月,朱元璋将朱文正遣兵攻吉安,饶鼎臣败走,朱军复得吉安。
到至正二十三年(1363)时,陈友谅的处境更为恶化,众叛亲离,疆土日蹙。是年四月,气急败坏的陈友谅,乘朱元璋北上安丰(今安徽寿县)救援小明王韩林儿尚未回师的机会,大举进攻南昌。为了这次战争,他特制大舰数百艘,“舰高数丈,外饰以丹漆,上下*,级置走马棚,下设板房为蔽,置橹数十其中,上下人语不相闻,橹箱皆裹以铁,自为必胜之计,载其家属百官,空国而来”(《明太祖实录》卷一二)。*号称60万,真是气势汹汹,不可一世!岂知陈友谅此举犯了严重的战略错误,朱元璋在陈友谅鄱阳湖兵败丧身后说道:“我不当安丰之行,使陈友谅乘我兵之出,京城空虚,顺流而下,捣我建康,诚进无所成,退无所守。友谅不攻建康而围南昌,此计之下者,不亡何待!”(刘辰:《国初事迹》)
南昌城原来紧靠赣江,朱元璋考虑到靠江容易受水师进攻,将城墙改建去江岸30步。这次陈友谅来攻,大舰无法靠城墙,只好登岸围城。南昌守将是朱元璋的侄子都督朱文正,文正与诸将分城拒守:参政邓愈守抚州门,元帅赵德胜等守宫步、土步、桥步三门,指挥薛显等守章江、新城二门,元帅牛海龙等守琉璃、淡台二门,文正居中,节制诸军,自将精锐二千,往来应援以御敌。友谅攻城甚急,牛金海、赵德胜等一些战将阵亡,文正督诸将死守,双方相持达85日。与此同时,友谅遣将陷吉安、无为等地。七月,朱元璋亲率舟师20万,大将徐达、常遇春、廖永忠、俞通海等皆随师出发。友谅闻朱军来援,即解南昌之围,东出鄱阳湖迎战。于是爆发了规模空前的鄱阳湖水战。
陈朱双方虽然实力悬殊,但陈友谅戕主篡权,大失人心,他“唯知巨舰,未知军心恇怯”(《明太祖实录》卷一二)。而朱元璋的部队上下一心,士气高涨,准备决一死战。而且,战争的胜负还决定于战场上的指挥能力。陈友谅战舰虽大,但用铁索连在一起,转动不便;朱元璋战船虽小,但机动灵活,故战争一开始,元璋就决定用火攻破敌。
七月二十日,双方舟师相会于鄱阳湖中康郎山。友谅舰高船坚,占有优势。元璋见势,下令分舟师为11队,用火器、弓弩攻击。二十一日,元璋命俞通海乘风发火炮,焚友谅舰20余艘,杀溺者甚众,元璋将韩成、宋贵等战死,友谅骁将张定边攻击元璋所乘之舟,而元璋舟又搁浅,形势危急,常遇春、俞通海来援,方脱险,战斗十分激烈。二十二日,元璋命敢死勇士驾满载火药等易燃物的小舟,冲向敌舰,使友谅水寨中数百艘船被焚,“烟焰涨天,湖水尽赤,死者大半”。友谅弟友仁、友贵、平章陈普略等皆彼焚死。是日,元璋将张志雄、丁普郎等亦丧身。此后,连战数日,友谅愈不利。元璋派出伏兵,封锁鄱阳湖到长江的出口,抢先驻泊左蠡,而友谅亦移舟渚矶。相持3日,友谅左、右二金吾将军率所部降元璋,失此二将,友谅兵力益衰。元璋乘机展开舆*势,派人致书友谅,重申共同反元、各安一方主张,指责友谅挑起兵端,造成损兵折将,要友谅“听我指挥”。友谅“得书怒,留使者不遣”,下令杀所俘元璋军士。元璋闻之,命遣返所有友谅战俘,有伤者赐药疗之,又再致书友谅,劝其放弃抵抗。同时又遣将克蕲州、兴国等地。(《明太祖实录》卷一二)
八月,友谅粮绝势困,进退失据,准备突围奔武昌。二十七日,友谅率楼船百余艘趋南湖嘴不成,转向湖口突破,被流矢射中而死。明日,其平章陈荣、参政鲁某、枢密使李才等率楼船军马降,元璋得士卒五万余人。张定边及杨丞相、韩副枢等乘夜用小舟载友谅尸及其子陈理逃回武昌。
张定边到武昌后,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至正二十四年 (1364)二月,朱元璋率水陆大军征武昌,陈理降,大汉政权亡。
陈友谅是一个猜忌成性、刚愎自用、唯私欲是图的人。为了达到篡夺目的,不借杀害战友、国主,其手段之残忍令其部众胆战心惊,于是“人各一心,上下猜疑”,再加上其才略低下,举措失当,军事上终于一败再败,导致覆灭。朱元璋在陈理投降后对群臣说道:“陈氏之政,非为勇将健卒,由其上下骄矜,法令纵弛,不能坚忍,恃众寡谋,致至于此。使其恃重有谋,上下一心,据荆楚之富,守江汉之险,跨豫章,连闽越,保其民人,以待机会,则进足以窥中原,退足以抗衡一,吾安得而取之?举措一失,遂致土崩,此诚可为鉴戒者也。”(《明太祖实录》卷一三)这段话是有道理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1:23
元末时期,陈有谅出生在沔阳(现在的湖北省沔阳县)一个渔民家庭。后来投奔了徐寿辉的起义军,在元帅倪文君的帐下当文书,立了不少功劳,升为大将,并最终杀了倪文俊,并吞并了他的部队,成为天完政权中最有实力的人物。第二年,陈有谅用铁锤击死徐寿辉,改国号为汉,自己做了皇帝。后来在鄱阳湖一战中被朱元璋打败,自己也被乱箭射死。
注:徐寿辉是元末天完政权的皇帝
参考资料:中华上下五千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1:23
小说里面是坏蛋,那是小说,我看他也没做什么特别坏的事情。
陈友谅(1320--1363)
元末沔阳(今湖北仙桃)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隶倪文俊为簿书掾,渐升至元帅。至正十七年(1357年),文俊谋杀寿辉不成,他杀文俊,兼有其众,任平章,连克江西、福建诸地。两年后迎寿
辉迁都江州(治今江西九江),自称汉王。二十年夏,杀害寿辉,称帝,建都江州,国号汉,年号大义。次年朱元璋攻下江州,他退都武昌,寿辉旧部纷纷散去,又屡为朱元璋所败,疆土日促。二十三年大败于鄱阳湖,在九江口中箭死。其子陈理继位,次年即向朱元璋投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1:24
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1:24
陈友亮,我喜欢。
最坏的那个。朱元章之前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