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1 20:0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45
有利有弊,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国际环境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中国是一个资源秉赋很不均衡的国度,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耕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相对贫乏。中国仍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在努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仍将是中国未来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只能走扩大开放的发展道路,通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推进本国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近年中国对世界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1],对中国出口的增长成为不少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中国将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中国将如何与国际社会进行良性互动以实现共赢?中国的发展将会给国际社会带来怎样的机遇?这些都是具有远见卓识之士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关键在于*不作为,而*不作为又是由印度的*造成的。如前所述印度的经济增长是市场导向的,*规模较小,税入较少,所以没有能力实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印度做不了制造业,就只能去发展服务业,从而使得印度的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奇高。然而问题就在于印度为什么能够在制造业发展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却能发展出一般发展中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难以想像的、规模极为庞大的服务业,以致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的“办公室&rdquo。但是因特网的诞生使得服务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在空间上加以分离,从而使得像印度那样没有本地服务需求的国家也可以加入到全球服务业的外包分工中去。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依靠本国居民消费来推动的经济增长比依靠储蓄、投资和出口来推动的经济增长更加稳定。(印度和中国各有优势吧。印度的优势在于,其劳动力具有很强的英语语言能力、管理能力和创业精神,在全球服务领域和高价值行业(如软件、制药和电信业等)表现超群。但是,到2010年,印度新进入就业市场的人口为8300万,更有甚者,其基础设施极为落后亦是众所周知,印度渴望效仿中国的成功经验,构建制造业能力,以确保可持续长期的发展。 中国发展和改革的进程比印度早开始13年,其经济增长愈加具有*性,不仅牢牢地依靠制造业低成本的产品出口,更得益于创纪录的外商直接投资(FDI),2004年,中国吸收的外资达到610亿美元。然而,中国现在已经意识到,需要超越制造业领域,转移到附加值更高的商业领域。中国不断努力学习印度先进的服务业以及吸引具有全球竞争力、讲英语的大学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所以我认为目前为止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不至于这么僵化 望采纳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45
因为担心中国在邻国的存在感不断增加,莫迪政服决定从4月开始的2018-2019财年大幅增加对一些国家的财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