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1 03:2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11
秦始皇陵能历经两千多年却一直没有被盗,并非是后人尊敬秦始皇,而是秦始皇陵的防盗工作实在是太牛了。
历史上对秦始皇陵有觊觎之心的人绝不在少数,这一点从秦始皇陵周边的许多盗洞就可以看出。而在这些打秦始皇陵主意的人中,最出名的恐怕就要算西楚霸王项羽了。
当时项羽占领了咸阳后,动用了30万大军来挖秦始皇陵,但挖了很多天却始终未能找到墓道(即入口)。后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项羽停止了继续挖掘,但是却没放过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以及那些被挖到的陪葬坑中的财物。在对陵区进行大肆破坏和掠夺之后,项羽还下令放火烧掉秦始皇陵。如今考古专家还可以在陵区内发现大量大火焚烧过的痕迹。
自项羽盗墓未果之后,历朝历代还有许多“摸金校尉”都打着秦始皇陵的主意。不过,却从来没有谁得手过。秦始皇陵地宫距地表大约35米,而秦陵周围的盗洞最深的也不过15米左右,远未挖到接近地宫的位置。
考古队曾经用洛阳铲勘测封土堆下土壤结构,发现五花土(新填埋的土和旧土层在颜色上有区别)并没有扰动的痕迹。说明自始皇帝下葬起,就没有人挖掘过始皇陵地宫,破坏封土堆。
据考古专家研究得出的结论,秦陵地宫外围有一圈很厚的细夯土墙,即所谓的宫墙。宫墙东西长约168米,南北141米,南墙宽16米,北墙宽22米。当时在修建宫墙时,施工人员会站在远处用弓箭射墙,若箭能插进墙体,修好的宫墙必须推倒重建。
除了这层非常厚实的宫墙外,地宫中还有一层以铜浇筑的墙作为保护,既可以防止盗墓贼进入地宫,同时也有效的防止了地下水渗入。“铜墙铁壁”这个成语用在秦始皇陵地宫中,那真是再合适不过。
对于皇陵的地宫而言,墓道的位置至关重要。地宫墓道只有两条(东边一条,西边一条,走向一致呈一条横线),墓道内又有三道厚厚的石门(内羡门、中羡门、外羡门),以古代的科技水平,除非是动用大型攻城设备,否则即便是找到了墓道也无法打开里面的石门。
《史记》中还记载了秦始皇陵地宫中遍布着各种暗器机关和“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关于暗器机关的说法,因为目前无法考证,所以这里就不作详细探讨。但地宫中的水银河却是真实存在的。
考古队曾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探测发现,地宫中存在着明显的汞异常,而且汞的分布与当时的大秦帝国版图分布惊人的相同。这也验证了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
地宫中遍布的水银,一方面满足了秦始皇希望在死后仍能继续统治四海九州的梦想,另一方面也很有效的保护了地宫。因为水银是有毒的,大量水银长期暴露在外会逐渐蒸发,形成剧毒气体。一旦有不速之客进入地宫,恐怕是无法活着出去的。
正是因为有了上述原因,才使得秦始皇陵虽历经两千多年,但地宫却可以一直安然无恙。(资料摘自东方网网页链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12
实际上历代都有盗洞,但是还是没有能盗成功,一个因为秦始皇陵实在是个很牛的工程,穿三泉,用铜液加固,不是随便几个人随便挖个洞就能盗的,而且秦始皇陵内有水银,盗洞挖到一半不是跨了就是毒气出来了;二是多数史书都提到过,项羽入咸阳后就盗了秦始皇陵,30万人数月都牛车不息,后又有牧羊人迷路火烧秦始皇陵,所以最后造成了官方不信秦始皇陵还在,不挖,民间又没有能力去挖。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12
秦皇陵的年代久远,地宫结构已无人知晓。而且,秦皇陵的封土层后,内部机关复杂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13
前代是因为工程浩大,新中国成立后,因为知道技术保护能力不够,所以不挖,给后人留着,能保护了再挖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13
因为传说里面机关众多,其实很多人都去盗过了,但是都失败了。例如历史上有名的项羽就成盗过